律师解读:章莹颖失踪案将会通过“交易”结案吗?(组图)
当地时间28日,涉嫌绑架中国学者章莹颖的嫌疑人克里斯滕森再次出庭,他的律师布鲁诺提出了延后审判日期的要求,联邦法官决定将原本定于9月12日的庭审延后到2018年的2月27日。
这场牵动国人神经的学者失踪案,至此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之后案件将会如何发展,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由于辩方和检方掌握的证据量巨大,被告被判有罪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目前案件的焦点是:章莹颖的下落。
章莹颖
她现在到底在哪里?是生,是死?这些都只有被告克里斯滕森知道
所以被告克里斯滕森可能会以章莹颖下落为交换筹码,和检方达成控辩交易,以避免获得更高的刑罚,甚至死刑。
克里斯滕森
那么什么是控辩交易,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能轻判罪犯?
控辩交易是指在刑事程序中,被告与检察官所达成的一种协议。
通过控辩交易机制,被告有机会选择,让自己最后遭到起诉的罪名比原先所受的指控低,这也就是所谓的“控诉协商”。
或者,被告以相同的罪名被起诉,但是得以获得较原先所可能遭到判决的刑期相比更低的刑期,称为“量刑协商”。
再或者,被告以罪数的减少作为协商条件,属于“罪数协商”。
这是目前美国刑事司法程序当中相当流行的处理方式,大约有90%的刑事案件是通过控辩交易了解的,而非通过陪审团制度。
控辩交易的本质目的是让被告快速认罪,从以较高的效率应付堆积如山的案件,确保了整个司法体系的正常运转。
就本案来看,目前的审判一方面是要惩治被告,另一方面是要得知受害人下落。
但根据美国法律,被告有不陈述的权利, 即被告享有沉默权。也就是说对他不利的指控,他有权保持沉默,不做答辩(这也是美国宪法精神的体现,自由、民主,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这也就对案件的审理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延误的时间越长,受害人存活的几率也就越小。
所以,辩方和控方为了及时获知章莹颖的下落,以及尽快结案(美国的司法成本很高很高),很大可能会和被告克里斯滕森达成控辩协议。
预测一下将会以减少监禁时间,或者免除死刑来交换章莹颖下落。
关于美国刑事司法程序当中的“控辩交易”,因为是属于对被告方有利,因而在大量刑事审判当中被使用。这也就产生了很多离谱的案件
在美国华盛顿州,曾经就有一起妻子与情夫杀害丈夫最终只被判刑4年的事件。
那一年,“妻子” Peggy Sue Thomas已经有47岁,因涉嫌教唆情夫James Huden杀害自己丈夫Russel Douglas并且引诱丈夫到偏僻处方便情夫下手而被指控为一级谋杀罪,并可能被判处80年监禁,也就意味着她的一生本应该在牢狱中度过。
Thomas引诱自己的丈夫到偏僻处,使得Huden有机会开枪杀害自己的丈夫,这样的心机让人毛骨悚然。在寻找到犯罪的手枪后,上面仅有Thomas的指纹,因而她被指控一级谋杀罪。
而Thomas却表示自己一辈子见不到儿孙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希望通过控辩交易认罪并且减刑。
经过了长达10年的审判,最终法院判决Thomas短短为期4年的监禁,并且提出Douglas生前曾经有可能对Thomas进行家暴的说法。
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联合自己的情夫杀害自己的丈夫竟然只被判处了4年的刑期,怎么都不愿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同样,某些法院指派给被告方的律师,为了完成任务,尽快结案,会不考虑被告是否被冤枉,通过忽悠的方式与被告达成“控辩交易”,迫使被告承认指控。
例如:一个美国妇女,三个孩子的母亲,依靠工作和社会福利艰难生活,有一天她被警察带走了,因为有人举报她涉毒,当时她的第三个小孩还在哺乳期。
她的律师告诉她她应当接受控辩交易,认罪后就能获释,当然律师没有告诉她认罪后会有啥后果,她于是为了小孩傻乎乎的认罪了。
3个月后,注意是3个月后,和她同一批被人指认的人上了法庭,不到半个小时,所有人都被判无罪,因为指认那人完全是无中生有。
但是所有人里不包括接受了控辩交易的人,即使他们没有犯罪行为,一旦接受控辩交易,他们就有罪了,那个女人被释放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福利金,而且还必须接受警方的监控,定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