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产手机挤压!一代手机巨头承认退出中国市场!
智能手机时代发展至今不知不觉已经十来年了,特别是近些年,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不少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手机厂商和产品,但也有不少的老牌巨头慢慢衰落下来。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LG的手机业务,曾在中国非常的火热:
2006 年,LG 发布了一个全新“巧克力”滑盖智能手机系列,该手机正式在中国首发。凭此系列,LG 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
彼时,LG电子全球CEO金双秀还表示: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在“巧克力”之后,LG又以“闪耀”为主题推出了新一代手机,也同样为业界所瞩目。到了2009年2月,LG宣布在2008年的手机销量达到了1.007亿部,超越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位列诺基亚和三星之后,排名世界第三......
但如今,LG的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过得异常艰难。
上月25日,LG电子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LG第四季度营收为17万亿韩元(约合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3669亿韩元(约合3.43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但是LG移动部门亏损十分严重。财报显示,LG移动部门在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亏损1.92亿美元,除了在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小幅盈利,LG的手机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
对此,LG公司表示,华为、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的崛起,以及零部件成本的上涨都是造成亏损的原因。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月2日记者来到LG北京办事处,一位LG北京办事处代表坦诚:“LG手机业务退出中国了”。并未对记者的采访予以置评。
从2016年LG发布模块化旗舰G5之后,LG便再也没有推出国行版机型。旗下的V20、V30、G6等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内手机市场上,而如今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可能都不会再看到LG手机的身影了。
实际上,从全球来看,LG的市场份额的确受到中国手机厂商的挤压。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分析师贾沫介绍,目前,北美是LG手机最大市场,约占45%,其次是拉美市场,将近20%,其余市场包括欧洲和亚太地区,如韩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
但是,2017年,LG手机在各个市场的表现都不容乐观。
在北美市场,LG手机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如三星、苹果等,仅在美国的中低端手机市场中占有率稍高。不过,在这一市场中,2007年就开始在美国销售手机的中兴势头十分强劲。
从拉美市场来看,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以来,凭借着摩托罗拉原有运营商和渠道的优势,联想手机获得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华为、中兴、TCL在拉美市场也有不俗表现,这些厂商都对LG构成了威胁。
在欧洲市场,由于华为在渠道方面建立起的优势等也影响到了LG甚至是索尼的市场份额。
亚太市场方面,LG的表现分为两种情况。在南亚、东南亚等发展中地区,LG手机被小米、OPPO、vivo等中国品牌挤压严重。
而在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LG在高端手机市场依旧保有一定的占有率。不过贾沫指出:“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有限,并且市场相对更加固化,华为、OPPO等也没有投入很大精力去开发市场。”
说完全球各地市场的表现,再看看一组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数据: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以及2017全年数据)显示,前两名毫无意外,依旧是苹果、三星占榜首,紧跟其后的便是国产手机华为、小米和OPPO。如此,LG也就被划分到others当中了。
至于LG没落的原因,除了国内手机的加速发力以及各大零部件的成本上涨,还免不了其自身产品的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LG不仅从外观设计上抓不住消费者,系统也不好用。尤其是没有自己的芯片,同时由于产量、销量不够大,很难构筑产业链优势。
实际上,不仅仅是退出中国市场。据韩联社引述韩国业内人士的消息称,LG移动部门或将取消高端手机业务,也就是未来V系列和G系列手机将不复存在。不过,LG一名高管表示:“我们仍在做最大努力,希望能存活下去。”
小狮子再谈谈索尼,这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了。索尼的情况与LG类似,同样都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而今在苹果、三星和中国厂商的攻势下,市场份额也大大萎缩,移动业务也成了索尼公司整体业绩的拖累。
近日,索尼再爆手机销量暴跌!
12月31日,索尼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业绩,数据显示,索尼移动在本季度售出了400万部Xperia手机,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该部门营业收入下降25%至158亿日元。这也意味着手机销量的下降及零部件价格的提高。
索尼预计全年销售额为710亿日元(去年为7590亿日元),营业收入额预计从100亿日元减至50亿日元。索尼表示,为达到营业收入,预计会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抵消较低的销量。
当然,平井一夫此前也表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据悉其已经卸任了CEO一职)同时,索尼也将在2018年MWC上推出系列新旗舰。
无论如何,LG和索尼都只能靠着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才能扭亏为盈甚至重回辉煌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