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移民新西兰后,在深夜抱头痛哭!“这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不是的”!
在我们的移民群里,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中产,在移民新西兰之后的三个月,终于忍不住在深夜抱头痛哭。
没有移民新西兰之前,他把一切想得过于美好。
碧海蓝天,世外桃源般的小镇,呼一口空气都是甜的,人人和睦友善……
等到他真的来了,面对的确实是想象中的场景,在一个4000人的小镇上,推开窗就能看到纤尘不染的天空和大海,可这样的世外桃源,却让他涌上一股莫名的虚空感。
在国内,他是大公司的中层管理,手底下管着三四十号人,社会交际面广,每周的饭局不断,时不时就有供应商、老同事、合作伙伴给他送来伴手礼,时刻被人需要着,忙碌而充实。
而到了新西兰之后,没人认识他,没人需要他,他之前的身份、技能、经验、交际圈全部归零,从一个被大家需要的人,变成最没用的人。
这种巨大的落差,终于冲垮了他的心理防线。
三个月来,他也找过工作,但再也找不到国内相同的职位,这个小镇只有4000人,需要他做什么呢?产品经理?市场总监?还是HR?都不需要啊,他目前最现实的出路,是开个小店,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就是移民,这就是它的残酷。
所以说,那些放弃一切,去国外开始新生活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移民一般有几个阶段:第一年,欢声笑语;第二年,沉默寡语;第三年,自言自语;第四年,胡言乱语。
刚来的第一年,看什么都新鲜,啥都敢说,到了第二年,新鲜劲过了,啥也不想说了,第三年,实在憋得慌,只能自己跟自己说,第四年,憋疯了,只能乱说一气。
这个当然只是夸张的段子,但每个移民的人,差不多都要经历类似的心理历程。
移民,一定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够舍弃什么。有的人可以忍受前期的失落感,因为他知道,他要的就是这种慢节奏,与世无争的生活。有的人愿意牺牲自己这一代人,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是不足以谈人生的。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移民,那些敢于把自己扔到一个全新环境里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