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就排华史道歉!你想象不到,100年前加拿大怎样对待华人
一份迟到了100多年的道歉,揭开了100多年前中国劳工在加拿大的悲惨命运史。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代表温哥华市政府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缘由是该市在历史上曾经像加拿大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出台过排华法案,歧视和迫害华人。
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
由于当年遭受歧视的华人大多来自中国的广东地区,在这次的道歉声明中,温哥华政府采用了英语、广府方言、四邑方言分别进行宣读,以显示诚意。
消息传来,加拿大各地的华人欢欣鼓舞,中国国内的很多民众却感到很诧异:只听说过美国曾经有过排华法案,一向温和理性的加拿大怎么也有歧视华人的黑历史?
“人头税”、“排华法案”、“剥夺华人和华裔投票权”、“禁止华人从事法律行业”……
事实上,一个多世纪以前加拿大华人所承受的苦难,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和想象。
图为85岁的华裔退伍老兵吴英超作为华社代表发言,对当局的道歉作出回应。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晚清时局动荡
他们被迫赴加求生
那是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
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失败,太平天国起义又在很大程度上撼动了帝国的根基。内忧外患,导致国家一片乱象,下层民众的生活惨不忍睹。
困则思变。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传播开来:当时的加拿大政府要招募工人去从事铁路建设,给出的报酬对于当时的中国穷人来说十分诱人。
对于很多失去土地的南方农民而言,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谋生机会。
尽管知道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他们面临的是叵测的命运,很可能会客死异乡,但是看着家中忍饥挨饿的妻儿老小,他们还是默默收拾好简陋的行李,踏上了开往加拿大的客轮。
这是一段危险的航程。
航程太过漫长,需要大概两个多月才能到达加拿大,华人劳工们所乘坐的船只条件十分恶劣。加拿大人为了节约成本,给华人劳工提供的食物十分劣质。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很多华人纷纷患病,死在了路途之中。
那些顺利抵达加拿大的华人劳工,本来以为自己属于幸运儿,却没有料想到,更加悲惨的境遇在等待着他们。
一边干着白人不愿干的活
一边被加政府恶意剥削
当时的加拿大还不像现在这样繁荣富裕,很多地区条件比较艰苦,国内的政治局势也比较复杂。
当时,加拿大希望卑诗省并入版图,但卑诗省提出了一个条件:在十年之内修建好一条铁路,将卑诗省与加拿大东部地区连接在一起。
加拿大政府毫不犹豫答应了。
但是,修建一条太平洋铁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谈何容易?加国政府只好采用了一位美国工程师的建议,让华人来干这些苦活累活,因为他们既能吃苦,又便宜。
于是,这些漂洋过海的华人,就被加拿大政府视为便宜廉价的劳动工具。他们都被安排在了白人们不愿意干的、最为繁重劳累的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地修建太平洋铁路。
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没有太多先进的机械工具,最危险的路段只能依靠华人们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双脚去辗转挪移。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加拿大政府对于这些勤勤恳恳的华工,非但没有最起码的尊重,甚至在基本的口粮上也不断克扣。据统计,每个华人劳工一个月的口粮是一袋大米,根本无法满足他们身体的基本需求。
铁路工人繁忙劳作的情形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做工,危险可想而知。工程事故、饥饿、虐待、疾病,都成了一张张夺走华人劳工性命的“催命符”。据统计,至少3000多名华人劳工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可以说,没有华人苦力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太平洋铁路不可能在日后那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修建成功。
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贡献之下,加拿大政府却没有善待他们。
一纸法案
将他们驱逐出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885年11月7日,在华人劳工的不懈努力下,太平洋铁路终于竣工。衣冠楚楚的白人官员们来到现场,砸下了“最后道钉”,卑诗省也彻底成为加拿大领土的一部分。
可是,当后人注视着那张着名的历史照片的时候,难免会感到一阵心酸和不公:“最后一颗道钉”的现场照片,竟然没有一张华人的面孔。
资料图:着名的“最后一个道钉”
华人劳工付出的劳动甚至生命得不到尊重也就罢了,但是加拿大政府更过分的在于,要对这些利用完毕的华人加以歧视,让他们无法在加拿大生存下去。
1885年,也就是在太平洋铁路竣工的同一年,加拿大政府出台了针对华人的“人头税”政策。
华人进入加拿大就要每年缴纳“人头税”,数额最高可以达到500加元。这对于大部分华人劳工而言,可以称得上天文数字,他们需要工作好几年才能挣够这笔钱。
图为华工交足“人头税”款后获得的“移民纸”
1907年,加拿大发生针对华人的大规模打砸和骚扰事件。大量华人遭到种族主义者的辱骂和殴打,财产也都被抢劫。华人受迫害的程度,不亚于德国犹太人在“水晶之夜”的悲惨境遇。
1923年,加拿大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在这个法案中,明文规定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
这个法案让加拿大境内的华人劳工无比绝望,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亲人将无法来到加拿大和他们团聚。哪怕是那些已经取得英国国籍的华人,也一样适用于排华法案。
紧接着,加拿大各省也纷纷出台歧视华人的条例。其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条规定是:白人妓女不得卖身给华人。
加拿大政府是在用这一系列行动向华人表明一种态度:这个国家不欢迎你们。
可是,加拿大为何如此排斥为他们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华人?这是很多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在歧视年代,卑诗华人不少都开杂货铺谋生。图为一家名为仁和的店铺
清政府积贫积弱
华人在海外频频受辱
其实,华人在海外如此遭殃,“黄祸论”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1873年,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巴古宁在自己的着作《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中提出了着名的“黄祸论”,他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会对西方国家造成巨大的威胁。
他在书中污蔑中国人:“把这种纪律和对新武器、新战术的熟悉掌握同中国人的原始的野蛮、没有人道观念、没有爱好自由的本能、奴隶般服从的习惯等特点结合起来,再考虑到中国的庞大人口不得不寻找一条出路,你就可以了解来自东方威胁着我们的危险是多么巨大!”。
这种言论正合殖民国家的胃口,为他们侵略中国找到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德国、英国都纷纷赞同这种论调。
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正是黄祸理论的一个着名产物。小说的主角傅满洲博士穿着清朝的官服,眼睛细长,面容丑陋、心狠手辣,成为无数西方人家喻户晓的一个形象。
可以说,那个时候一提到华人,很多欧美国家的白种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傅满洲的形象。
除此之外,母国国力衰微,也是华人在海外受辱的一个重要原因。
纵观历史上的弱国子民,没有几个在能在国外挺直腰板的。想要获得尊重,依靠的从来就不是强者的怜悯,而是自己变得强大。
当时的中国在列强们眼里,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弱国无外交,弱国子民无尊严,海外华人自然生活得十分凄惨。甚至,连华人中的精英也一样备受歧视。黄皮肤,似乎成了一种原罪。
1896年,当时的清廷重臣李鸿章在访问加拿大的过程中,提出了华人在加拿大所遭受的歧视与迫害,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够改善华人的境遇。
然而,加拿大政府怎么可能接受一个弱国的诉求,排华浪潮丝毫没有消退。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在中国权势滔天的李中堂,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不过,那些曾经饱受侮辱和损害的华人应该不会想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温哥华市长会亲自为当年的排华法案道歉,还他们一个迟到的正义。
对于这样的道歉,加拿大本国网友也纷纷表示赞赏和支持,他们留言表示:“没有中国人,我们连铁路都不会有。”
的确,这些迟来的道歉,足以让人宽慰,曾经在海外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如今却等到了被正名的那一天。这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一步。
究其原因,华人在海外日益受到尊重,离不开母国的崛起。
今日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昔日摇摇欲坠的贫弱之国,而是成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世界大国。除了保护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觊觎,还能保护海外侨民的人身安全。正如《红海行动》里那句着名的台词:“无论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你的安全都是我们海军的责任!”
有这样强大的母国作为后盾,华人在海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加拿大华人一百多年以来的境遇变迁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国强则民强,国弱则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