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鹰派代表团提前回国 北京行四大疑问待解
由美国财长努钦率领的代表团于北京时间5月4日下午6时左右结束北京的访问,启程回国。根据新华社英文网和中文网公布的“简短”通报,代表团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但通报强调,在一些问题上彼此尚存在“较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通稿”所提到的共识,并不是美方代表团或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最期待的成果。通稿提到: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美方第一时间并没有公布会谈的具体成果,所以并不清楚在哪些领域达成了共识。但可以判断,美方代表团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北京妥协”。北京在如何管理贸易问题和推行自身经济改革方面,没有向美国做出根本性的让步。总体上看,此次中美贸易谈判,仍然有四个疑问待解。
第一,提前结束访问,双方是否不欢而散?
白宫通过舆论公关,对外公布代表团名单和期望时,提到过代表团计划于北京时间5月3日上午11时抵达北京,预计在5月4日晚启程回国。但是,很明显,代表团在北京时间5月4日下午6时前就已启程回国。其中是否取消了此前的相关安排,不得而知。 从刘鹤此前访美时双方各说各话就可以看出,彼此分歧短时期内很难弥合。尤其是美国要求中方消除国有企业补贴等举措,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其牵涉中国经济制度、甚至中国的经济主权问题。美方代表团此次访华前和访华期间提出的一些提议,和刘鹤访美时美国官方当面提出的要求“如出一辙”。
第二,为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或(和)王岐山没有接见代表团。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努钦是以“总统特使”、财政部长的身份率团访问北京,磋商中美贸易问题。虽然白宫并没有明确说,代表团对受到习近平或王岐山的接见,但舆论普遍存在这种期待。王岐山一直被舆论认为是协助习近平处理中美经贸问题的负责人和“灭火者”。
3名内阁大员、3名总统亲信级顾问以及1名“好朋友”大使,这样的访问团比较特殊,可谓阵容庞大,但依然没有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其中缘由值得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刘鹤此前访美斡旋中美贸易问题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未接见。
第三,中美闭门谈判,严控舆论,之前早有默契?
访问北京前,美方代表团进行了充足的舆论公关,尤其是努钦、罗斯、纳瓦罗、莱特希泽都在访华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不求改变中国经济制度,不怕牺牲美国利益以换取中国的改变。美方甚至提前公布了提供给北京、方便中美谈判的“愿望清单”,其中包括要求中国在2020年前将贸易顺差缩窄2,000亿美元;要求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涉及的行业补贴等。
与之相反,中方接待美方代表团则比较低调。中国官方严格控制各大媒体对此次中美贸易谈判的报道。美方代表团抵达北京后,也是“守口如瓶”,只有大使馆方面公布一些谈判总体“感觉”。5月4日谈判结束后,美国方面也没有第一时间公布任何谈判结果。换句话说,中美幕后是否对此次谈判不会达成实质协议早有默契?还是美方有意借谈判施压北京让步未果?
第四,群僚评估与献策,特朗普如何决断?
此次访华代表团原本只有努钦及其财政部官员,后来贸易代表处及全国委员会和商务部也加入,才形成了历史上最特殊的访华代表团。毕竟大家都不是一个立场,很难拧成一股绳。
也就是说,7位幕僚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汇报访华谈判成果,待特朗普做出决断。其中难免会出现对此次北京谈判的不同评估,涉及到对华贸易实务的话语权分配。谁的见解能够说服特朗普,谁就会在下一阶段中美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导权。此轮中美谈判前,特朗普曾发布推特,表达了“很快”见到习近平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公布的通稿提到,刘鹤已经就美国禁止本国企业售卖零件给中兴通讯向代表团提出交涉。美国代表团表示重视中国的交涉,并将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转达中国的立场。有分析认为,美方这一承诺对于中方而言,可以被视为此次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