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总部遭用户围堵 歧视同胞讨好外国人有隐情(图)
曾是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运营商ofo小黄车不断传出经营不善的消息。许多用户在软件客户端申请退款,但几个月过去了都未受理。这两天,近千人在ofo北京总部大楼里排起长队,等待办理退还押金的手续。
而此时,一名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微博上发帖称,他冒充外国人的身份,用英文向ofo公司写了一封投诉邮件,结果在一天之内便迅速获得了退款,还收到一封道歉信。该消息让大量中国网友感到愤怒,责问ofo为何“歧视中国人”。
ofo陷“歧视”风波
对于区别对待用户,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质疑,目前ofo方面还未给予公开证实。
北京时间12月16日,中国媒体“梨视频”报道称,ofo两名负责公共关系的人士对此事表示“不知情”,其中一人称“应该不可能”,但随后便再也无法取得联系。
ofo小黄车曾被中国官方媒体评选为表互联网创新应用成果的“新四大发明”。它标志性的黄色自行车曾在中国大中城市里随处可见。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注册,并缴纳199元(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押金即可使用,费用约为每小时1元。
但2017年下半年以来,ofo公司爆出经营不善的消息,如今已是官司缠身,被指控拖欠多家公司数千万元款项。
许多中国网友称,他们此前数月曾按照ofo公司提供的退款流程提出申请,但多数未能成功退款。“说是15个工作日内到账,但并没有,打电话说系统忙,”许多网友如此反应。
ofo对于“超国民待遇”问题的消极回应,更助长了网友不满情绪的发酵。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甚至挖苦说:“真厉害,对自己的同胞耍赖,给外国人当奴才。”
“超国民待遇”并不少
许多网友指责ofo“崇洋媚外”,“比歧视中国人的国外企业更可恨”。但事实上,外国人身份能在中国获得更好待遇的情况并不少见。
中国有代表性的软件产品,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其国内和国际版本也被爆出有细微差别,特别是在广告推送和隐私保护方面。但这些差别并不被许多中国人注意。
除了企业,中国一些公权力部门也曾因过分优待外国人而招致争议。
2012年,一位名为河源启一郎的日本人骑车环游世界,途经中国武汉时自行车被偷。河源启一郎随即报案,3天后,当地警察将该自行车追回,并连夜送还。
而几乎同一时间,一位中国大学生的自行车也被偷窃,报案时警员则对他说:“丢车的又不是你一个,别想了,找不回来了。”
更离谱的事情发生在2008年,7名外籍乘客因火车晚点,将错过航班。从黑龙江驶往辽宁方向的2220次列车竟在靠近机场的非停车站临时停车,让7名外籍乘客下车,并由当地警方专门护送赶往机场。
“区别对待”的背后原因
上述事件曾引发的争议,如今在ofo的身上重演。这并不令人意外,但问题是,“歧视”真的是导致事件的主要原因吗?也许并不是。
已有分析指出,除了对不同国家的用户可能存有态度上的区别,许多跨国公司都会根据不同的经营环境制定差异化服务政策。有时,甚至会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对接不同国别的用户。
而其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出于所谓“种族偏见”的理由,而可能是因为各国家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不同。比如在欧美国家,因为法律和社会舆论均注重保障私有产权,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比较强烈,企业为此投入更多的服务成本也是迫不得已。
回到中国的语境,ofo之所以长时间地拖延退款,或许与其行政和司法环境不无关系。中国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通过舆论和法律手段维权,通常需要付出比美国消费者更高昂的成本,而其结果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许多人因此不得不放弃。
所以,中国人要想避免被企业“另眼看待”,除了一次次向商家表达愤怒外,根本性的办法,或许还是联合起来,推动健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和社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