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步步紧逼,俄罗斯如何求生?(组图)
北约和俄罗斯这对老冤家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斗法数十年了,近五年来更是交锋不断。2014年乌克兰危机,西方出其不意,在基辅街头搞颜色革命;普京拿下克里米亚扳回一局。
本来搞得风风火火,结果被俄罗斯火中取栗
之后又历经出兵叙利亚,土耳其军事政变等事件,可谓高潮迭起,互有得失。但总的来说,俄罗斯稍占上风,这让一直把“俄罗斯崩溃论”挂在嘴边的北约多少有些崩溃。
叙利亚的领空有俄罗斯托底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一轮的交锋蓄势待发,如今看似平静的欧洲军事地缘格局实则暗潮涌动。
螃蟹出击 南北开弓
螃蟹攻势是指兵分两路,从两个方向分割包围敌方,在军事地图上形同螃蟹出击的双钳。其终极目标是迫使对手两线作战,降低军事资源投放的集中度,从而减轻己方进攻所遭受的阻力。
作为实际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对多线压力的警惕性应该是极高的
当前,北约正从西北部的巴伦支海-波罗的海和西南部黑海两个方向对俄南北开弓,展开新一轮的地缘争夺,意图将俄罗斯彻底挤出东欧地区,剑指俄罗斯的心脏地带。
南北开弓,两面开花
北钳以挪威和波兰为支点,关键在威慑。挪威负责监控驻扎在摩尔曼斯克军港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冷战时期,北约沿格陵兰-冰岛-挪威部署,打造了著名的GIN(Greenland-Iceland-Norway)反潜防线。
另一个主力国家是与俄罗斯积怨深厚的波兰,也是波罗的海各国中实力较强的一个。2016年,美国在波兰部署了宙斯盾反导系统,旨在削弱俄战略武器威胁,同时将兵力进一步前移,向波罗的海地区派驻了相当于一个重装旅的前沿增援战斗群。
挪威和波兰的监控位置较为合适
芬兰离得太近,而瑞典希望保持中立
(格陵兰的面积在地图上被极度放大了)
2018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北约29个成员国,以及芬兰和瑞典,在挪威举行了北约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演习——三叉戟结点2018,出动约5万部队、65艘军舰、250架战机和1万辆陆军载具。陆上演习区域靠近俄北方舰队司令部,海上军演将波罗的海牢牢封死,具有浓郁的进攻色彩。
挪威也紧张地参与了演习
不知道实际战斗力如何
去年11月底的“蟒蛇2018”军演,参加国家首次扩大到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紧贴加里宁格勒和圣彼得堡。北约通过前沿部署和大规模演习,加强了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从北方对俄保持高压态势。
演习时波兰表示不针对任何国家
但谁在边上谁自己知道
南钳的支轴国家是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和封锁。
土耳其主要负责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扮演看门人的角色,在西南出海口威胁俄罗斯。但美土在叙利亚问题上纠葛不断,近期土耳其心猿意马,使得北约在南侧的重心逐渐向罗马尼亚转移。
南线的局势颇为混杂
土耳其态度变幻,乌克兰内忧外患
况且俄国已经拿住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
使得罗马尼亚显得势单力孤
(虽然罗马尼亚的位置颇为关键)
罗马尼亚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巴尔干半岛的作用巨大。向内,堵住俄罗斯对半岛的渗透,逐步将黑山、波黑、马其顿收入囊中,对塞尔维亚形成合围之势;向外,是北约争夺黑海的跳板,和格鲁吉亚成犄角之势,必要时作为支援乌克兰的战略后方。2016年美国在罗马尼亚部署“宙斯盾”反导系统,2017年部署了4000人的北约部队,罗马尼亚重要性逾加凸显。
罗马尼亚确实是在一个复杂环境包围下的桥头堡
(波罗的海三国瑟瑟发抖)
俾斯麦曾说过:谁拥有了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地带,谁就拥有了欧洲。时至今日,北约已经完成了四轮东扩,增加了13个新成员,其中3个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除此以外,还有7个国家是前华约组织成员(捷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
借助新一轮的螃蟹攻势,北约意在打造一条北起巴伦支海,南到巴尔干,东抵高加索,纵贯欧洲的的攻防战略弧,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这是要把俄国死死堵在家门口...
俄式打法 防守反击
早在1996年,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就曾画下北约东扩的两条“红线”。但力量对比的失衡,让俄国人的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被迫一退再退。
如今北约的扩张势头虽猛,却已经接近极限。乌克兰虽然诱人,实则天边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纵观俄罗斯历史,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和 1992 年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还未失手。
也有过想战略放弃的念头
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尽管亚努科维奇下台,西方一时占了上风,但东部地区要求脱离乌克兰的分离运动及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的事实却让北约无可奈何。第聂伯河仿佛仍是俄罗斯人的主场,强如北约也难耀武扬威。
除了已经被拿住的克里米亚
东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卢汉斯克、顿涅茨克
也是非常倾向俄罗斯的地区
对于俄罗斯来说,防守反击是在国力弱势下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自保方法。顶住了北约的进攻,但寻找恰当的反击时机谈何容易?胆怯者往往会错失良机,防守反击蜕变为消极防守;冒进者会认为应该把握住每次向前推进的机会,防线因为太多不必要的进攻而松动,空耗国力而无所得。
桥都修过去了
说不是我们的不合适吧?
唯有静观其变,方能一剑封喉。如何打出一计漂亮的防守反击,俄国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15年俄罗斯以反恐的名义、直接军事介入叙利亚,通过多番鏖战,帮助一度风雨飘摇的巴沙尔政权收复大片国土、稳固执政地位。
在叙利亚的地位
也是俄国和盟友伊朗以巨大的代价打下来的
以此为契机,俄罗斯恢复了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了西方一个措手不及,在重塑大国形象的同时,一举成为把握叙利亚乃至中东地区事态发展的“操盘手”。
帮助医生收复失地以后
大帝已经是叙利亚的实际话事人
实力不能与苏联时代相提并论的俄罗斯已经不会选择与西方进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对攻,但数百年来的战略积累,让俄国人掌握了防守反击的真谛:尽可能制造缓冲地带、避免多线作战、捉住时机给北约添堵。
天堂很远 俄罗斯太近
由于瑞典和芬兰两个中立国的存在,西北方向对俄包围圈将始终无法闭合。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如楔子一般嵌入东欧,和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州相距仅70公里。这条狭窄的苏瓦乌基走廊是波兰连接波罗的海三国唯一的陆上通道。一旦被俄军截断,波罗的海三国将面临外无援兵又无险可守的死局。
虽然波罗的海周边有如此多的北约国家
但芬兰和瑞典的中立
以及加里宁格勒的作用
使只有波罗的海一隅的俄国
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波罗的海沿线,俄罗斯的7.8万部队对北约的3.2万有着显著优势。北约部队中还有1.86万来自波罗的海国家,战斗力要大打折扣。尽管北约通过大规模的军演强化波罗的海的军事存在,但军演一旦结束,力量的天平又会重新向俄罗斯倾斜。
先耀武扬威一波
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北约向俄罗斯核心区域的逼近,所受的阻力必将越来越大。北约的力竭之地就是俄罗斯突围的关键所在。尽管螃蟹攻势步步为营,取得了不小进展,但俄罗斯也积极打造区域反介入圈,构筑自己的防线。
通过对战术弹道导弹、陆海空巡航导弹、高性能战斗机、远程防空系统在关键节点的综合运用部署,俄罗斯比较成功地限制或迟滞了北约在该区域的行动能力。
先记下一功
面对北约的空中优势,俄罗斯的S-400为要地防空撑起了坚强的保护伞。2018年11月,多架美国F-15战斗机从罗马尼亚北部机场出发,对克里米亚抵近侦察,遭到S-400的锁定后被迫撤离。
要一枚还是要一车
面对北约在波兰建立反导基地,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伊斯坎德尔M”近程战术弹道系统作为回应。伊斯坎德尔能够有效突防北约在波兰“宙斯盾”陆基反导系统,精度高,打击范围广,覆盖了周边的波兰、立陶宛以及拉脱维亚。
伊斯坎德尔":俄罗斯战役战术导弹的"当代枭雄"
为了加强对波罗的海,黑海的控制能力,俄罗斯先后在克里米亚、科拉半岛部署了“棱堡”岸基导弹系统,其装备的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速度达到2.5倍音速,能够打击距离海岸300公里范围内的大型舰艇。
在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之路》中,普京宣称,正是因为“棱堡”的存在,美国和北约才不敢冒险将军舰开进黑海。
在Kotelny岛上的发射
随着俄罗斯的防护网越织越密,北约每前进一步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其自身并非铁板一块,而联盟松动的地方就是下一轮防守反击的重点。
冷战过后,北约挥师东进,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面对西方的节节进逼,逃避是没有出路的,不甘居于人下的俄罗斯必然寻找机会反击。尽管实力今非昔比,但通过力量的合理运用,俄罗斯在局部地区仍然能对北约形成优势。
每当俄罗斯“以超强硬对抗强硬”,北约的触角就会迅速收缩到西欧、北美,关键利益还是在于保护这两个核心区。天堂很远 俄罗斯太近。在北极熊的边界所讨论的对俄威慑与遏制问题,不过是一场随时准备“舍车保帅”的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