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漫画还热血:擂台上是拳王,擂台下是外卖小哥(视频/组图)
“ 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但是总有人“甘于平凡”,却又“自命不凡”。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中国人的一天》推出“市井雄心”系列故事,致敬追梦人。今天为你讲述“外卖拳王”的热血双面人生。”
2019年3月30日,第四届中日拳王争霸赛在上海举行,当天晚上一个叫张方勇的选手5回合强势击败前日本冠军前川龙斗。当裁判宣布张方勇获胜时,他激动地跪倒在擂台,双拳捶地。
台下的观众并不知道,这位在拳台上杀气腾腾的小伙平时是一名走街串巷的外卖员。
“外卖拳王”张方勇:解决了温饱问题 就继续坚持梦想
张方勇今年26岁,是昆明一家拳击俱乐部的拳手,也是一名外卖员。每天早上7点,张方勇都从家里跑到西南林业大学的田径场,来回大约15公里。训练一结束,他会骑上“电驴”去街头送外卖,这是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
午休一结束,张方勇又匆匆赶往离家13公里远的拳馆训练。“除了训练,其余的时间我都在送外卖。”这种双面生活,张方勇坚持了3年多。
1993年,张方勇出生在“面工之乡”重庆云阳县。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的父母靠做面条的手艺外出谋生,张方勇和哥哥姐姐跟随外公外婆在山里长大。
在他印象中家里条件一直不太好,“小学毕业之后停了两年学,就去给父母的面条店挂面去了。”
2008年,15岁的张方勇在网上看到拳击明星帕奎奥的纪录片,他从这位拳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希望像帕奎奥一样通过拳击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0年张方勇从初中辍学,带着几千块钱奔赴西安追寻自己的拳击梦。当时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父母支持,在他们看来,回老家挂面条,攒点钱买房买车才是儿子最好的出路。
到西安后,张方勇一边在拳击俱乐部学习,一边打工养活自己。在那段时间,他发过传单、卖过房子、搬过砖块……
“只要能赚钱的活啥都干,我扛面粉的时间挺长的,50斤重一袋,一开始一袋两袋,后来我扛4袋,200斤。”
2012年,张方勇转到昆明一家拳击俱乐部,开始了更为系统的训练。在昆明,大部分没有成名的拳手都要打工养活自己。起初张方勇摆过地摊、做过后厨。
2016年,他开始做外卖员维持生计,“送外卖生活比较稳当,工资还挺高的,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拿到八九千块钱。”后来张方勇发现如果经常接单,就没有时间训练,所以他把工作调成自由时间。虽然每月收入少了,但可以保证自己的训练时间。
有时候在比赛中被打得鼻青脸肿,他只能戴好口罩再去送外卖,生怕被顾客看到。
2014年4月2日,张方勇打了人生的第一场职业比赛,拿到了第一笔出场费600元。虽然钱很少,但张方勇很满足,他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从14年到现在,张方勇参加过十几场职业比赛,“最早的几场都是没有出场费.偶尔有200元,最多的一次拿了1000元,这么多年所有出场费加起来不超过两万块钱。”
张方勇算过一笔账,这些年生活和打拳开销近20万,几乎所有费用都是他自己打工挣来的。
2017年7月1日,在昆明举行的WBA(世界拳击协会)中国雏量级青年金腰带拳王争霸赛中,张方勇赢得了中国第一位WBA雏量级青年拳王的荣誉。
但是,这场比赛张方勇没有拿到任何出场费,甚至在比赛前两天他还在送外卖。拿下金腰带之后,除了更多媒体报道,张方勇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由于当时他所在的俱乐部没有能力组织更高规格的比赛,他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没有上过擂台,残酷的现实让张方勇感到很沮丧,“别人会不理解,觉得你是不是在炒作,你已经这么火了为什么还要来送外卖。”
在外人眼里,张方勇是励志的“外卖拳王”,而现实中他只能每天和外卖打交道,他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有一段时间我也放弃过,去做健身教练,但我不能适应那种生活,还是想做一名职业拳手。”
2019年是张方勇追寻拳击梦的第十年,虽然他拿过拳王的金腰带,也战胜过日本冠军拳手,但是他依然要靠送外卖养活自己。“我经历过无数次,每一次赢了比赛都好像下一次机会来了,但是每一次赢了之后又看不到希望。”
张方勇渴望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挑战国外的顶尖选手,可是期望总是落空。
张方勇马上就要离开昆明去北京发展。因为还在考察期,张方勇没有跟新公司签合同,所以他的生活还是没有保障。
“去北京又是从零开始,我肯定还会送外卖,这行我已经熟了。”
曾有朋友劝张方勇回家开一家俱乐部,但是他不同意,“你坚持到这一步很难去放弃,都希望尽力拼,拼到无能为力为止。”张方勇还是十年前那个单纯的“挂面男孩”,他依旧渴望自己能像帕奎奥一样成为世界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