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交通部长被指与中国“关系 ” 赵小兰身后的对华情绪
在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报道登载各大媒体网站之际,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却留出版面“起底”其交通部长、美籍华人赵小兰,文章罗列赵小兰家族与中国政商界的诸多联系,被认为指向赵小兰暗通中国的意味表露无遗。6月3日,赵小兰方随即借助“福克斯新闻”进行反击,称《纽约时报》关于赵小兰的报道是“一个谎言”。在当下中美对抗的大气候下,这种风向的报道又不得不让人警惕,美国媒体对赵小兰的关注是否是近段时间美国对华情绪的一部分。
暂不说赵小兰的反击又有几分可信,就《纽约时报》的该篇报道本身而言,其的确存在可疑之处。虽然文章长篇幅的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赵小兰家族两代人与中国政商界联系的“历史笔法”力图展现一种“赵小兰与中国关系论”,但可惜的是,文章所罗列的大量材料大部分已是中国媒体界的旧闻,并无新意可言,撑起文章“起底”赵小兰家族的仍是将赵小兰父亲与中国前领导人的同窗之谊,及赵小兰亲属央企的任职经历再次以影影绰绰的笔法加以加工,归结到“官方背景”的套子里。
不难发现,该篇文章虽然以“起底”赵小兰为新闻事件,然其实质仍是在重复“与中国官方有关系”——“具有中国官方背景”——“暗通中国”的固有逻辑,不能不承认的是,这种带有“官方即原罪”的意识形态偏见的逻辑在西方媒体界被拿来套用到新闻报道中的事例并不鲜见,如果剥离意识形态的判断,至于其在新闻报道中的权威性与可信性恐怕另当别论。
此外,作为美国国内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刊登的这篇文章竟然毫无新闻由头,在没有新近相关事件做新闻源的情况下,呈现出明显的突兀感。再看此篇报道选择的时机,在中美贸易战双方陷入紧张的僵持阶段及近期频频传出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驱逐”中国学者的背景下,一位华裔美国官员突然得到媒体的关注不禁让人产生联想。
这就不得不让人把关注点转向赵小兰华裔的身份,尤其是在当下中美经贸对抗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两年已经显露出某种正在加温的对华情绪,这其中就有美国官方以“国安”等不同的名义而进行的排华行动。
虽然美国排华的法律基础在其国内反“种族主义”的政治正确道路及外部的反对下已遭到废除,但排华情绪在美国至今仍很深的基础。近年的一个显例是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Donald Trump )华裔支持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度,以致在民主党代表总统候选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败选后,华裔遭到美国自由派的报复性攻击。如果说,这种排华情绪还只是止于美国内政的基础上展现,那么在特朗普上台后,基于其收缩政策在中美博弈的现时背景下,美国官方的排华行动正有将这种情绪引领到其他领域的危机。
从美国将中国通讯企业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将这家被寄望在未来5G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企业“驱逐”出美国,到中国文化机构孔子学院在美国遭到大规模关闭,再到中国赴美留学生受限,中国学者遭“驱离”……,从科技到文化,从官方到学界,这些案例集中到当下的大环境下很难不让人产生美国官方对华行动蔓延到社会情绪之间的担忧。
当然,在中美对抗的格局之下,不仅是美国对华存在“排斥”情绪,中国国内也在这种氛围的调动之下展现出较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是,赵小兰被突然关注的事件在此敏感节点又不能不让人多一点思考,如果代表了当下华人在美国权力结构顶层位置的赵小兰尚且处在这种对抗情绪的夹击中,那么华人在美将面临的环境的确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