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来袭,哪个行业最容易出现股价异动? 听听ASIC怎么说
随着八月的开启,澳洲ASX上市公司财报季已经正式拉开帷幕,投资者们的“收获季”到来了。
而财报季之所以让投资者如此“向往”,自然和每家公司财报发布后引起的股价大幅变动相关。一些公司会通过优异的财报推动股价上涨,使投资者受益,也有公司的财报表现不佳,导致股价严重下滑。
但若是在财报发布前几天,这家公司的股价就已经出现了异常波动,那说明了什么呢?
近期,澳洲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发布了最新的澳洲股市“清洁度”报告,从重大公告发布前,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导致的股价异常变动出发,回顾研究了澳洲股市的“清洁度”情况。
本次,我们在财报季的开端,就先和大家聊一聊澳洲股市的“清洁度”情况。哪些行业、哪些市值规模的公司、哪些公告类型最容易在公告前出现股价异动?
澳洲股市清洁度报告
可能许多投资者都会对股市“清洁度”这一词汇感到陌生,这里的“清洁度”含义自然不是真正的卫生程度,而是澳洲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用来评判衡量澳洲股市诚信状态的一个标准。
澳洲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在2019年7月31日发布了“澳洲股票市场清洁度报告”(Review of Australian equity market cleanliness)。该报告通过研究澳洲股市中,在价格敏感性重大公告(以下简称重大公告)公布前,因潜在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导致的股价异常情况,从而总结出了澳洲股票市场的历史“清洁度”情况。
ASIC表示,在一个“干净清洁”的市场(clean market),在新信息通过恰当渠道向大众公布后,价格应该立刻对新信息作出反应。而在重大公告发布之前,异常的价格变动和不寻常的交易模式则可能暗示着“不清洁的市场”。
有效市场假说?
ASIC的“清洁度”概念与“市场有效性”概念有些类似。
市场有效性是金融学和投资学的重要概念, 有效性的成立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
所有关于证券价格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披露和传播,使得每位投资者能在同一时间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投资者充分理性,使得同等信息导致一致的分析和交易;
证券交易无成本且传导机制顺畅,使得价格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迅速调整到位。
由于上述假设过于严格,因此现实中各类形形色色的证券市场几乎都未达到纯粹的市场有效性,而只是存在有效性程度的差异。
此外,ASIC的“清洁度”概念又与“市场有效性”有一些差别,因为前者更在于强调因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导致的异常价格变动和交易模式,从而反映出澳洲股票市场的“诚信程度”。
ASIC:澳洲股市总体仍保持“高清洁度”
ASIC 在报告中用了两种方法去研究澳洲股市的“清洁度”。一种是广为国际监管行业和学术机构使用的方法,另一种为ASIC内部的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前者和相关结果,也就是通过重大公司公告前短时间内(通常是5天)的股价异常变动,来作为发生潜在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的指标。
在一个清洁市场,股票价格应该立刻对新信息作出反应, 并且经历最少的异常交易波动或价格走势,达到一个新的可体现新信息价值的股价位置。
而在一个不清洁市场,一个公司的股价在重大公告前则可能出现异常价格波动以及异常交易模式,此时就可能代表了有参与者通过内幕消息进行了操作。
通过比较“重大公告前异常价格波动”的数量和“重大公告”数量,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股市“清洁度”的衡量程度,也就是“公告前异常价格波动”的数量在“重大公告”总体数量之中的占比。这一比率越低,表明股市的“清洁度”越高。
下图所展示的,就是ASIC根据选择的样本数据和上述提到的比较方法,估计出了澳洲股市从2006年至2018年的“清洁度”水平。
可以看出,澳洲股市的“清洁度”从2006年至2014年总体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也就是公告前的异常价格波动,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都在总体减小,代表着潜在的重大公告前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情况在不断减少。
不过该比率在2014-16年出现升高,ASIC指出期间很多发布重大公告的公司市值相对偏小,而市值较小的公司,在重大公告前股价更容易出现异常变动,拉高了这一比率。
在2016年至2018年,比率再次走低至6.76%,回到了类似2015年的水平,也代表着澳洲股市的“清洁度”仍保持在高水平位置。仅有6.76%的重大公告在公布前出现了股价异常。
ASIC得出总体结论表示,澳洲股票市场仍持续在一个高诚信度水平上运营。
不同行业“清洁度”存在差异
如果按行业分类,澳洲股市中不同行业的“清洁度”是怎样的呢?
首先从时间区间来看,澳洲股市中的行业整体在2006-2010这5年中,公告前异常价格变动率都处在较高范围,反映出了较低的“清洁度”。不过这一情况在之后5年中(2011-2015)出现了显著改善。不过2016-2018年该比率总体又有提高趋势,但基本仍保持在第一个5年区间(2006-2010)的水平之下,可以说这些行业的“清洁度”在长期都处在提高改进的趋势中。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公共事业行业是“清洁度”最高的行业;但从历史上看,该行业在这方面一直存在较大波动性,公告前异常价格变动率曾达到近15%。此外,非必需消费品(4.16%)和金融行业(5.03%)分别在最“清洁”行业中排名第二和第三。其中金融行业在近3年,继续延续了上个5年中较低的公告前异常价格变动率,“清洁度表现”较为优异。
此外,电信、材料和能源行业的“清洁度”在近3年出现恶化,为表现最差的3个行业。其中电信行业恶化情况最严重。按这一趋势,电信行业在本次财报季中,重大公告前出现股价异常变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市值对“清洁度”有不小影响
股市中公司的市值大小,对该公司“清洁度”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同时市值与“清洁度”的关系也有着明显的趋势。
ASIC将样本公司按市值从大到小分为了5档,第5档为前20%市值最大的公司组,第1档为后20%市值最小的公司组。
从图中可看出,这里面的趋势是明显的,市值越大的公司,通常“清洁度”越高。因为大公司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分配至合规部门,用来完成持续性披露义务和管理保密信息。此外大公司的流动性也会更高,股价会更快反映出公告价值。
而市值偏小的公司因流动性不佳,以及信息保密不到位,则更可能在重大公告前因内幕交易或信息泄露而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从图中我们还能看到,第2档,也就是市值倒数第二小的分组,在近三年的“清洁度”水平出现严重恶化,并且是5个分组中唯一一个近三年“清洁度”水平比2006-2010年还要糟糕的。
ASIC指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该档位中存在很多材料板块的开采公司。ASIC收集的重大公告中,有近一半来自于材料板块的小型公司,这类公司的流动性相对有限。同时开采类活动的内部信息(如钻井数据)可能被参与开采的多方获知,保密性程度可能相对较弱。
不同公告类型对“清洁度”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公告也有着不同的“清洁度”,并且将类型相反的公告放一起对比,更可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计划外公告的公告前异常价格波动率,就高出了计划中公告一大截,也就是说计划外公告的“清洁度”相比较低。市场通常会对计划中公告有一定预期,并且分析师研究报告中也会涉及,因此预期通常已经反映在了中长期股价中。而计划外的突发性公告,异常价格波动率相对如此之高,则反映出了其中可能存在市场不当行为,引发了短期价格波动。
根据数据,正面消息公告的“清洁度”在近几年低于负面消息公告,说明在可能引发股价上涨的正面消息发布前,更容易出现由潜在内幕交易带动的股价异动。
有意思的是,兼并收购类公告是所有类型公告中“最干净”的。鉴于兼并收购通常涉及大量人力和资源,竟能保持如此高的“清洁度”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不过兼并收购的双方都会专门签订一系列保密协议,信息泄露甚至会被追责至个人,保密性上确实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ASIC的另一种研究方法中,兼并收购类公告则是“清洁度”最低的。第二种方法专注于有利可图的可疑交易本身,以及更长期的时间窗口(例如公告前10天以上)。这些交易可能并不会引发股价短期大幅异动,但却仍可说明出现了信息泄露问题。鉴于兼并收购的过程可能涉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第二种方法显示的结果在此可能更有说服力一些。
小结
更高的“清洁度”代表了澳洲股票市场更高的诚信度,并保证参与者有一个公平、强劲并有效的系统,对投资者信心有着重要影响。而对澳洲股市诚信度的信心,会推动投资者参与、提高市场流动性、减少资金成本等。
ASIC一直在持续监督澳洲股市的诚信情况,并通过像股市清洁度报告这样的研究,来加强发现市场不当行为的监管能力。
虽然ASIC的报告列举出了很多澳洲股市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的行业等情况,但澳洲总体股票市场仍持续在一个高诚信度水平上运营。
不过对此类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投资者在股市的决策上有一个更好的判断。我们期待本次财报季中澳洲上市公司们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