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超市便宜得夸张,但它带来的美式浪费可能更夸张(组图)
8月27日,美国超市在上海开业,之后便持续刷屏。其火爆程度让人惊叹,卖场被魔都人民堵得水泄不通。
除了凑热闹以外,“便宜、大件”才是Costco最致命的吸引力,让人觉得不买上几件商品都亏了似的。但Costco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种与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
Costco上海开业当天的盛况,因人流量巨大还不得不提前关门谢客
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中文名为好市多。其主打的就是实惠,定价会低于其他超市。
那什么是仓储超市?对美国人而言,Costco这类超市就是一个囤货圣地。
如果你没去Costco,可能很难想象有些食物居然能这么大份。一袋面包36个、一提猪肋排十几块,就连买个大蒜都要论斤称,很多日用品更是成箱起卖。所以很多网友也调侃,Costco是XXXXXL超市,基本与单身人士几乎无缘。
但这类超市,却在美国很吃得开。美国地广人稀,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开车去超市进行大采购。
而他们逛一次超市,就能买齐一个美国大家庭一个星期的用量了。
不像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在下班路上顺便到农贸市场,吃多少就买多少。
所以对于Costco的入驻中国,很多人并不看好其未来的发展,怀疑它会水土不服。毕竟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大妈去菜市场时连葱都是按根买的。
另外,我们还需要警惕的是,尽管一次性、大量地购入商品价格是便宜一些。但疯狂囤粮,实难称得上节俭。
暂且不谈很容易买到非计划内的商品,购入大分量的食物也极易造成浪费。如果没能在计划时间内吃完,食物囤积在家里冰箱必然要面临不新鲜和变质的问题。于是,这些没来得及吃的食物,最终都会被扔进垃圾桶,无法发挥其价值。
美国家庭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清理冰箱里堆积成山的食物,快则一星期,慢则一个月。扔完食物后,他们会再次去超市买一堆新鲜的食物把冰箱塞满。
吃不完扔,扔完再买,买完又扔,周而复始。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食物浪费大国。
一项研究显示,在2007年到2014年期间,美国人每天浪费食物就达13万6千公吨,相当于略多于1200万公顷农田的收成。如果以每人为单位换算下来,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就能浪费掉近一斤的食物。
造成这种巨大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食品的价格便宜。另外,这种巨大浪费,亦源于全国上下对食品品质的痴迷。
除了要求水果和蔬菜新鲜以外,他们还容不下一丝的不完美,挫伤、氧化、萎蔫、表面不平整、个头不一样大的食物都会遭到淘汰。
所以在美国,随便打开一个超市或者社区的垃圾桶,都经常能看到里面满载着完好食物。
有人说美国的流浪汉是最容易肥胖的,因为垃圾桶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另外,有一项研究更是显示纽约市的乌鸦胆固醇普遍升高,原因是吃了太多的垃圾桶里的“垃圾食物”。
曾经有一名美国小哥,为了引起大家对食物浪费现象的关注,他决定周游全国并只靠吃垃圾桶里的食物为生。
你没猜错,他的假期过得非常滋润,并还开发了一系列美味营养的“垃圾桶美食”。在完成挑战后,他还利用捡来的美食开了一系列的“垃圾桶食物展”,邀请大家来参与。
这些食物都是小哥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不过,食物浪费并非是美国独有的问题,这是个世界性问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制造的食物,其中就有三分之一是被浪费和损失掉的。这白白消失的13亿吨的食物,已经是全球30亿人口所需的营养总量。
一份食物,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上架再到被我们消费,这整条产业链上都存在着各种浪费和损耗。到最后能被人类吃掉的,其实只是原本食物中很小的一部分。
但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是浪费(Waste)食物,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损失(Loss)食物。
“食物损失”,主要指由于生产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食物量下降。
这一般发生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例如,在贫困国家,因没有足够的冷藏措施,一些新鲜的蔬果还未走到零售这一环节就已经损失过半了。
而“食物浪费”则偏重于主观因素造成的浪费。
在生产、加工、零售、消费这些环节,因人类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食物量下降,便属于食物浪费。如,有的食物直接烂在了超市的货架上,有的则是被消费者买回来后再扔进垃圾桶。
图源纽约时报中文网,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注:数值已四舍五入,百分比按重量计算
越是发达的国家,食物资源也越充足且成本越低,他们在消费端浪费的食物也越大。但在贫穷国家则刚好相反,能送到手上的食物已经十分珍贵,浪费现象自然也少得多。
另外,在大家疯狂扔掉食物的同时,全球还有九分之一的人口在长期挨饿。如果是一个非洲孩子,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浪费掉任何能吃的食物。
事实上,中国浪费食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改变。
过去勤俭节约是美德的文化,仿佛已经摇摇欲坠,食物浪费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餐厅、集体食堂、家庭消费中的食物浪费更是惊人。
这是一个现实,但又讽刺意味十足的议题。
当我们能高效地生产粮食,并有效降低食物损失时,食物的浪费反而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如此巨大的浪费,有些人已经开始给自己的浪费找借口了。有人甚至认为,抨击粮食浪费是毫无逻辑的,原因是有浪费粮食的人,农民伯伯才能卖出更多的粮食、赚更多的钱,这反而能拉动国家经济发展。
但这又是一个类似“如果我不扔垃圾,环卫工人就会失业”的问题,看上去是那么一回事,实则全是谬误。
这也叫破窗谬论,是经济学中最常见的谬论。其思路是这样的:一个熊孩子用石头砸了一家店的窗户。店家不得不修缮窗户时,玻璃工就有生意了。随后玻璃工赚钱了,也有钱继续去其他商家处消费。就是一个破窗的小动作,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和资金的流通,反而造福了社会。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用于买玻璃修缮窗户的钱,即便不用于买玻璃,也能在其他场合派上用场。如果玻璃没被砸碎,店家可以用这笔钱来买一套新衣服,这笔钱也同样能进入经济体循环。
由此可见,破坏窗户本质就是破坏窗户,并没有增加财富。而相对了窗户被打破的社会,那个窗户完好的社会,永远多了一扇完好的窗。同理,如果整个社会人人都不乱扔垃圾,环卫工人的劳动力其实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那么浪费食物又是怎么回事,会造成什么实质影响?其实每当一份食物被送到你的餐桌前时,就已经耗费掉不少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了。
这些宝贵的食物,需要用农业用地种植、用水资源灌溉,以及会消耗掉大量能源。要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就占用了75%以上的水资源。
如果没有人浪费食物,那些用于生产和制造这些食物所投入的资源,就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自然资本是有限的。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则意味着更高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此外,减少食物的浪费,也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据估计,每年浪费的粮食产生的碳足迹相当于33亿吨的二氧化碳。因此,提高粮食的利用也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估计不少人会以为扔掉的食物,很快就会分解,尘归尘土归土。但在城市的大型垃圾填埋场内,垃圾的腐烂会滋生各种微生物。
这个过程也会消耗掉大量氧气,以及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另外,垃圾堆埋场中的腐烂食物,还会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资源。
可能为了地球而不浪费食物,这句话还是太大了。但摸摸自己的钱包,其实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不铺张浪费了。
当然,不浪费食物,并不是意味着你一定要把买回来但吃不完的食物强行吃掉,这样既伤胃又贴膘。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自己的食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例如,如果上次买的食物吃不完,那么下一次就应该酌情减少购买量。又或是上次去聚餐剩了很多饭菜,那这次就少点一点。对自己要吃的食物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已经是在节约粮食了。
丹麦的一家专门卖过期食品的超市
此外,我们也应该多注意食品保质期的问题。这有利于将时间规划好,让我们在保质期内把食物吃完。
最后一个小tips,其实真实的食品保质期要比包装上标识的保质期更长。食品变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会说在某天是“好”的,过一天就“坏”了。所以到食品保质期那一天亦不必惶恐,没发现异常就勇敢地吃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