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露脸的神秘小哥,自费7年为国家级文物拍照,美过官方出品!(视频/组图)
湖北人动脉影是一名文物摄影博主,
本职做金融行业。
7年里,他利用节假日和出差的机会,
走遍了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
拍下了47万张照片。
与博物馆发布的官方照不同,
他的照片干净、静谧,线条感十足。
他带着最普通的摄影器材,
不用三角架、闪光灯,
甚至用其他参观者的背影给照片做“人肉背景”,
结果拍出了文物最美的角度。
网友们还把他的照片做成表情包,
掀起了一阵文博热。
动脉影目前在微博上有328万粉丝,全国、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几家博物馆的馆长,都是他的粉丝。但他却从不在微博上放自己的照片,这次接受一条的采访,也是他首次公开出现:“我长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更多的人因为我的照片,燃起对文博的兴趣,选择走进博物馆,看一看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口述 动脉影 撰文 潇钺
我是一名文物摄影博主。从2012年到现在7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走遍了200多家博物馆,拍下了47万张照片。
拍过的照片里,有不止一组在微博被大量转发,甚至被刷屏:
2019年6月,我在上海外滩的震旦博物馆,拍下了清代翠玉凤耳盖瓶翠绿色的瓶身雕纹细节。
2019年1月,在大同市博物馆,我拍摄了一组大同迎宾街出土的北魏蓝色半球形玻璃泡,还引起了一个热词,“北魏蓝”。
还有隔着玻璃,拍下的各种釉色、不同形态的瓷器。
纯黑的背景搭配通透的白玉,这组照片非常震撼。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物被我变成神态各异的表情包:
文物表情包系列
湖北金融才子,7年逛遍200家博物馆
我算是比较早期的博物馆爱好者,本职工作是在金融行业,拍文物纯粹是我的爱好。
2012年元旦,我和同事约好去西安旅游,第一次有机会逛陕西历史博物馆。它的地下一层有一个“大唐遗宝”的特展,展出了1000多件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
唐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展厅布置得很暗,灯光聚集在金光熠熠的宝物上,我一下被展馆里的气氛吸引了,疯狂拍下了很多照片。
回到家,我把喜欢的照片挑出几张发到微博上。那时候微博还是一个我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粉丝就几百人。发布之后竟有一两百人转发,我当时真的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拍的文物,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
从那次开始,我受到了鼓励,觉得应该拿起相机去拍更多的文物。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城市,我就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去当地博物馆参观、看展。
用最普通的器材,拍出文物最美的角度
我发过的微博里,转发最高的两个爆款都是在南京拍摄的,一个是南京市博物馆的白玉梳,另一个是南京博物院,清代乾隆一个粉红色的芙蓉石香炉。香炉的转发有4万多次,点赞12万多。
这两张照片是我几年前拍的,去年才发出来,结果被很多人看到。这件事还给当地博物馆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南宋 半月形玉梳 南京市博物馆藏
一位工作人员私信我说,本来是一件常规的展品,自从我的照片火了之后,很多人拿着手机到博物馆里去找同款,人流量一下爆满。大家纷纷想去看“卖家秀”的实物长什么样子。
清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的器物,它的美是没有死角的,除了作为观众走马观花之外的角度,我觉得还要从更多其他角度去欣赏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绕着这个展品多走两圈,在不影响观众的前提下,除了站着拍,我也尝试半蹲、蹲着,甚至趴着拍、躺着拍。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种乐趣。
大同市博物馆里有一件汉代的博山炉,大部分观众都会选择从正面拍。因为博山炉上面的造型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山,为了只表现它的上半部分,我就蹲下来,然后借助了展厅的灯光,最后的效果特别棒,就好像在满天星斗之下,一座浮在夜色里的仙山。
这张照片发表之后,还有很多网友在照片下面留言,有的甚至作诗、作词,每一首都很有意境。有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我挺开心的。
战国 玛瑙环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清 翡翠香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 窑变釉石榴尊 国家博物馆藏
有一些四面通的展柜,基本上没有人能够拍出特别干净的照片,无论怎么拍都会有东西,或者旁边有人。我发这几张照片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你这个场景是怎么拍出来的?
我自己发明了一些拍摄文物的小技巧,我一般会蹲在那里,大概等五分钟到十分钟,等到一个穿深色衣服的观众站到了对面,然后就马上趁这个时候按下快门,拍几张照片。
这后来就成了我的一个梗,每当大家看到深色背景的照片时,就会给我留言:这一定又是对面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来做“人肉背景”!
像普通观众一样排队、买票, 从开门一直拍到被工作人员赶出来
很多人看了我的照片,以为我进馆是有专人接待,拍摄有人帮忙清场。其实我进入博物馆的过程跟所有的普通游客一样——自己排队,自己买票,完全是自费行为。
拍照片用的是很常见的器材,一台佳能5D4,搭配一个固定的百微镜头,已经跟了我6年的时间。展厅里不让用三脚架,我从来没用过,闪光灯更是不被允许的。
我一般是赶最早的开门时间进博物馆,到闭馆再被工作人员赶出来。一天下来,不仅要不停地走,也根本没时间吃午饭。
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去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当时他们举办了一个书画展,里面有我特别喜欢的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
这幅画不是经常会拿出来展出的,能看到的机会很少。我真的是只为了这一幅画,周五晚上飞到沈阳,周六、周日两天专门去辽宁省博物馆去看展。
北宋 赵佶 瑞鹤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六一早还没有开门,我就去排队了。提前问好展览在几楼、哪个展厅、上了楼梯之后应该立刻往哪走。我不是最早到的,但是进了安检之后我是跑得最快的,第一个到达展厅,一个人都没有。
进了展厅,我第一感觉并不是想把画拍下来,我只想静静地走到它面前,仔仔细细地盯着看,那一刹那真的有心里一紧的那个感觉。具体看了多久我不太记得了,反应过来时,周围已经都是观众,我才拿起相机去拍。那天,我在这个画展足足待了7个小时。
北宋 赵佶草书千字文 描金云龙笺(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不以价值来衡量展品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凭着个人喜好挑选文物去拍。我觉得博物馆里面有一些东西,并不是能够以价值来衡量的。
有的展品漂亮、精美,有的是特别有意思,有很强的烟火气,后者是我喜欢的类型。
之前有一个关于丝路的展览,展出敦煌守卫长城士兵的生活,有一个由细枝条混扎的锅刷,一边是整齐的,另一边已经被磨得很毛糙了,一看就是使用过很多次的。
我把这张照片发出来之后,有人就会说,这个东西又不值钱,又不美,你为什么要分享?我觉得通过这样东西,能够了解到古代人是怎样生活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以前我还会在微博上写一些科普的文字,比如说,总有人怀疑古代铜镜的照明效果,其实在古代镜面氧化模糊之后,有专门的磨镜人用粉来重新磨光的,大多数人是被博物馆里锈蚀的镜子给“骗了”。诸如此类的小常识。
有一次我拍了一张经文,询问是什么意思,结果没多久就有懂契丹语、西夏文的专家给我翻译出来了。粉丝里有不少是全国或者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几家博物馆的馆长。后来发现我的粉丝里真是藏龙卧虎,就实在不好意思卖弄了。
休20天婚假,跑了11家博物馆
国内的博物馆有一个评级,以藏品数量、种类,历史、艺术价值等等作为标准,基本上一级博物馆我都逛了个遍,国外的世界性大馆也去过十几家。一开始我也只是打卡镇馆之宝,现在则是对每件常设展品都非常熟知,基本上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路线。博物馆已经像我在各地的一个家,文物就是我的老朋友,对它们记录、整理、发布,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想念,再去看看它们。
清 透雕盘龙纹翡翠簪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辽 三彩罗汉像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2017年,我和妻子休了婚假一起去美国旅游,因为自己对展览特别感兴趣,20多天的行程里面安排了11家博物馆,基本上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逛博物馆。
辽 水月观音木雕像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美国的堪萨斯城有一家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堪萨斯不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城市,很少有飞过去的航班。为了能去到这家博物馆,我专门把行程改了,就是为了去看一尊辽代水月观音的木雕像。
当我站在通透的展厅里,尽头是这一座心心念念许久的水月观音雕像,那一刻感觉世界都安静了,其他展品在我眼里已经不存在了。
唐鎏金錾花铜杯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 剔红梅花纹漆盒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最夸张的一次是去大都会博物馆,他们早上十点钟开门,我是最早进去的。里面不能带水进去,没有吃的、没有水喝,我渴了就去厕所喝水。因为展品太多了,我从早上10点一直拍到晚上9点钟,直到他们闭馆。虽然辛苦,但是当全世界从古至今的东西都从你眼前掠过时,会觉得既充实、又魔幻。
希腊青年头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梵高 鸢尾花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手持美杜莎头颅的帕尔修斯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不想成为网红,只想做分享图片的人
拍摄这么久,我也从一名纯业余的爱好者慢慢到被官方认可。前几年,国内的一家博物馆专门邀请我过去为他们做文物的拍摄,用做他们展厅的多媒体宣传。当看到展厅里在播放着我自己的照片,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我也从来没有露过面。我在微博上发布了15000多条动态,几乎全部是文物的照片,只有几张是家人、花草。因为不想成为网红,觉得没有必要让粉丝知道我长什么样子。
金融行业很忙,晚上通常都要加班几个小时,我就每天利用出差和工作的空隙,挑图、修图,然后再上传到微博,配上文字,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搞定。我觉得工作并不是占据你24小时的事情,你总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很多人刷微博是为了找个避风港,所以我从不说消极负面的话。希望我的粉丝们即使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些糟心事,到我这里翻一翻好看的图片,也能心情好一点。
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我真的挺开心,但不仅是为自己。我希望更多的人因为我的照片,燃起对文博的兴趣,选择走进博物馆,看一看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