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脱发、杀精?持续100年的味精迫害妄想症(组图)
在河南项城,有两个城市名片,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莲花味精。
11月5日,莲花味精厂宣布进入破产清算时间。
巅峰时期,莲花味精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吃的味精有四成来自莲花味精厂。
项城三分之一的人都在莲花味精厂工作。
如今,味精“臭名”昭著,项城“每一条街上都可以找到一个下岗的莲花员工”,其实控人被悬赏30万,曾经的“味精大王”结局只有两个:要么破产,要么易主。
从巅峰到没落,这朵“莲花”凋零的背后,除了内部经营不善,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味精迫害妄想症”:味精致癌、化学合成、上火、脱发、杀精……总之,味精就是不好。
我见过的人里面,90%对味精的认识全是错的。一个危险程度堪比糖盐的家常调料,成了他们眼里的三聚氰胺。
信不信?看完这篇文章,你将战胜朋友圈里一半的好友。
1
来自东方的“味之素”
1908年的一个普通的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
他刚刚做完一个复杂的实验,心情格外舒畅。妻子端来一碗海带黄瓜汤,他不像平时那般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呷一口,觉得今天的汤,格外“鲜”。
再喝几口,确实鲜。
海带和黄瓜都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怎么会这么鲜,也许是海带?
职业敏感使得池田带着海带回到了实验室,一研究,就是半年。
半年后,池田发表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以提取出一种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放一点点在汤里,就能使味道鲜美到不可思议。
随后,一种叫做“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商店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这就是最早的味精,以“鲜”闻名。
当时,中国菜的“鲜”,主要来自鲁菜。
作为八大菜系里唯一的北方派代表,鲁菜以鱼,虾,猪骨汤等吊出来的鲜咸味口儿名震八方。
19世纪初,味精传入中国的时候,曾一度是奢侈品。
虽然在1923年中国有了自己的味精,但价格奇高——不到一斤的味精,售价7元,要知道,当时一般家庭一个月也不过几十元的生活费。
那个时候,中国人的餐桌,常常是单调的白粥就咸菜,吃口馍,就算好日子。
即使逢年过节,也无非下馆子涮口羊肉,或者买斤猪肉烧个鱼,就是大餐。
1957年,北京东来顺
在凭票过活的年代,味精和家禽蛋类一样,代表着体面和珍贵,只有在高级餐厅的饭菜里,才能尝到味精的“鲜”味。
1962年上海市的味精票
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尝尝这口“鲜”呢?
1983年,莲花味精在河南项城成立,“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的广告语通过电视屏幕传遍大江南北,不到半年,味精的产量就扩大到了1000吨。
曾经属于高级餐厅特供的“味精”,开始走进普通家庭的厨房,和糖、盐、酱油一起,成了调味必备,甚至各类小吃零食也靠味精提鲜。
莲花味精,也迎来了它有名有钱的“好日子”。
当年,项城有一个怪现象:“每次莲花味精一发工资,项城的物价就会涨,因为工人们领了工资就要买东西,拉动了好多其他产业。”
在90年代初期,普通员工每月能拿二三百的工资,还另有年终奖金,有员工的半年度奖金甚至高达4000元,要知道当时大热的“幸运”牌方便面,才5分钱一包。
当时,1/3的项城人都在莲花味精工作,他们拿着高于一般水平的工资,领着各种厂里发放的生活用品,提前感受到了铁饭碗的力量。
1996年莲花味精社招时,要交一万五保证金才能去上班——这事搁到现在,怕是要被举报的,然而当年,人人都想进莲花工作,在相亲市场,莲花的员工属于鄙视链顶端,还有许多项城人早早结婚,为的是拿到“占地工”的指标和分红。
所谓“占地工”,就和“煤矿分红”类似,工厂占了自家地,要为家里人提供工作机会,年底还有分红,分红按人头算,结婚能加一个人。
莲花味精带动一系列建设,除了迎宾馆,项城唯一的公园也叫莲花公园
1998年,相约98唱遍中国,莲花味精带着“世界第一”的成绩,成功登陆A股上市,让项城也跟着狂欢了一把。
在这座小城里,很多人不知道股票、期权是什么,但他们基本都拿到了原始股,按照上市时每股7.01元算,价值7010元,这笔钱,一年后变成了11000多元。
莲花盛放,远销到世界各地,光中国12亿人口,就有4亿消费者。
不仅在餐桌上,方便面里的调料包,辣条,几毛钱的小零食里,都能看到味精的身影。
一粒小小的晶体,就能满足我们童年永远旺盛的食欲和挑剔的口味,真是幸福的好时光。
2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味精的?
1968年,美籍华裔医生郭浩民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中餐馆吃完饭之后,突然出现了四肢发麻、心悸、浑身无力、头疼等症状,他猜测,这是由于中餐里添加了味精所致。
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猜测”,但被媒体创造出一个莫须有的新名词——“中国餐馆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这是最早记录在案的“味精有害论”,在当时,因为大家都吃不上味精,所以并没有溅起多大水花。
2008年9月,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经过调查,所有的矛头指向了三鹿奶粉,三鹿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掺了三聚氰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肾结石,甚至诱发膀胱癌。
事件一出,人心惶惶。
人们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那些吃到嘴里的东西,真的安全吗?
从那时开始,隔几天就会有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出来。
勾兑奶茶,地沟油,火锅飘香剂,辣椒精…曾经香喷喷吃过喝过的东西,居然都是食品添加剂搞出来的把戏。
小心街头吃的满身火锅香的小店
仿佛一夜之间,人们谈“香料”色变,连食品添加剂也被“妖魔”化。
当时餐饮界有句俏皮话,“情谊千斤不敌胸脯四两,八小时大骨汤不如一勺味精”,本来是说味精的提鲜能力的,如今却成了它的原罪——味精简直比香精还能耐,肯定有问题。
2009年,北京卫视推出一档健康节目,名曰《养生堂》,节目请来很多专家,讲食疗,讲养生,吸引了大部分中老年群体,同时段收视率一度提高了8倍 。
专家都说过什么呢?
有人说,最晚一岁就应该给孩子断奶;
有人说,阴阳调和得长寿;
有人说,五色补五脏;
当然,还有“千古名方”
…
本来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够完整,但电视机前的妈妈们拿起小本本,记下专家说的话,出了问题,不是去医院,而是先打电话问问专家。
我想专家被黑成“砖家”,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专家说,养生讲究口味清淡,要少盐少味精,经过一番转达,加上调味界的不光明“前科”,味精突然成了“罪人”,关于味精的谣言也突然多了起来。
莲花味精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
从2010年开始,莲花味精的净利润曲线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偶数年盈利、奇数年亏损,盈利一般在一两千万,亏损则动辄几个亿。
亏损是真实的亏损,盈利则来自政府补贴和资产重组。
今年10月18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向公众有偿征集被执行人夏建统的行踪和财产线索,“提供有效线索,30万就是你的!”
莲花味精(现称“莲花健康”)也收到了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决定书,面临再次易主或破产两种结局。
如今的莲花味精
3
味精,到底该怎么吃?
关于味精的谣言,从来就没有断过。
妈妈说它是人工制品,不天然,吃了会变傻。
味精的主要成分,一直是19世纪初刚刚发明时的样子——谷氨酸钠,很多天然食物里都有。
谷氨酸钠进入胃里,受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会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谷氨酸可以改善智力发育,母乳里也有,吃一点,不会变成铁憨憨的。
妈妈说它加热会致癌。
当谷氨酸钠加热到 120 摄氏度,会产生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会失去鲜味——也就是说,如果温度过高,味精的提鲜作用就没了。
当然,如果焦谷氨酸钠过多积聚在体内可能会出现手震、兴奋及失眠等反应——但没有证据,证明它会致癌。
就算你什么都不信,你也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笨办法:出锅前再放味精。
妈妈说它会导致脱发。
妈妈,谢谢你给我的秃找了个借口。
甚至还有人说,味精杀精。
这样下去,味精要成“百毒之王”了。
但截至目前,世界各权威机构的结论都认为味精是安全的。
正常做一次饭,几粒味精,不用担心“摄入过多”,有可能摄入过多的,是那些经常在外就餐的人群,为了追求口味和鲜味,饭店的盐和味精搁得多,会让你不知不觉摄入过量钠元素。
我觉得,味精被黑得这么惨,很可能是你妈妈想喊你回家吃饭。
味精“恶名昭著”,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它的兄弟——鸡精和蘑菇精。
1998年,莲花味精上市的时候,曾经的邻居太太乐鸡精找到奥美,策划了一个广告片,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包装——包装上的鸡生动可人,仿佛里面,真的有一只鸡。
像这样吃鸡精,也扛不住啊
味精不够“天然”,加上致癌风险的谣言传来传去,主妇们开始相信,鸡精是从“鸡”身上下来的,天然健康的好调味品。
和味精相比,其他的调味品都过得很好,太太乐鸡精的销量早已突破50亿,海天酱油市值超2000亿。
虽然,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谷氨酸钠。
酱油里,也有谷氨酸钠。
不仅原料相同,它们的制作工艺也相似——以玉米、小麦、大豆等为原材料,通过发酵、提纯,最终变成固体或液态的调味料,烹饪的时候加一点,提鲜提味。
一粒黄豆,从3000多公里外的东北黑土地,辗转到北纬23°附近的南粤酱园;
再经过300余年传统工艺的处理,历经约200天太阳光近似直射的暴晒等处理;
最终酿造出色香味美、营养丰富的酱油,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唤醒亿万百姓的味蕾。
这是海天酱油的一个广告。
如果把黄豆换成玉米,可能就是味精的广告。
既然味精没问题,那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吃了味精确实口干舌燥?
——不要怀疑,你味精吃多了。
当然,任何不提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评估报告,“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的味精不超过1.8克。”
而且确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做饭加了味精,就要少一点盐,因为味精中也含有钠元素,如果摄入过量,会出现口渴、血压升高,甚至头晕、头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不是味精,也不是鸡精、酱油和盐,而是,你究竟吃了多少。
注:味精无毒,但哺乳期的妇女、婴幼儿来说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味精,老人、儿童、高血压以及肾炎、水肿等疾病的病人也不宜多食。
尾声
曾经,辣条也像味精一样被家长们嫌弃:它似肉非肉,奇形怪状,偏偏又让孩子一吃了就没胃口吃饭。
辣条也背上了很多黑锅,有人说是小作坊里拿脚丫子踩出来的,有人说是香精调出来的……
直到现在,卫龙的包装袋背后,都印着他们厂房的照片,可见谣言影响之大。
图:真实的辣条生产线
但是多年之后,我们才发现都误解了辣条:它或许营养价值一般,但如果说是脏的、有毒,这个锅也是不敢背。
辣条的原理,其实就是面筋、豆制品,是厂房大机器严格洁净地生产出来的,加入符合国家许可的调料。
我们还听说过种种谣言:无骨鸡爪都是老太太啃出来的,臭豆腐是在厕所里沤出来的,肯德基的鸡个个都是哪吒,长了四只鸡翅六个鸡爪……
当年谣言最盛时,连肯德基的老总都跑出来亲自打广告,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澄清真相。
今天的味精,就像当年被误解的辣条和炸鸡一样。卫龙和肯德基挺过来了,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一步步澄清当年的谣言。
可惜味精没能等到这一天。
我能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心,但我同样不希望看到味精被妖魔化。
没有味精,现代中式厨房会损失很多滋味:也许鲜味还是专属于贵族的滋味,高高凌驾在平民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上。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我们能重新看待味精——这个被人类误解了几十年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