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直男,已经在年会穿了三次裙子了”(组图)
年底了,又到了大大小小的公司举办年会的时间了。
年会这件事,恐怕只有涉世未深的职场新人才会有点期待。而对于辛苦搬砖了几年的老员工来说,仅仅是又一场不得不参加的无聊团建。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还上台表演节目,铁定会产生不少黑历史,在接下来一年内频频被同事拿出来“鞭尸”。
这两天知乎上的一个帖子,引起了广大奋斗在底层的社畜们的共鸣:公司年会被迫表演蠢节目,如何挽救个人形象?
即使是全程没有参与年会筹备的人,也差不多能想象出各部门出的节目能有多么的群魔乱舞。
这让人不仅想问,那些在公司里经过了一审二审三四审的节目,怎么一个个还这么蠢啊?!
年会节目能有多蠢
年会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本应是一场大型联欢会。全公司员工凑在一起吃吃喝喝、表演节目,一方面舒缓员工辛苦一年后的紧绷神经,另一方面还能拉近老板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强化出“公司是我家”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再盘点一下前一年的工作成果,表彰优秀的部门和员工,展望明年的前景,年会就能圆满落幕了。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场地豪华与否,几乎所有年会都逐渐变成了“大型奇葩文艺节目展览”。
仿佛每个部门不出上几个沙雕节目,就不算办了一场优秀的年会。
比如说,所有年会上都肯定有一个节目,让一位/一群男员工穿上丝袜和裙子、戴假发涂口红,反串性感女子,在台上大跳热舞或者调戏男观众:
如果你身材有一点微胖,那就很可能就被套上一身白衣,头插“蚊帐”上演一出白娘子传奇。
而跟你搭戏的“许仙”,可能戏服下面还露出半截领带,等着演完后再上台领一个“特殊贡献员工奖”。
每一年最火的那首“神曲”,更是各部门报节目时争抢的对象。很多人前年唱了《感觉身体被掏空》,去年跳了“海草舞”,今天又被拉去排练《野狼disco》:
今年公司的8个部门,可能有7个都报了《野狼disco》
由于很多节目里的表演元素过于沙雕,有人在把年会道具拿回家的时候,甚至会受到父母的质疑:
爸妈以为我疯了,其实我只是年会演了个唐僧。
即使是看似正经的歌舞类节目,受限于表演者的水平,也常常透着一股业余又沙雕的气质。
比如明明是好好一个现代舞,第一眼看去,领头的姑娘不仅身材好,舞蹈水平也很高。
结果仔细一瞧,后排的演员不仅高矮胖瘦一应俱全,而且一个个肢体僵硬,连节拍都跟不上,远远看还以为是植物大战僵尸。
年会的舞蹈节目,演员水平往往非常参差
个人独唱节目吧,假唱也就算了,连提前录音都懒得录,现场直接关掉麦放原唱,是欺负台下的人听不出蔡国庆的声音吗?
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更是动不动就让人泛起尴尬症。一个不好笑的台本,加上一群演技浮夸的演员,十几分钟演下来,台下的观众可能连台词都听不清楚。
在一些大公司里,整场年会准备下来几乎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更别提员工还要利用下班时间排练、大冬天穿短袖演出服、大清早去场地化妆彩排这些麻烦事儿了。
一顿折腾下来,不仅节目没得到好评,连年会上的饭都没吃几口。也难怪很多人心里暗暗决定,明年年会要做一个全程闭眼玩家,绝对不参加这些蠢节目了。
逃不掉的年会表演
可惜,年会表演这件事,可不是你说不上就能不上的。
毕竟,小时候给长辈表演节目,长大了给领导表演节目,这才是90后人生螺旋式前进真谛啊!
社畜们大多都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才艺,更不想在同事面前献丑。为了逃避表演,使出的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只要不让我上台表演,让我做什么都行”
有人为了能够拒掉部门的大合唱,不惜说自己得了疱疹性咽炎,还差点去医院开了病假单。
还有人实在没什么才艺,在年会现场表演起了“加班”:
老板也知道现在年轻人对于当众演出有多反感,可是年会还得办。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取“分配制”。
不仅把演出任务从数量到类别都细致地划分给各部门,甚至还会直接落实到个人。
当年会节目变成了强制工作任务,被职场潜规则所束缚的职员们,当然就丧失了说“不”的权利。
万一不小心再被领导任命为部门的“年会策划”,那就更是惨上加惨。
不仅自己要出节目,还要把全部门的节目任务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的人甚至出差回来后,才突然得知自己要在几天后的年会上表演节目:
没人在乎你年底手头还积压着大量的工作,也没人关心你为了排节目是不是又要加班。总之,参加年会演出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也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否则可能会被“扣绩效、扣工资”。
没才艺,又必须要演,操作简单又效果好的沙雕节目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毕竟,与正经的歌舞、小品相比,沙雕节目不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也不需要大量练习。只要你豁的出去扮丑,随便排上几天也能上台交差,往往观众看着也很是热闹,可谓是性价比极高。
男版“四小天鹅”一度风靡各大公司年会
而对于表演者的个人形象而言,既然演不出什么惊为天人的节目,那还不如走“蠢”的路线,让人看出自己是故意为了喜剧效果而演出来的,反倒没那么尴尬。
一位网友总结的年会节目套路 @任云舒但当男扮女、讲“屎尿屁”段子这些低俗创意烂大街以后,原来的新鲜也会变成千篇一律的无聊。
演的人赶鸭子上架,看的人百无聊赖,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年会,最后也变成了一场吃力不讨好的“假狂欢”。
参加年会比加班还累
可惜,尽管员工对这些沙雕节目越来越审美疲劳,但公司却依旧乐此不疲。
似乎节目越搞怪、越低俗,就越能显示出企业放下身段与员工同乐的面貌。
在这种趋势下,即使是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年会也是越玩越大,甚至越玩越low。
前两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年会就因为“嘴巴开瓶盖”“屁股绑气球”一类的低俗环节遭遇了广泛的批评。
还有公司请来了身材火辣、穿着清凉的美女在台上艳舞,甚至走到台下大打“擦边球”,还美其名曰是给辛苦一年的员工“送福利”。
还有一些平日里一脸严肃的上级们,一到年会仿佛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仿佛只有玩的嗨,玩的开,才能凸显自己的平易近人。
然而玩的过“嗨”却往往造成悲剧。
去年2月,山东滕州一家企业的年会上,一个高管抱起男演员反串的“美女”重重一摔,演员躺在台上好几分钟都没能起身。
本质上,公司强制员工在年会表演的各种奇葩节目,与国内的劝酒文化没什么两样。
看似在现场营造了一种平等而融洽的氛围,然而权力的影响却无所不在。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无论年会节目的风格怎么变,拍领导马屁的节目总是最吃香的,只不过有的是直接赞美,有的是拐着弯调侃:
而表演时如果不小心唱了让领导误解的歌,未来在工作中也还是要被穿小鞋的:
归根结底,公司仍然认为把员工聚到一起,开个party、喊几句口号,就能让大家的心理距离迅速拉近。
而对于年轻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其乐融融”。
恰恰相反,作为自我意识更强的一代人,他们对年会的反感本质上是对被“绑架”参加集体活动的抗议。
跟平时不熟甚至互相厌恶的同事在舞台上演同舟共济,在酒桌上虚情假意地恭维领导。
对年轻社畜来说,恐怕比加班到深夜改方案还更令人不适。
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每年花大价钱租场地,强制占用员工的精力完成一场大型行为艺术,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在年轻人心中,这位被公司发展历程感动落泪的总裁说不定比很多与员工“打成一片”的老板更可爱然而指望公司停止这些奇葩年会依然是不现实的。
毕竟,从火遍全国近10年的“素质拓展团建”就可以看出,通过集体活动来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观念,依然在职场中根深蒂固。
更不要说,如今年会甚至还承担了公司“门面”的作用,排场、档次一个都不能少。
甚至有公司因为办公室分散在4个城市,在年底开了6场年会。
总监们飞来飞去地颁奖、主持、表演节目。
由于场次太多、预算有限,其中一场年会还是邀请制的,没接到邀请的员工压根没有进场资格。
也不知道一场年会下来,到底是增强还是减弱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不过能不能进场在员工心中也没那么重要了。
即使是在场内的员工,恐怕也只是边玩手机边吃菜。
而无论是哪家公司的年会,全场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永远都是宣布抽奖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