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冰室”关张,曾是港片最爱的取景地(组图)
标志性白绿相间的格菱地砖,墙上杂乱无章地挂满优惠广告,桌上粉红色的过塑点餐单和红盖透明砂糖罐,伴着天花板上懒洋洋打转的吊扇——这间餐厅,是曾在许多港片里露面的中国冰室。
香港导演杜琪峰的电影《PTU(机动部队)》由此拉开高潮的序幕,电影《新不了情》、《江湖告急》、《旺角揸Fit人》、《全职杀手》等也都在此取过景。传统的港式风情,为中国冰室赢得了“港片最钟情餐厅”的名头。
图片来源:电影《PTU(机动部队)》
图片来源:马蜂窝
然而,在结束今天的营业之后,这家已有55年半历史的港式餐厅将给自己画上一个句号。
在门店结业消息放出后的近三个星期里,中国冰室客流翻倍,很多人赶来拍照和怀旧。老板多不在店里,掌柜谭姨担起解释关店原因及与食客告别的职责。
“我都很伤感,但是没有办法的事。主要是现有体量不够支撑(支出),我们的体力也不支持,加上人手不足,老板的孩子年轻一代不愿意接班,老板又不愿意将品牌转手。”谭姨说,但她否认关店是和铺租高企相关。
受香港局势影响,尽管过去半年来旺角部分店铺租金已大跌四成,但依然是香港餐厅经营中最重要的成本之一。中国冰室附近一家金田地产的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按照相邻地段租金估算,目前冰室月租起码在20万,不排除此前更高。
图片来源:马蜂窝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冰室兴起于1950、60年代,早期由于法例限定持有“小食牌照”,香港的冰室只能售卖饮品、三文治、糕饼等小食,不能供应炒饭、小菜等主食,后有不少香港冰室改领到食肆牌照,转型为茶餐厅,虽称“冰室”但运作模式及供应的食品与茶餐厅无异。因此,香港冰室也被视为港式茶餐厅的前身。
冰室多由一家人经营,中国冰室也不例外,创始人谭伯早年间带着8位家人、面包师傅和几个员工,一起创立了这间店。1982年谭伯过世,中国冰室主要由家中的三姐来打理。
19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茶餐厅开始出现,中国冰室也从最早只有柠檬茶、咖啡等饮品和简单餐食如三明治、多士,慢慢增加了碟头饭、焗饭和干炒牛河等菜品的供应。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多次出现在港片之中的二楼卡座。图片来源:吴容
因为位置在菜市场背后,出现在中国冰室里的游客并不多见。光顾的,多是周边的街坊和上班族,有的边吃早餐边埋头读报,有的和朋友聊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偶尔也有来朝圣的影迷。
中国冰室从早上6点经营到晚上7点,热闹通常由中午开始,下午三四点最为忙碌,店员们在前厅后厨间穿梭往来,要同时招待七八十个顾客。
图片来源:吴容
“食D咩啊?”、“焗猪扒饭+斋啡,唔该”、 “要等十几分钟……”、 “唔晒急,慢慢来”,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年近四十的阿杰在附近通菜街上班,中国冰室是他中午偷闲片刻的去处。“这里的味道多年来变化不大”,他说。
从上周开始,中国冰室进入关店倒计时,部分菜品已停止供应。谭姨欢迎阿杰有空都可以来店里坐一坐,“来到最后几日,我们都很艰难,但还在不断努力之中。”
按照计划,中国冰室会在今年最后一天把店内装饰拆下来运走,宣告光荣“退休”。谭姨提起老板的无奈:香港政府有相关保育(古迹保护)政策,但一直是讲多过做,香港人都习惯了,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他们没有能力保留冰室的一切。
图片来源:吴容
近年来,随着大华冰室、红磡冰室和金记冰室等相继闭店,香港传统冰室留存的已经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新派冰室,包括元朗冰室,一楼冰室,荷里活冰室等,它们大多开在闹市区的主干道,主攻游客和年轻群体,装修更为光鲜亮丽,相比传统冰室的港式餐单,新增了部分日式和东南亚口味的菜色,用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它们(新派冰室)的装修我也没仔细看过,菜单应该都不同,我也没研究过。”谭姨忧虑,未来是否还会有传统冰室的生存空间。合适的时机之下,不排除中国冰室重开的可能,但她表示,这些都是后话了。
隔着两个街口的不远处,一家新派冰室的大招牌霓虹灯闪烁,热闹很快与中国冰室再无关系。
(应被访者要求,“谭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