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受放第一位?”悉尼华裔男同的情感往事:“无论同性异性,恋爱要奔结婚去”(组图)
【今日澳洲2月26日电】(记者 Vivian)想要参加Mardi Gras狂欢节的Charles(化名),至今没订到回澳的机票。
原本准备本月3日回悉尼继续读博,正好能赶上2月末的大游行。然而因为疫情的爆发,澳洲当局发布的一纸“旅行禁令”,导致他至今仍困在成都老家。
和Charles一样的LGBT人群约占澳洲总人口的3.5%,属于少数群体。
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使是现代社会,一些人看向这个群体的异样眼光也从未停止。
示意图(图片来源:谷歌)
Charles作为一名同性恋,从小到大没少遭到周围人的非议和歧视。
可他认为,“未婚先孕”以前也是不被接受的,但现在已经被看作“双喜临门”了。所以,“总有一天,这些态度都会转变。”
Charles(图片来源:供图)
他期待世人的理解,同时也向往一段长久的感情。“同性感情很难维持长久,同性恋往往更加直接,更注重‘性’的感受。”
“相处短暂的时间,如果不符合对方的性需求,可能不会有任何留恋就换人。”
纪念日的地震 “同性恋就该死?”
Charles滞留成都老家,除了每日与导师不得不互通邮件交流学术,他最遗憾的莫过于错过2月末的悉尼同性恋大游行。
那是他每年都会参加的活动,是专门为他这个群体庆祝的盛会。
Charles与友人参加往届悉尼同性恋大游行(图片来源:供图)
2月3日午夜,正想办法订票返澳的Charles,突然感觉房子在颤。
慌慌张张跑下楼才知道,原来成都发生了5.1级地震。
身为成都人,原本对地震早就见怪不怪了,但当所有的坏消息接踵而来时,Charles差点哭出来。
那天正是他和前任男友曾经的纪念日,他一大早发去的消息却被对方拒收。又赶上地震、疫情、机票取消,他感觉快崩溃。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分手了,Charles期待的长久的同性感情,却一直让他失望。从小到大不被大众理解的性取向,也曾让他怀疑人生,“难道同性恋就该死吗?”
被霸凌屈辱的“娘娘腔”,“我想过自杀”
Charles的情窦初开在初中。班主任有次在批评一对早恋同学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喜欢的可能是男孩子,但这种非主流的“性”取向,在那个谈性色变的年代,根本无人诉说。
他承认,小时候的行为举止有些“娘”,的确不像那些“直男”,所以经常受到校园霸凌。
班上的同学会嘲笑自己,还用很多侮辱“同性恋”的话谩骂他是“娘娘腔”、“变态”。
曾经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因为没人愿意站在他旁边,他被同学从第一排推搡到最后面。
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天夜晚,本在中学宿舍熟睡的他突然感觉脸部剧痛,睁眼才发现被室友骑在身下扇耳光,边扇边喊“你去死吧”,其他室友就站在一旁笑。
长期受到霸陵,Charles无力还手。别人欺负自己,也只能忍着。
成绩一落千丈,他甚至想过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当时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那种被群体排斥和歧视的恐惧、绝望,一直存在于Charles的脑海最深处,像一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只要某天想起,就是撕心裂肺。
父母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但并没有帮助。
尝试喜欢女生,“也许这不可违逆”
他不敢将自己喜欢男生的事告知任何人,对于当时的“两性”话题,中国父母往往都是避而不谈的。
Charles认为自己是异类,他以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是这个样子。
于是他开始尝试着改变性取向,不去注意暗恋的男孩,而去试着喜欢女生,可女同学带给他的感觉也仅仅止步于“友情”。
他开始察觉,也许这是“天性”,是不可违逆的。
为了脱离国内的环境,Charles来到澳洲上大学,接触到了同性交友软件,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原来像自己一样的人大有人在。
Charles在澳洲读书时与友人合影(图片来源:供图)
他开始不再孤独,变得更加自信,结交到许多朋友。
也是在澳洲的留学生活,让他不再认为自己是异类,只是少数群体罢了,就像是国内的少数民族。
当被问及,是否想过做一名女性,这样就能大大方方喜欢男生,而不被世俗所诟病。
Charles干脆利索一口否认。他认为自己的喜欢就是同性之间的爱慕,跟是否变性没关系。
爆发后,前任的敷衍和人间蒸发
对于恋爱,Charles一开始抱着美好的幻想。
前任是他的学长,在他25岁时,两人在朋友聚会上相识,几杯小酒下肚,互吐了心声。
这是让他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恋爱。
他记得学长说,自己只谈过三个男朋友,是个专一的人,并且希望能在澳洲结婚有自己的家庭。
这是第一次有人跟自己谈到“婚姻”,Charles说,学长让他看到了未来,原来同性恋也可以结婚。
但这段原本甜蜜的爱情,对未来的幻想,又被前任亲手打破了。
相处一段时间后,前任告诉他自己其实谈过20多个对象,这让Charles觉得备受欺骗。
但为了两人的感情,他还是选择了原谅。
那段时间,男友对他的态度开始越来越漫不经心。
Charles还记得就在分手的前一天,他还买好了戒指,准备向男友求婚。
可对方因为他没洗碗这点小事就开始抱怨,Charles心中怒火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了。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男友扔下一句“咱们没可能了”,便扬长而去。
Charles追出去,想要一个分手的理由,后者敷衍着,终归人间蒸发。
这对感情对Charles打击很大。他开始略显偏执地认为,大多数同性恋群体将对“性”体验的重视度放在了第一位。
相处短暂的时间,如果不符合对方的性需求,可能不会有任何留恋就换人。
Charles(图片来源:供图)
恋爱屡次碰壁后,Charles保持单身,他想要遇到和自己一样,期待长久恋爱关系的人。
“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渣男渣女都不少,好的恋爱应该往结婚了去。”
之后,他便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在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之前,他成功申请到悉尼一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资格。
他想证明,即使自己不是异性恋,也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自食其力。
“你以后怎么办?你的人生计划呢?”
而此时,他的父母对于儿子性取向的问题仍蒙在鼓里。
这么多年,只要母亲提及“找女朋友”的话题,Charles都第一时间搪塞过去,母亲在他毕业典礼结束后终于忍不住问他,到底有没有喜欢的女孩。
这一次,他不想再骗这个最关心自己的人了,“其实我喜欢男生。”他脱口而出,不再压抑内心的感受,向母亲出柜了。
Charles(图片来源:供图)
这是母亲不想听到的答案,她无法接受儿子是同性恋。
Charles的话音刚落,母亲脸上泛起错愕的表情,大颗大颗的泪珠往下落。
嘴里还嘀咕着,“你以后怎么办?你的人生计划呢?”
当母亲告诉父亲这一消息后,父亲在电话那头也沉默了。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没有联系Charles。
直到他假期回国,父母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
他们坐在客厅沙发上,母亲突然把电视关掉,表情严肃的说,“你爸要找你谈谈。”
从来不会如此郑重其事的父亲,认真的对他说,“我和你妈也商量了,只要你快乐,我们不会阻止你,但是找对象也要找门当户对的,在一起能好好相处。”
听到这些肺腑之言,Charles只是淡淡笑笑说,“知道了”,心底对父母的开明实则感激不已。
“这不是选择,是自然”
虽然,Charles已经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但有时,同学们在私下聊天时,大多数还是对LGBT持反对和不理解的态度。
有些人甚至还会拿“同性恋无法生育”、“同性恋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等话题做文章。
所以,Charles仍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性取向告诉朋友,他怕友人会疏远自己,他怕重新回到中学,那些被排挤和歧视的日子。
所以,他仍在寻求社会的包容,在每年的悉尼Mardi Gras大游行中,他看到这么多人支持这一少数群体,非常感动。
Charles的照片(图片来源:供图)
在他看来,“LGBT”长期以来承受着污名,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总会恐惧,他们还将同性恋和艾滋病挂钩。有些同志终其一生只能生活在昏暗的角落里。
悉尼Mardi Gras大游行(图片来源:Google)
而自从70年代,一群人勇敢走上悉尼街头,为备受歧视的LGBT群体呐喊、欢呼,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游行,以此打破世俗的眼光。
每当看到象征着LGBT群体的彩虹旗时,Charles都感慨,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支持“自由恋爱不分性别,同志情侣也有爱的权利”,让他们可以生活在阳光下。
等疫情结束后,Charles会重新回到这片让他找回自信的澳洲,他希望更多人能包容这一人群,能正眼相看。
而对于此次不能参加的同性恋大游行,他将托朋友以视频的形式观看。
“做一名同性恋,我们并没有错,这不是选择,是自然。”Charles说。
您对LGBT人群如何看待?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