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美在进行一场中苏论战吗(图)
中美当下的口舌之争仅仅是双方对立关系的延续,不代表关系更糟当然也不代表缓和。(AP)
北京时间3月17日,作为反制手段,中国官方宣布对美国五家媒体在华人员进行“驱逐”。其中,包括近期对中共应对疫情提出尖锐指责的媒体。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将五家中国媒体在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并将其采编人员大幅削减60人。
最先挑起这轮纷争的是美国政府依据其1938年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FARA)对以“政治或准政治身份”代表外国利益的代理人进行活动限制。2017年,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政府曾经据此对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网这两家俄罗斯官方媒体动手,迫使其将注册身份更改为外国代理人。而更早前,中国英文官方媒体《中国日报》也遭遇这一待遇。其后,新华社等在美国的分支便被美国政府盯上了。
不过,这并不纯粹是一场媒体风波而已。如果人们将视线拉长会发现,双方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并不仅仅始于当下,而是如同中美贸易战那样被视为酝酿已久的大国博弈的一部分——即舆论战部分。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舆论战战术便成为大国之间激烈竞逐的另一战场。在多维CN2008年第033期文章《宣传战演变史——“第四战场”中的大国博弈》一文中,我们即揭示了现代宣传大战之间的逻辑:当今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之外“第四战场”尖锐博弈的局面,提示人们这一心理攻防从未远离人类社会,尤其是“敌对”力量的对抗、渗透和压制——敌对者利用宣传制造恐慌和引诱“反叛”,以此作为瓦解对方斗志的有效工具。
正是如此,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不断出现两个阵营对峙(起初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之后是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之间,再之后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甚至爆发“热战”,随着技术的进步,舆论战成为常态。
而对于1949年以来的中国来说,论战不仅存在于与敌对阵营之间,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论战似乎更为令人印象深刻。彼时的中国奉社会主义苏联为“老大哥”,以斯大林(Joseph Stalin)为整个阵营的导师,但是社会主义阵营里中苏两个大国的存在是难以长久的,矛盾一直在酝酿。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后,继任的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为了争取毛泽东的支持,主动从旅顺港撤军,但是后续因为在华架设长波电台以及组建联合舰队问题上发生分歧;当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彻底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并与中国发生道路分歧后,交恶便不可避免……双方吵闹最凶的是时候即是人们所熟知的中苏论战。
19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裂隙已经难以掩饰。赫鲁晓夫通过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些公开场合对中共开始一边采取实际断援动作,一边进行猛烈的意识形态抨击。当时,毛泽东选择迎战,与苏联进行了著名的宣传战。
从1962年12月底末《人民日报》刊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等七篇文章,不点名批评赫鲁晓夫,回击苏共控制下的东欧国家对中共的指责开始,论战急剧升温。稍后,中苏因为苏联的提议举行对话,双方一度出现短暂的和平。当时毛泽东对苏共代表说,只许你们批评,不许别人批评不行……对于所有这些批评,我们都得回答,有来有往,你们可以骂人,我们也可以回骂……这场论战是不可怕的,打笔墨官司,天塌不下来……
1963年3月,苏共致信中共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问题,明确显示这是场共产主义运动话语权和领导权之争。当时中共组织了以康生为组长的写作班子“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组”,6月份以《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为题回应苏共的问题,公开表达了对赫鲁晓夫的彻底不认同。苏共中央表示不能接受中共的毫无根据的指责,论战全面升级。
7月14日,苏共中央发表了《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逐条批驳中共《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而随即在7月至次年10月邓小平主持以“九评苏共公开信”逐一回怼。这场舆论战虽然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但是其影响深远,直到赫鲁晓夫下台论战结束之后,中苏关系也没有随即恢复。而相反,中美开始靠近,并最终在1970年代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美苏争霸的格局已经彻底松垮。
论战虽然“务虚”,但通常是一个晴雨表。有的对立双方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也有的对立双方奉行能动手就别吵吵。
中美之间的这场争吵其实不同于中苏论战,它是大国结构性矛盾下零星的擦枪走火,也是双方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无限循环过程。当然,从更长的周期看,中美彼此最舒服的时期已经过去,贸易战也打,军事上也在暗自较劲,争吵是必然的,只是这次媒体率先成为牺牲品既在人们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谓意料之外,是因为中美对峙本可以在更关乎全军的要害领域展示;所谓意料之中,是的确因为媒体冲得太靠前、太“聒噪”了,沦为“炮灰”一点也不稀奇。
当年,邓小平反思中苏论战说,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中美如果真的可以在未来管控好分歧,回过头来恐怕也会作如是观。只是,现在还远不是时候。反倒是,现在舆论场上一时的是非之争最无意义。正如中方所提出的,最重要的是“反制”,中国不可能对美方的动作毫无反应。明白这些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