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可以适当摘了!中国抗疫至今,你该知道的“七宗最”(组图)
现在出门还有戴口罩吗?
前几天,新华社发文详解,基本上除了特殊人群,大部分情况下就不用戴口罩了。
随身带一个,以备不时之需就好了。
3月20日,上海市副市长也在一次会议上,建议大家都摘下口罩。
于是,会议现场,恢复了我们熟悉的样子。
摘掉口罩,是一个重要信号。
这意味着国内的疫情真的要过去了。
今天,我想在疫情的尾巴上,做一个非官方的盘点。
记录这次疫情里的“七宗最”。
0 1
最值得纪念的火车票
这是一张动车票,无座,补票。
出发时间1月18日,起点广州,终点武汉,票价465.5元。
身份证号显示1936,意味着乘车人已经84岁高龄。
是的,1月18日傍晚,钟南山院士就是拿着这张车票,紧急赶往武汉。
那天,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了餐车的一角。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张照片。
两天后,钟南山在央视露面,明确表示:“肯定存在人传人” “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中国VS新冠病毒这场大战疫,从那一刻起,正式打响。
而从钟南山抵达武汉,到出现在央视这短短两天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到武汉后,钟南山接到很多在武汉医院工作的学生的电话,他们忧心地说:实际情况,远比当时公开或新闻报道的要严重。
可是随后,钟南山率领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向武汉当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
一位专家组成员说:
“我们问他们什么,他们就答什么,似乎已经准备好。”
钟南山院士异常尖锐,追问了好几次"究竟还有没有?","究竟还有没有更多病例?","是不是真的只有你们讲这么多?”
最后,才问出来“好像有医护人员感染”。
钟南山后来说:医护人员感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我要把事实告诉政府,告诉公众。
这才有了随后的央视露面。
18日,钟南山奔赴武汉。
20日,宣布人传人。
23日,武汉封城。
判断和决定,都迅速、果断。
而根据科学模型,如果武汉早5天封城,中国感染人数将减少三分之二,如果再晚五天,感染规模将扩大三倍。
时间就是生命。
而那张钟南山赴武汉的动车票,几乎决定了这场战疫的走向,值得记入史册。
0 2
娘家人最多的护士
赵英明。
1月28日,四川医疗队驰援武汉,护士赵英明随队出征。
前来送行的老公既担心又难过。
老婆上车了,他在外面带着哭腔大喊: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听到没有?
这段视频感动了很多网友,那句“我包一年家务”,被封为疫情期间“最美情话”。
转眼,抗疫胜利在望。
3月20日,赵英明凯旋了。
网友们得知消息,纷纷化身赵英明娘家人,向赵英明老公喊话:
“你老婆要回来了,你准备好做一年的家务啊!别耍赖,全国人民都记着呐。”
央视新闻还特意做了个图,很到位:
当然,人家一点也没含糊,明确表示:老婆平安回来最重要,做一年家务也很幸福。
这个态度,让14亿娘家人甚是宽慰。
其实这次疫情里,不只赵英明有娘家人。
所有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有14亿国民在牵挂。
他们在前方艰苦打仗,全国人民在后方盼他们得胜凯旋。
几十个万众一心的日子,多少个催人落泪的壮举,也让每个人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华夏儿女强大的凝聚力。
0 3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奇遇
这是一个逗比东北小伙的故事。
2月12日,28岁的大连小伙本想去长沙跟人谈项目,不想,在高铁上误入了外地回武汉人士专门车厢。
当高铁经停武汉时,乘务员告诉他,这车厢的所有人都得下车。
小伙没办法,跟着人群下去了。
可一下车,他就傻了眼。
特殊时期,武汉打不到出租车,也没有酒店住,甚至吃饭都不知道能去哪。
而且当时的武汉,只许进,不许出。来是容易,走就难了。
天下着雨,小伙望着雨中的车站,不知路在何方。
为了不露宿街头,他想了很多办法,都不成。
最后,好不容易查到一家医院招保洁员。联系半天,成了。医院来车接走了他。
于是,本来做手游工作室的他,转眼之间,成了武汉第一医院隔离病区的保洁员,奋战在了抗疫一线。
他穿着防护服在隔离区拖地、消毒、收集垃圾,一天工作12小时,收入500块。
家里没有人知道他的奇遇,父母都一直以为他在长沙谈项目。
这个乐观逗比的小伙,给自己取了个代号:大连。还特意在工作的地方贴了张纸:大连小伙等候处,九楼女神守护者,若有需,召必回,请喊“大连”。
穿上防护服,就不能上厕所,他自称是武汉第一医院的“憋尿小王子”。
现在,大连已经成了武汉第一医院的红人。
网友们一方面觉得他又惨又逗,另一方面,也觉得他遇到困境自寻出路,还积极乐观,很赞。
武汉封城后,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没这么欢快,但都堪称“奇遇”。
有夫妻俩去武汉看病,结果赶上封城无法离开,花光积蓄后,成了流浪汉,每天在街上捡东西吃。
有一家人从深圳去武汉串亲戚,结果遭遇封城,不得不一直住在亲戚家,8个人挤在两室一厅,夜夜难眠。
有一个湖北的卡车司机,从四川回家,可因为是湖北的车,高速路口都不让下,服务区也不让停,他就那么开着车在高速路上流浪了7天。直到有一天交警发现他在应急车道上休息,他哭着说“我太累了”……
这些真实际遇,都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封城”,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是多少人的辛苦和煎熬。
但是封城,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决定。
钟南山院士前几天说,从全国看,封城让我们控制住了更大的爆发。要不是采取封城战略,就可能几个城市同时爆发,那怎么可能有四万多人的医疗队全力以赴支持武汉?
所以,我们这么快地控制住了疫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武汉封城。
换句话说,是上面故事里的那些人,以及所有的武汉人,用自己的煎熬,换来了今天的抗疫成果。
我们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
0 4
最大快人心的决定
关于一个“跑步姐”。
梁女士,澳大利亚籍华人,一家知名外企的高管。
3月14日,她从国外来到北京。按照规定,她必须在家隔离14天。
然而,第二天下午,梁女士没戴口罩就出来跑步了。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劝阻,她情绪激动,拒不配合,说“我要锻炼,我生病了谁管我”“叫你领导来”“滚”……还叉腰瞪眼特别嚣张。
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众怒。
工作人员说,这个小区,有264个人在居家隔离,其他人都认认真真待在家,没一个出过门的,就她非要出来跑步。
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3月17日,梁女士所在公司“拜耳中国”声明:坚定支持中国的抗疫行动,辞退梁女士,立即生效。
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也宣布:依法注销梁女士的工作类居留许可,限期离境。
限期离境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说实在点,就是驱逐出境。
大快人心!网友评论如下:
中国古话说“既来之,则安之”。
特殊时期,你来了。不管是避难还是工作,遵守中国规定是最基本的要求。
你不守规矩,还撒泼。那么对不起,没人惯着你。
为了抗疫,中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14亿人停工停学不出门,多少医护人员拿命去拼,多少人舍家弃子坚守一线。
如此艰辛换来的安全局面,岂容你嚣张破坏?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
0 5
最让人痛心的医生
李文亮。
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一个34岁的普通男人。
现在很多人说他是英雄,但其实,他原本与你我无异。
他喜欢音乐,喜欢漫威,还会做手工;
雅安地震时,他捐了两次款;
他曾整理病例到崩溃,也曾抱怨“不想上班”……
2019年12月30日,他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怀疑检出了SARS病毒。
因为他的大学同学也都是临床医生,为了提醒同学注意防护,他在同学群里说了这个消息:
“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
一小时后,他又在群里补充:
“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大家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但这些聊天记录,还是被截图传到了网上,并引起关注。
这为他带来了麻烦。
第二天,医院有关负责同志找他谈了话。
又三天后,武汉警方也找到他,就他“在网上发表不属实的言论”,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签下训诫书。
这份训诫书,后来引起了极大反响。
被训诫后,李文亮情绪有些低落,但依然回到医院继续上班。
不幸的是,很快,他中招了。
1月10日,他开始发热,随后病情逐渐加重,越来越重。
而随之,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人们为他鸣不平,盼他好起来。
在铺天盖地的舆论中,他说:“我的父母还在住院,我的爱人现在怀着孕。现在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希望疫情赶快控制住,大家都能好好的。”
可是,大家都好好的,他却没能好起来。
2月7日,他去世了,成为武汉第一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医生。
这个消息,让众人措不及防,也心痛万分。
很多人自发悼念他。他的医院门口,放满了鲜花。
国家监委调查组随后展开调查,并在3月19日发布结果:
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训诫书不当,执法程序不规范,督促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武汉公安随后发布微博,承认存在执法过错,对相关民警给予处分。
结果出来,很多人跑去李文亮生前微博留言。
现在,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已经有68万条评论,那些陌生人的心声,让人泪目:
李医生,武大的樱花开了,武汉公安局也撤销训诫了,你安息了吗?
李医生,今天阳光很好,我国疫情已经基本控制,请你放心。
李医生,不知道为什么,你好像长在了我的泪点上。你走那天我哭,看到你的训诫书我哭,看你以前的微博我哭,他们向你道歉我哭。今天我又来了,想到武汉0增长了可你不在了,我又哭了……
这样的留言,可能还会一直增加下去。
因为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好医生。
因为我们都和他一样,期盼这个世界变更好。
0 6
最受伤的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也是李文亮生前所在医院。
这家医院有两个院区,其中一个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步行只有十几分钟距离。所以早期,这里接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最多。
这也直接导致该院的感染比例和死亡人数,都高居武汉医院之首。
目前,该院4000多职工里,有200多人确诊新冠肺炎,其中有5位医生不幸离世:34岁的李文亮、55岁的江学庆、57岁的梅仲明、66岁的朱和平、45岁的刘励。
另外还有几位,直到现在还没有脱离危险,包括一位副院长。
一位医生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医院:伤亡惨重、遍体鳞伤。
时间倒回三个月。
2019年12月,这家医院陆续接到多例高烧不退、肺部感染的病人。
医护人员不得不把休息室都腾出来,给发热病人当隔离病房。
病人越来越多,医生们感觉情况不妙。
但是“散播”消息的人被医院轮流谈话。之后,就没什么人讨论这件事了。
只是大家开始有意识地防护。
医院防护物资不够,“每天发的防护服牌子都不一样,没有防护鞋套,医生们就用医用垃圾袋代替。”
到了1月中旬,医护人员陆续开始因发热、乏力、咳嗽、腹泻病倒。
没几天,病房里有两层都住满了本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戏称这两层楼是“职工之家”。
当时医院病床爆满,很多感染的医生也住不上院。
当时医院规定:重症的医生,能收治就收治。轻症的,即便是本院职工,也无法住院。实在病重又没床位的,就在留观室加床。
很多感染的医生都自觉地回家隔离治疗,有的医生悄悄写了遗书。
而李文亮等5位医生,就真的永远地离开了。
3月20日离开的刘励医生,3天前刚刚在病床上度过了45岁生日。
她的丈夫也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刘励抢救的几个小时里,他一直在ICU病房外守候,据说整个人已经瘦得脱形了……
每一个逝者背后,都藏着多少人的巨痛。
希望这些悲剧,能换来深刻的反思。这些伤痛,永远不再重演。
0 7
最真实的发声地
武汉市民的阳台。
疫情中,各路消铺天盖地。而我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是来自武汉人的阳台。
在那里,人们大概有四次发声:
第一次:
1月27日,武汉封城的第四天,也是疫情最让人恐慌的时候。
那天晚上,武汉人忽然开始一起唱国歌。
隔离在家的人们纷纷来到自家阳台,在漆黑的夜色里高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一曲国歌唱完,大家纷纷高喊“武汉,加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格外让人感到,也格外振奋人心。
那时疫情刚刚开始,外面的人并不知道风暴中心的武汉人可能正愁云惨雾,茶饭不思。
这次阳台合唱,让我们知道了,原来,他们满怀不服输的信念,斗志昂扬。
第二次:
2月8日,元宵节。武汉一个女子在自家阳台上敲锣求助。
她一边敲锣,一边哭喊着告诉人们:母亲是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快要不行了,但住不进医院,她不能眼睁睁看着母亲死去,所以敲锣求助。
那是武汉最艰难的时刻,患者越来越多,医院床位有限,住不进院的患者被病痛折磨,却束手无策。
这次阳台敲锣,也让我们看到了武汉患者当时最真实的状况。
这个女子的妈妈后来住上了院,现在已经康复。
第三次:
3月5日,中央指导组去武汉市开元公馆小区考察。
一行人路过一栋居民楼时,忽听人们在阳台隔窗高呼“假的!都是假的!”
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听到喊声,当即要求深入调查。当天下午,又专门开会,要求立即整改,实事求是,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住户们后来说:
大家主要是对物业不满,小区里消毒不到位,买菜成问题,垃圾桶满了也没人管,领导要来检查了,才让人赶紧运走。
中央指导组一进小区大门,我们就在自家窗台上喊了,这样一喊,还比较管用……送菜上门服务、消毒和清洁落实了,垃圾也有人清运了。
老百姓生活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媒体报道、领导汇报,都不如老百姓在自家阳台喊出来的更真实,不如老百姓在自家饭桌上聊出来的更真实。
而这样真实的声音,能得到领导的重视,也是百姓之幸。
能听到老百姓真心话的社会,才是个好社会。
第四次:
从3月17日开始,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
医疗队途径居民小区时,很多暂时还无法外出的武汉市民,都自发在阳台上跟他们道别,向他们致敬。
人们高喊着:白衣天使,辛苦了!谢谢你们!一路平安!我们不舍得你们走……
场面感人至深。
如果你觉得媒体镜头里的各种感谢有作秀的成分,那么听听人们在阳台上的喊声,你就会知道,所有的感谢,都是多么由衷,多么诚挚。
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谁对我们好,谁帮了我们忙,谁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都在我们心里。
反之亦然。
医疗队离开了。
湖北已经连续几天确诊为0。
专家说可以适当摘掉口罩了。
我们的生活,正一天天恢复正常。
而这场疫情里发生了太多不寻常的事,这些事,都还有待我们去记录,去梳理,去反思。
这一场灾难会过去,但谁也不知道未来,我们还会遭遇什么。
希望我们都能在灾难里成长,然后更有实力和底气面对未知的明天,也永远不再受今天的苦。
点个“在看”吧,愿我们的未来,少疾苦,多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