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7日 16.1°C-19.5°C
澳元 : 人民币=4.75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疫苗带来新问题:优先、强制、歧视与伤害(组图)

2020-12-14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李军:在反智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连安安稳稳的隔离抗疫措施都做不到的美国人,想要强制全员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困难的。

疫苗带来新问题:优先、强制、歧视与伤害(组图) - 1

周五晚上,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正式批准辉瑞公司研制的新冠疫苗紧急应用于美国。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将有290万支疫苗被分发至全美各地。挣扎在医疗资源崩溃边缘的美国将逐渐回到正常的状态。

疫苗的正式批准应用当然是好事。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结构复杂的社会来说,这几百万支疫苗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接种优先次序、是否强制接种,乃至到“疫苗接种歧视”等等。

疫苗接种优先次序

美国在各州间分配疫苗大致是按照人口数量进行的。但由于供应紧张,初期疫苗数量和全美人口相比是杯水车薪。目前按照州人口平均,除了个别州如阿拉斯加等,大部分州每十万人可以获得接近1000支疫苗。由于每人需要接种两支才能形成免疫,那么第一波能够完整接种疫苗的群体只有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五。

目前疫情发展非常迅速,这样的疫苗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以威斯康辛州为例,第一波该州能获得近5万支疫苗。但全州目前已有44万名新冠感染者,其中1.8万人住院接受治疗。全州近4000人死于新冠相关的疾病。所以如何分配极为有限的疫苗并形成最大的保护能力就成为各州面对的挑战。

大部分州已经明确将安排医护人员为首批优先接种疫苗的群体。长期护理机构的老人/病患和工作人员将排在其后。再然后是医疗机构非一线的相关人员,包括医学实验室人员及牙医等。

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关键群体也将被优先考虑:基础岗位人员(essential workers)。其中包括水、电、煤气、通信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操作维护人员,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和超市等确保基本民生的行业从业人员,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服务人员,以及政府和各行各业确保社会运行的核心岗位人员。以加州为例,预计在未来的几周内加州将获得70万支疫苗,但在加州被认定的基础岗位人员有近740万人,短时间内无法全部覆盖。除此以外,教师、军人、农民、幼儿看护和保育员等在有些州也被列为基础岗位人员。

考虑到老年人面对新冠的高死亡率,英国将接种新冠疫苗的主战场放在了老人身上。除了核心的医护和看护人员外,英国的疫苗接种优先级从80岁以上的老人开始,逐级按照年龄递减进行全覆盖。

基于不同角度的价值判断往往会得到不同的优先级排序。年龄因素更重要还是岗位因素更重要,以及各基础岗位间如何取舍平衡,就成为管理部门的难题。再加上各州在基础岗位认定的标准不同,最终导致各州的接种优先次序很难统一,甚至还会有“浑水摸鱼”的情况发生。

根据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全美国有5500万以上的劳动力符合基础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首都区联合之路(United Way of the National Capital Area)甚至表示基础岗位已超过7400万,占美国劳动力的45%。如果基于如此宽松的认定范围,那基础岗位优先考虑就是一句空话了。

各个行业总是在为自己说话。航空公司行业工会已写信给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敦促其确认民航工作人员接种疫苗优先的资格,并于信中强调航空运输在分发疫苗中的关键作用。肉食加工企业和卫生纸生产企业也这样向监管部门呼吁,并希望自己的行业能够被优先考虑。德高望重的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博士周五甚至不得不出面反驳华尔街,认为把银行工作人员也认定为基础岗位人员并优先考虑接种疫苗是不合理的。

强制接种与疫苗歧视

在各行各业争相希望列入基础岗位人员并优先接种疫苗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对疫苗冷眼旁观,甚至决定不接种疫苗。在和美国一墙之隔的加拿大,Ipsos的民调数据显示支持政府强制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从7月初的72%下滑到目前的59%。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支持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冠死亡率的不断降低。虽然在美国新冠感染人数屡创新高,但仍然有很多美国人对待疫情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也是美国疫情反弹并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对待疫苗的态度上部分美国人也开始逐渐发生转变,认为接种必要性在降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全民“反疫苗”风潮的影响。反对强制接种疫苗的风潮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美国早在2000年就基本消灭了麻疹,但因为近几年“反疫苗”风潮带来的疫苗接种率下降,2019年全美麻疹新增病例达到500多例,这是二十年来第二大的传染病大爆发。

2019年纽约布鲁克林区爆发了大量麻疹病例,纽约市甚至宣布进入公共健康紧急状态。市政府规定不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将罚款1000美元。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孩子也禁止出入公共场所。就算是这样的严格规定,全美仍然有16%的家长明确表态不会给孩子接种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等必要的疫苗。加拿大温哥华Okanagan地区的七岁儿童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率跌落到只有2/3,随后就爆发了小规模的儿童麻疹聚集性传染。

疫苗带来新问题:优先、强制、歧视与伤害(组图) - 2

皮尤中心的调查图表

面对不愿接种疫苗的居民,各州可以颁布命令强制要求接种新冠疫苗吗?答案是肯定的。各州具有立法权可以强制要求接种疫苗。类似的案例可以追溯到1905年美国最高法院的Jacobson诉马萨诸塞州案。1902年马萨诸塞州剑桥地区爆发天花时,当地政府颁布法令要求所有成年人都必须接种天花疫苗,否则将被罚款5美元。该案最后得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

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2016年一名护士在非洲治疗埃博拉患者后回到美国新泽西州,联邦地方法院支持政府对这名护士下达隔离令。

但是,在反智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连安安稳稳的隔离抗疫措施都做不到的美国人,想要强制全员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得到司法部门的支持,全民接种恐怕都难以在美国全面实现。美国各州在全民接种方面的意见分歧,最终会不会导致各州被划分为“接种强制州”和“接种非强制州”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一个隐而未现的问题是,雇主是否可以强制雇员接种疫苗。

对于那些员工本人更容易暴露在感染环境中,或者与那些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一起工作的部门中,例如医院和长期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雇主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雇主当然不希望员工生病并成为感染顾客或服务对象的桥梁或“媒介”,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如零售行业,雇主如果基于“合理的依据”,是否可以强制雇员接种,或者说开除拒绝接种的员工呢?这一点是存有疑问的。

监管部门如果支持雇主,并认为接种新冠疫苗与工作要求具有合理关系,那么选择不接种疫苗的劳动者就会在就业时遇到障碍,并形成事实上的疫苗“接种歧视”。在政府没有强制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地区,如何处理这样的“疫苗接种歧视”,就形成新的就业公平性问题。

这样的社会问题潜在影响范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澳洲Qantas航空表示,在旅客搭乘国际航班之前,可能会要求旅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国际航协目前对此没有明确表态,但各航空公司出于对机组、空乘的保护,很有可能全面出台类似的规定。服务行业的企业是否可以对顾客进行“疫苗接种歧视”,起码在疫情没有完全消亡的时期内进行“歧视”,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疫苗接种的伤害与补偿

在全球合力抗疫的今天,疫苗成本已经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不论是全民医疗的英国和加拿大,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美国,政府都表示将承担疫苗接种的成本。但疫苗除了接种成本,潜在的伤害成本也是需要仔细审视的。

毫无疑问疫苗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工具。但就像所有的医疗干预措施一样,疫苗同样有可能对接种对象产生潜在伤害--免疫接种反应。免疫接种后的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度且可以迅速缓解的,比如疲乏、肌肉或关节疼痛乃至发烧。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无论疫苗设计、制造和接种方式如何科学,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严重的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甚至会威胁生命或者是形成终生的残疾。在目前新冠疫苗的接种中,已经出现了极少量面瘫的接种反应。

一般来说,严重的接种不良反应绝对风险非常低。如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每1000万剂中少于1例;灭活流感疫苗每100万剂中有1-2例。对于全体人群来说,普遍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超过了这些罕见的严重风险。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在极少数情况下,某个个体必须承受接种导致的不良反应形成的重大后果。而这个重大后果背后的受益者是因为免疫受益的整个社会群体。

目前美国提供了《国家疫苗伤害支持与保护计划》(National Vaccine Injury Compensation Program),通过标准程序给予疫苗的受害者一定的补偿,从成立的1989年到现在,全部7675个获批的补偿案例一共赔付41亿美元。平均每个案例50万美元。

疫苗带来新问题:优先、强制、歧视与伤害(组图) - 3

对于目前已经公布三期测试结果的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来说,这些预期会广泛使用的疫苗都是基于最新的信使RNA(mRNA)研发的,在此之前从没有哪个大规模应用的疫苗采用类似技术设计生产。更何况目前的疫苗研制时间短、人体实验规模小,缺乏历史数据支撑,这都是目前新冠疫苗研制和测试过程中的短板。未来疫苗在大规模应用时是否会造成超出正常水平的伤害,以及严重接种不良反应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赔偿和救助,这是疫苗研制者,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集中关注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