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中国城市“北上深”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智库最新的研究报告说,伴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历史上著名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而以深圳为代表的新的全球性大都市,已经成为全球商业活动中日益重要的参与者。
2009年7月16日,一名建筑工人在深圳商业区过马路。(路透社照片)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星期四(12月24日)发布了这份关于中国城市全球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自2009年以来,全球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中心,而“全球性大都市”则是国际经济中特别重要的节点,因为它们提供金融等专业服务,并且扮演创新中心的角色。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更多全球性城市可以更好地从资本和人才的国际流动中获益。
中国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模式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这份报告认为,中国国际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改革。改革开放和经济改革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导致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
报告说:“1979年,只有18.6%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2011年,历史上第一次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公民居住在城市,而到了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61.4%。
除了国内人口流动之外,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也吸引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游客、学生和工人。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也争相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以更好地进入和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使得这些城市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主要门户之一。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咨询公司“科尔尼”(Kearney)在其年度全球城市指数(GCI)中对全球城市进行排名。根据29项指标,科尔尼评估了每个城市在五个领域的绩效: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经验和政治参与。
科尔尼的2020年的全球城市排名中,有18个中国城市跻身全球前125个城市之列。虽然中国的全球城市更多(82个),但平均而言,中国的全球城市排名低于美国(31个)和德国(33个)。
中国城市全球的影响力增长源于高水平商业活动
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水平的商业活动。中国的一些全球性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香港,历来是就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如今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研究显示,在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的124家中国企业中,超过43%的企业总部选择设在北京。而在上海和深圳,也有全球500强中国企业中的7%在那里设立总部。此外,上海和香港在海运和空运方面分别居全球的前列;香港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方面位居全世界第一,而这其中许多都是中国内地的公司。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大都市之外,深圳、广州、杭州、宁波和苏州等以前鲜为人知的城市,借助于自身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角色,其全球影响力取得了迅猛的增长。
研究报告特别提到,如果说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历史或政治方面的突出地位,而像深圳这样的城市的增长,则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产物。
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的经济改革刚刚起步时,中国政府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城市确定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被允许试验中国其它地区不被允许的经济政策,包括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和放松价格管制等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获得了经济特区地位。到2019年时,中国已经建立了2543个经济特区,几乎占到全球经济特区总数的一半(47.2%)。而相比之下,印度只有373个经济特区。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早些时候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称,深圳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在1006个全球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四,上海、香港、北京和广州等四个中国城市也跻身全球的前20名之中。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