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澳紧急召回!这款网红玩具害了数百名孩子,甚至危及生命,华人妈妈千万小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玩具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婴儿,还是已经步入职场的“大孩子”,都对玩具带来的乐趣欲罢不能。
有时候妈妈们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会不断寻找新鲜好玩的玩具,但辣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为孩子购买玩具之前,一定首先要考虑玩具的安全性,千万不要只被玩具外表,或虚假宣传所吸引。
不然一个不注意,掉进商家陷阱失效,危害孩子性命事大。
这款网红玩具,竟可致儿童死亡
相信很多妈妈小时候,都玩过这款玩具水球。
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有的叫“水精灵”,有的叫“海洋球”,有些地区干脆叫它泡大珠。
但全国统一的是,无论在哪里,都被某些商家这样忽悠过:“小朋友,你把它买回家,只需要泡在水里,它不仅能活,能越长越大,以后还能下崽呢,这样就越养越多了。”
这些现在听来奇扯无比的话,辣妈小时候居然真的信了,还专门弄了一个瓶子养了起来,别说,这东西泡了水之后,真的是飞速成长。
仅仅放进去十几粒小球,最后就能塞满整个瓶子。
不只是辣妈,这种奇特的小球,就这样迷惑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现在,这种吸水球更是火出国界,流行到了澳大利亚来,成了新一代的网红玩具。
许多妈妈看到这童年回忆,就忍不住的想要买回家,让孩子体验自己以前的乐趣。
但是,妈妈们一定小心了,千万不要把这种吸水球买回家。
因为监管机构曾多次警告,这种吸水球会导致孩子肠梗阻,严重时会让孩子因此丧命。
因为这种颜色鲜艳的吸水球,其实是由一种吸水树脂做成的聚合物。
有些小球原来只有一粒沙子那么小,可遇水后就会迅速膨胀,最大可以“成长”到,原来大小的100多倍。
正是因为迅速膨胀的特性,吸水球一旦被孩子摄入,后果不堪设想。
妈妈们想一下,当沙子般的小球被孩子吸入,在体内迅速吸水膨胀至几十倍。
如果是留在肠道里,就会造成孩子胃肠堵塞。
如果是孩子不慎由鼻腔吸入,那可能就会窒息,甚至丧命。
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媒体报道,吸水珠虽然很难融化,但用手指轻触即破,珠子破碎后很容易粘附在皮肤上。
有一些儿童在玩这种吸水珠时,正是因为将碎片粘附在手指上,在用手揉眼时,碎片划伤眼球,导致晶体感染,严重时还会引起失明。
血淋林的教训,请不要再购买吸水珠
正是因为种种风险,澳洲监管机构和卫生部门,已经多次对公众发出警告。
早在2009年,ACCC就警告称,“产品也有导致窒息的危险,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拨打000并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六年后,也就是2015年,ACCC再次对公众发布警告,尽管这些产品针对的是5岁以上的儿童,但其鲜艳的颜色对年龄更小的儿童更具吸引力。
“一旦摄入,它们会在儿童体内膨胀,导致肠梗阻、呕吐、严重不适和脱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清除,”
ACCC在2018年底和2019年初,对两种特定水珠产品进行了两次自愿召回,但这些产品目前仍在销售。
正是在这样的“无视”下,近年来因为吸水珠导致的,儿童受伤或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
2012年,一名巴基斯坦的6个月婴儿,就因不慎吞食吸水后,因为空肠阻塞不得不手术,而在手术后发生败血症死亡。
2016年,新州有毒物质研究中心,也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发布数据,列出了过去12年中129份,0-14岁儿童吞食水珠的报告。
报告称,有10名儿童,在摄入六小时至五天后,出现了可能的梗阻(呕吐、腹痛、便秘)症状。
新州毒物信息中心高级专家Genevieve Adamo说,虽然没有来自新州卫生厅的最新数据,但父母发现异常情况后,大约五分之一的儿童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大一些的水珠是最危险的,它们可以膨胀到直径6厘米。
人们担心这种产品会在体内造成堵塞和破坏,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出现海外出现过的致命后果。”
但在多次警告和召回之下,这种吸水珠仍在澳大利亚全国范围销售。
虽然零售商货架上的水珠数量一般比较少,但网上出售的每袋2万颗珠子,价格只有不到25澳元。
另外也有澳媒采访过,为什么超市还在售卖吸水珠,然而超市发言人给出的回应却是:“系列产品已经经过测试,符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玩具安全标准的所有相关要求(包括针对可膨胀材料的特定要求)。”
这些产品还针对五岁以下儿童提出了适龄建议,我们一直鼓励客户遵循这些建议。”
对于频频发生的事故,超市发言人却无从回应。
难道对于这些超市来说,用网红玩具来赚钱才是唯一目的?
用这些炫目的颜色来吸引孩子,回过头来却不管是否安全。
超市把关如此不严格,就更需要妈妈们多加小心。
辣妈结语
虽然超市表示吸水珠是安全的,但妈妈们一定要弄清楚一个区别,无毒≠无害,通过标准≠绝对安全。
或许吸水珠的材质本身无毒,但它吸水膨胀的特性,却会为孩子们带来巨大伤害。
辣妈在这里建议大家,家里如果有小孩,特别是5岁以下小孩的话,千万不要购买吸水珠。
网红玩具每年都在换,孩子的健康却是千金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