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走“灰色渠道”重返中国市场,专家:出口商遭重创,这是唯一的办法(组图)
本文译自ABC,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澳洲广播公司6月3日报道,有贸易专家表示,被中国大陆拒之门外的澳洲龙虾似乎正通过非官方的“灰色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报道称,去年11月,中国似乎对澳洲龙虾实施了非官方禁令,而澳洲超90%的龙虾都出口至中国。
对香港的出口猛增
Western Rock Lobster Council的数据显示,西澳对香港的龙虾出口从去年10月微不足道的水平,升至3月的300多吨。
对台湾的出口也有明显的增加,据了解,这些需求大多是由低廉的价格所驱动的。
昆士兰大学的Scott Waldron表示,对香港的出口猛增“极不可能”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增长。 他说,更有可能的是,香港被当成一个港口,成为通往中国的中转站。
他说:“如果龙虾的价格能更低,那么香港的出口量就可能进一步增加,但也不会增加很多。因此,绝大多数龙虾将经香港中转,然后通过这种灰色贸易越过边境,成为非正式进口品。”
Waldron还表示,虽然自2015年签订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灰色贸易已不再那么普遍,但在过去,包括龙虾在内的许多大宗商品一直会通过非官方渠道销往世界最大的市场。
Waldron表示,其中就包括葡萄酒、柑橘、芒果和牛肉,而木材和糖等大宗商品之前是通过缅甸等渠道进行的。 由于澳中关系持续恶化,其它商品的灰色贸易也可能增加。
非正式贸易是最后手段
Perth USAsia Centre的贸易专家Jeffrey Wilson表示,当出口商试图避免 “某种政府强加的贸易壁垒”时,通常会转而选择灰色贸易。
Wilson指出,在过去12个月,许多澳洲农业生产商都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贸易打击,且“短期内无法找到更好的替代选择”。
他说,灰色渠道往往是出口商能“在制裁期间保持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唯一途径”。 “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再出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果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生产商不能直接将产品出口至所需市场,则可先将其出口至第三国,重新包装并获得新原产地证书后,再送往所需市场。”
Jeffrey Wilson(图片来源:澳洲广播公司)
灰色渠道“不违法”
Wilson强调,这种贸易“规避”手段并不违法,不应与“黑色贸易”混淆,后者涉及贿赂或虚假申报等腐败行为。
但Wilson还表示,“在国际贸易法下”,灰色贸易往往“不受欢迎”。 “由于它破坏了贸易政策的意图,许多贸易法文书中都包含了允许政府防止规避行为发生的条款。
“使用灰色渠道的风险在于,如果被发现,政府很可能会关闭相关渠道。”
(Joy)
本文译自ABC,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