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方的诱惑 中国力量会促使俄罗斯迁都西伯利亚吗(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来,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屡创新高。8月17日,中俄间首座跨江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黑龙江大桥全线铺轨贯通。建成通车后,黑龙江经同江前往莫斯科的铁路运距较当前的绥芬河线缩短809公里,节约运输时长约10小时,对进一步建设中俄开放合作新高地,推进双边经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前的8月13日,俄防长绍伊古(Sergey Shoigu)应邀赴宁夏青铜峡战术合同训练基地与中国防长魏凤和共同观摩军演活动,并于活动结束之后签署相关军事合作协议。
在中俄关系突飞猛进的当口,俄罗斯国内有关其自身地缘战略的争议热潮再起,其中尤以关于迁都与否的争论最为引人瞩目。
8月6日,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左膀右臂,现任防长绍伊古在会见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人士时提议称“我们国家应当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广阔的西伯利亚,在那里建造五座中心城市,每座人口不少于30万,总人口超过百万”。
作为克宫资深官僚,绍伊古的提议绝非心血来潮。事实上,自2012年起他就曾向总统普京数次进言迁都之策。
在他看来,将首都从位于欧洲腹地的莫斯科迁往中部的西伯利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维护战略安全。同时可以分散莫斯科人口,解决首都过度膨胀带来的一系列治理问题。
如果说十年前绍伊古的迁都建言还带有相当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在面临西方阵营地缘重压不断加码,而中俄协作又一路高歌猛进的当下,之前“浪漫有加”的迁都提议已然成为了克宫决策层必须严肃考虑的重大战略决策议题。
对此,俄总统普京也并不避讳。6月30日,普京在年度“总统直播连线”中在绍伊古建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称“把首都迁到西伯利亚无法解决俄罗斯面临的根本问题,但可以考虑将一些联邦政府机构与大型国有企业迁往那里”。
2014年6月26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防长绍伊古的陪同下共同出席一年一度的全俄优秀军校毕业生招待酒会。(Getty Images)
不过,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普京当局踌躇满志的迁都雄心背后却是俄罗斯颇为无奈的现实窘境。首先是“缺钱”问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长期制裁以及新冠疫情的共同作用下,俄经济举步维艰。
据俄联邦统计局数据,俄罗斯2020年的GDP约合1.47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1%,创11年来最大降幅。同时,人均GDP也首次低于中国。
鉴于如此严峻的经济困境,想要在应对西方战略压力,改善国内民生的同时拿出巨额资金迁都,即便是以10年为一轮的中长期规划都是不现实的。
其次是“缺人”的问题,远东与西伯利亚占据了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但常住人口却只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还存在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远东和西伯利亚的适龄劳动力向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等中心城市的流动趋势近年来有增无减,甚至于很多地区出现了成片荒无人烟的“鬼城”。
在现实问题之外,精神认同层面的问题虽然没有那么急迫,但也十分棘手。在今年的国情咨文讲话中,普京再次谈及彼得大帝(Peter Alekseyevich romanovs)西迁在俄罗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此一事件是俄罗斯走向世界性强国的开端。
同时,普京还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向国内民众展示了他心中的“强国梦”。在这份蓝图中,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俄白一体化建设都是“强国梦”不可或缺的抓手。
显然,在普京的地缘战略构想中,迁都计划不仅不能为任何一条细分目标提供有益助力,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即迁都之后的俄罗斯可能在西方阵营的战略重压下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乃至面临再次解体的风险。
或许正如俄前总统、总理,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所言——“转向东方”只是俄罗斯当前在地缘政治条件许可下的合作方向之一,不应将俄罗斯与东方的积极合作视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新定位。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