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孟晚舟归国 华为的一堂大师级“公关课”(组图)
9月26日,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飞离加拿大,结束了长达一千多天的被拘生涯。抵达深圳机场后,孟晚舟称“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成为她归途中数次发言的高频词汇。
有观察者敏锐地察觉到,在从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离开到落地深圳,10多个小时里孟晚舟共发布两个讲话和一篇感言,这三篇文章里都没有刻意强调华为在事件中的作用。譬如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演讲中,孟晚舟甚至连“华为”一词都没有提到,而是用股东、公司等代替。
这种连续性表达背后,当然有复杂的公关考量。实际上,纵观整个孟晚舟事件,华为的表现无异于一堂大师级的公关教学。
对于华为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任何核心高管不论是被“扣留”或者“逮捕”,都足以达到其危机预案中最严重的级别;且孟晚舟还有极特殊的身份,她不仅是华为的副董事长、CFO,还是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更加不可忽视的一点,华为并非普通的企业,它还承载着中国人浓厚的民族情感,被视为中国崛起的重要象征。三者叠加起来,使孟晚舟事件迅速超出商业语境,同时成为涉外事件和国际政治事件。这样复杂的属性几乎将华为推到悬崖边上,走错任何一步都可能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长达三年多时间。(路透社)
可以看到,从孟晚舟被加拿大警方扣留的那一刻开始,华为即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克制,既未向加拿大方面公开发难施加压力,也没有愤怒地指责美国“长臂管辖”。试举两例。
2018年12月6日,这是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遭媒体曝光的第一天。华为当天即发表声明,“近期,我们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美国正在寻求对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信息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会最终给出公正的结论。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注意其中精妙的公关话语,专业克制又绵里藏针。首先,声明形容这是“扣留”而非“逮捕”(美国方面发出的是arrest warrant),前者暗示加拿大的行为可能是法律行为,也可能是政治行为,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其次,“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进一步暗示美国在背后发号施令的不正当性;再次,“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信息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这暗示华为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一方,而“并不知晓……有任何不当行为”,则给华为留下灵活转圜空间;其四,“公司相信……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最后这句表述则展现出华为在业务合规方面的自信及其冷静、专业的态度。
孟晚舟事件中,任正非的历次公开表态始终保持克制。(微博@新华视点)
稍后于当年12月12日,在孟晚舟的保释申请得到批准后,华为再次发布声明,“我们期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我们的CFO孟晚舟女士近期在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后,今天法庭做出判决,同意保释。我们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后续会给出公正的结论。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行文同第一则声明一样,既未情绪化地渲染愤怒和悲情,也没有诉诸公众情绪和民粹,而是尽最大程度在商业伦理原则内行事,只把自己视为一家公司,而不是自行同国家、民族等做捆绑。
而在孟晚舟归国当天,华为公司的声明更只有一句话,“我们期待孟晚舟尽快安全回国,与家人团聚。华为将继续在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的公司诉讼中维护自己的权利。”依旧保持高度克制,未流露任何情绪。
有评论人士指出,如果华为站在“被伤害者”的角度,做出情绪化表达,很容易获得更多的同情与呐喊助威。但在实际操作中,华为却将此事放进了纯粹理性框架之中讨论,控制了叙事中的情感力量——这使华为在事件中得以始终保持其所希望树立的专业形象,没有过度超脱商业和法律语境,只在技术层面和国际法意义上做出回应,在商言商,精准拿捏住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没有被各种无益问题解决的激烈情绪所裹挟。
更进一步,华为在孟晚舟事件中的优秀公关,也为大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随着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跨国公司,一旦发生类似事件,需要兼顾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情绪和需求,如何处理,又如何避免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诸如此类难题,华为的教科书级表现应能提供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