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低于预期 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组图)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GDP总值823,13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虽然这一数字相对而言不算最低,但它仍然低于国内外机构与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
尤其是,考虑到去年疫情对经济冲击使得同期数据基数变低,加之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中国家性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均层面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发展目标需要由一定的经济增速支撑,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太低了。
所以,找出数据低于预期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入总结,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总结起来,导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低于预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疫情的影响还没有过去,这表现在其一,疫情使大量市场主体的经营受到影响至今还未缓过气来,尤其是大量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在过去一两年大量关门倒闭,其二,很多家庭或个人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消费信心和能力下降,其三,国内零星爆发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常生产与消费活动。
第二是多领域高度密集严厉的市场整顿,对经济运行与数据指标构成了影响。今年来,为规范市场秩序,遏制资本无序发展,中国在教育培训、互联网平台经济、线上游戏、影视文化娱乐、房地产等市场出台了空前压力的整顿措施,这些行业承载了大量就业,有些还是国民经济与财政收入支柱,短期内对多领域的密集整顿,必然会在经济指标上有所反应。而这些指标的变化,背后又牵动了无数企业实体与民众就业,以及家庭收入与消费信心。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与根本逻辑看,这些整顿措施很有必要,主观出发点也都是好的,但是短期内多领域整顿政策叠加,再加上实施中因为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出现了“一刀切”的用力过猛显现,也确实影响到了市场活力以及市场主体的经营积极性。
再一个,伴随着各领域市场的密集整顿措施,前段时间社会舆论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也发生了一些误读,特别是一些宣扬“深刻革命”的观点流播,“左”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泛滥,把规范性调整说成是路线变化,在社会与经济层面造成了不小冲击。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一些民营经济为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信心受到了打击,如何扭转这种范围,使社会对经济未来重塑信心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房地产是必须要拿出来单独谈的一个产业。从社会稳定、防范风险、发展实体经济、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等需要看,前几年过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确实需要规范,但另一方面,房地产又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还一头挂着金融机构与地方财政,一头挂着数千万家庭的就业与家庭生计,所以如何在整顿的同时拿捏好力度,做到既规范了市场,又不对经济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非常重要。这一工作力度在初期把握显然不够精准,好在目前正在适当回调。
第四个是拉闸限电对经济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何拉闸限电的原因很复杂,过多追问背后的原因很没意思,事实上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业界也都清楚。这里面同样牵扯到一个目标设定与经济增长及实际社会治理效果的宏观平衡问题,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某一目标而不顾实际忽视其他目标。不管怎样,在正常经济因为疫情以及各项市场整顿措施已经深受影响的情况下,在企业生产旺季,为追求某些指标而拉闸限电、限产都值得商榷。
影响中国第三节度GDP增速的原因很多,以上四条最为主要,在接下来在经济工作中如何针对此前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在坚持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有针对性进行调整适应,把握好政策落地的力度节奏,恢复经济信心,将决定中国全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