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政府上台 默克尔对华外交遗产恐被颠覆(组图)
德国三党联合政府将中国描述为“系统性对手”,在对华政策方面要和美国进行跨大西洋协调。新政府上台后,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对华外交遗产面临被逐渐颠覆的风险,中德关系也可能会有波折甚至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对抗。
11月2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绿党(Green)与自由民主党(FDP)达成联合组阁协议,现任副总理兼财长肖尔茨(Olaf Scholz)将成为新任德国总理(12月初宣誓就职),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将结束。
9月26日,德国举行了第20届联邦议会选举。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得票25.8%,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联盟党(CDU/CSU)得票24.1%,奉行环保主义的绿党得票约14%,亲商业的自由民主党得票11.5%,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得票10.5%,而社会主义左翼党则只获5%左右支持。在经过近两个月的组阁谈判后,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终于达成协议,组阁成功。
三党中,得票最多的社民党与中国交流颇多,对华立场相对友好。但绿党和自民党长期以来对中国持批判立场,而绿党尤其注重人权和价值观问题,两党对华立场强硬人士将获得一些关键内阁职位。因此,与默克尔政府务实的对华政策相比,联合执政的德国新政府将会转变对华政策基调,加重意识形态色彩,中德未来在众多议题上的摩擦和对抗恐难以避免。
在三党达成的联合执政协议文本中,有12次提到中国。协议将中国描述为是一个“系统性对手”,认为德国要在欧中共同政策框架内,制定全面的对华战略。协议强调,在对华政策方面要和美国进行跨大西洋协调,并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合作。
协议宣称,台湾海峡现状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及在两岸均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改变。在欧盟一中政策框架下,德国支持民主台湾参与国际组织。
很显然,三党联合执政协议在众多议题上触碰到了中国的红线。特别是协议认为,在对华政策方面要和美国进行跨大西洋协调,这与默克尔时代有明显不同。
默克尔执政期间,德美关系逐渐冷淡。2013年默克尔手机被美国中情局监听丑闻曝光后,德美关系一度紧张。美国拜登总统(Joe Biden)上台后曾设法改善与德国和其他传统盟友的关系,但默克尔对拜登倡导的民主联盟一向不以为然。
默克尔注重维护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利益,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华经贸关系。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年贸易额超过2,000亿欧元,默克尔在任16年访问中国10多次。其执政时期也正值中国逐渐崛起,成了西方眼中的体制竞争者。
但是,默克尔加强德中经贸关系和采取对华务实低调的外交策略,多年来也一直遭到众多批评。批评者称其不顾中国、俄罗斯等威权国家对西方民主世界的威胁,为了经贸利益不惜牺牲人权和民主价值观。
近几个月来,德国国内要求改变对华关系的声音频频出现。不少德媒发表评论,宣称德国可以游离于世界政治冲突之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下一届德国联邦政府来说,单靠努力保全经济成功显然已经不够。而随着默克尔的离任,德国应该抓住机会,寻求与包括美日在内的志同道合国家建立联盟,并让中国付出代价。
从三党联合执政协议文本看,中德关系面临变数。新政府上台后,默克尔的对华外交遗产面临被逐渐颠覆的风险,中德关系也可能会有波折甚至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对抗。
但长期来看,影响中德关系的结构性因素不会改变,德国也仍然会寻求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在对华问题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与美国仍将继续存在分歧,德国不会走得像美国那样远,也不会真得选择与中国成为战略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