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年净增人口仅48万,创60年新低,人口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组图)
在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继续走低。
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1062万的出生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
2011年以来出生人口(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出生率方面,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18‰,连续两年跌破10‰(即1%)。第一财经查阅历年资料发现,2021年出生率也是近72年(1950年以来)来的新低。
同时,相比2020年,2021年净增长人口为48万人。第一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1949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1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
1950年以来历年净增人口(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变化来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不断下降,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48万人。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越来越难,出生人口越来越少。
宁吉喆说,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相比前一年减少,一个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减少约300万。第二,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在推迟,年轻人生育意愿在降低。第三,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生育安排。
根据杭州市民政局近日公布的2021杭州婚姻登记数据,该市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
新冠疫情对青年婚恋生娃都产生了影响。董玉整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比如,疫情带来的社会活动限制措施,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男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恋爱和婚育活动,同时,疫情也影响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生育的现实态度。
展望未来,中国出生人口走势如何?
宁吉喆表示,中国出生人口2021中国人口平稳增长,中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在14亿以上。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每年能保持在1000万,三孩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
在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相关报道:
出生率再降低 专家分析4个原因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为0.34‰。
国家统计局此前曾发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的出生人口又较此前一年下降了138万人。
而梳理近十年的年度出生人口数字,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下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2015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数都在1600万之上。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当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2017年的出生人口达到1723万人。不过,2018年之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势能就已经基本释放,当年出生人口降至了1523万人。2019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下降到1465万人。2020年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当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育龄妇女总体规模下降、当代年轻人婚育推迟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意愿下降是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三个最主要的原因。此外,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续也压抑了部分的生育需求。
翟振武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的生育数量将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中国的生育率回升仍有一定的空间。当前的生育政策要重点关注支持生育的配套政策,建设生育友好的环境。
2021年 中国人口增长仅48万 “零增长”或提前到来?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的人口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人口一年增长48万,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最近数年,中国人口增长几乎呈现“断崖式”下跌。
2016年,中国人口较上一年增长906万。随后的2017年,这一数据下降到779万。2018年,中国人口增长为530万,2019年为467万。2020年,中国人口增长仅为204万,2021年进一步下跌到48万。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中国已经逼近人口“零增长”。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树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年中国人口增量仅48万人,这意味着2022年,中国或许就将迎来总人口的“零增长”。
“这比之前人口学界的预测要提前好几年。而且我们目前尚看不到分省的数据,但我预计有不少省份在2021年已经出现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崔树义指出。
为何最近数年,中国人口增长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崔树义指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大幅度减少,每年减少大概300多万左右。另一个直接因素是此前中国二孩政策的“红利”消失,有生育意愿的人群的生育潜能已经释放。加上现在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生育年龄也不断延后,中国的总人口增量在不断下跌。
现在,各地都在出台生育政策,包括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给予补贴等等,但对生育的刺激作用不明显。
“我们现在鼓励和刺激生育,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就是人们为什么要生育,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人都是理性动物,也会计算生育成本和生育带来的收益,当收益明显大于成本时,人们选择生育的动机就会更加强烈。”崔树义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以前会说养儿防老,增加劳动力、传宗接代等等,但现在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没有男性劳动力也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人群也不断减少。加上中国人口流动快,社会养老的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家庭观念也逐步变化。
因此,刺激生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崔树义指出,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需要“从一孩开始”,因为有些人连一孩也不生了。
“中国已经出台不少刺激生育的政策,但在宣传教育这一块,还没有完全跟上。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经济政策方面做进一步调整,切实减轻生育给个体带来的压力。”崔树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