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等多位专家:短期内中国动态清零仍为最佳方案(组图)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多位专家表示,短期来看,中国动态清零仍为最佳方案。
据中国《健康时报》3月4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等多位专家透露,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短期来看仍为最有效手段。
2月2日,医护人员身穿全套防护装备在北京一個监测站喷消毒剂。(AP)
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国是全球新增确诊人数较少和全球疫苗接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十分不易。中国一直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动态清零,精准防治”的策略是成功的,确保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综合评判,成本效益比是最优的,也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科学决策,中国疫情防控永远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负责人黄建平团队模拟了全国在不管控情况下的疫情形势。结果显示,当中国全面放宽防疫措施时,一轮疫情结束后全国累计确诊病例预计约为1,024万。
黄建平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下,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依然是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方案,但可以适当做好精准防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中国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刘珏表示,需要继续一段时间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中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亦表示,“原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就存在很多未知数,且变异性强,不可知和不确定因素就更多,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经历已经证明了疫情会导致大量死亡、后遗症对健康的长期危害,如果没有已经没有太大危害性的足够证据,不应该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去冒险。”
“动态清零的大政策不能调整,但个别措施可以更加精准”,刘钰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更加精准、小范围的防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流行病学专家、首席防疫科学家曾光2月28日发文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
曾光称,“动态清零”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内的防疫对策,不会永久不变。在对发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是人类的长远目标。
但他也强调,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对中国而言风险很大,不宜随之起舞。
曾光说,中国在“动态清零”下,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国家低千百倍,中国人民的防疫屏障完全靠的是疫苗接种。自然感染率低,这在过去是赫赫战果,可现在却是软肋,何况疫苗接种尚有漏洞,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接种疫苗后抗体会在数月后减退、国际公认的序贯免疫接种在中国刚刚起步。
他续称,西方国家率先迈出了与病毒共存的实践探索步伐,风险很大,勇气可嘉,但中国应以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去观察、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完全没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开国门,也不宜于冬天末春初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季节放宽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