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难第7天,别再去苛责遇难者家属,别再去打扰别人的悲伤…(组图)
01
昨天,是东航MU5735坠机遇难者的头七祭。
说不好是因为悲伤,还是因为愤怒。
我想,更准确的一个词,应该叫悲悯吧。
事情的起因,或许你已听闻。
一个名叫小月(化名)的女孩,在自己粉丝不过一千的抖音账号上,发了一条纪念小姨的视频。
如你所想,她的小姨,正是MU5735上那132人之一。
视频的内容,是小姨生前的朋友圈,以及自己和小姨的聊天记录等。
“究竟是怎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追逐和奔波。”
小姨的生命逝于万里碧空,可碧空之下,她还有家人,还有许多许多对她的挂念,和很久很久也难以释怀的悲伤。
于是,就有了小月的那条视频。
一个生者,对于逝去的亲人的怀念。
这一切,原本无可厚非,不被打扰,再随着时间慢慢淡去。
直到一群打着正义旗号的人,冲了进来。
骂她蹭热度,讽刺她抖音守孝。
网暴愈演愈烈,讽刺和辱骂充斥了评论区和私信。
小月不堪压力,删除了视频,然后发布了一封公开道歉信。
“小姨这一生,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可是因为疫情,“我们无法亲吻她的骨灰,也无法去废墟里悲鸣。”
02
一边是丧亲之人的切肤之痛,一边是置身事外者的冷嘲热讽。
这一幕,很难不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一幅场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想起空难刚刚发生之时,「人物」杂志的一篇报道,「MU5735航班上的人们」。
这篇报道如今已被删除,因为太多人的投诉。
说它消费悲剧,暴露隐私,为了流量不惜吃人血馒头。
可同样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另一种声音,也有1.1万人点赞认同。
“感谢人物,让132不再只是阿拉伯数字那般单调和冷冰冰,总要有人去把这132扩容和延展。这样我们才知道,每个人生而平凡却又不平凡。”
看到了吗?
同样一篇报道,有人认为是吃人血馒头,有人认为是替普通人立传。
同样一条视频,有人认为是缅怀亲人,有人认为是为了流量消费死者。
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而其中最廉价的,就是一群置身事外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里举着键盘,在别人的悲剧里滚个满怀,随意审判他人的人生。
他们越是大义凛然,越说明与自己毫不相干。
03
早些年我还在报社做记者的时候,曾兼职给一些频道写过影评专栏。
有一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大佛普拉斯」,里面有句台词说: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可能大家都忘了,3月26日,MU5735坠机遇难者头七祭的前一天,也是海子的忌日。
33年前的这一天,他在山海关,选择卧轨自杀。
你想过没有,写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泰戈尔不会自杀;
写出「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的路遥不会自杀。
可是写出「你要明白,人的一生,既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我们相信的那么坏」的莫泊桑会自杀;
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般温暖几代人诗句的海子,会自杀。
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
某一刻,自己的心里明明有一场海啸,但静静地,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即便有人问起,也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回一句,「没事,我挺好」,甚至还不忘附上一个笑脸的表情包。
你说你得了抑郁症,人家却说:
「闲着没事干的人才有功夫抑郁。」
你说家庭主妇也很累,老公却说:
「有我上班累吗?」
你经常加班到凌晨才回家,邻居却说:
「好羡慕你,可以睡到中午。」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每个人出生不同、经历不同,所以立场不同、焦点不同。
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那场惊天动地的海啸,不过是别人眼中随风荡开的一圈波纹。
所以才会有那句,被无数人记住的独白:
「我们的心,我们的肉长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尝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要求别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声也是白费功夫。」
04
东航MU5735空难发生后,我想起1985年的日航123空难。
时值日本的盂兰盆节,那天的航班不仅满员,甚至还有许多家长带着不占座的婴儿。
所以那次空难,也是历史上单架飞机失事,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
不幸中的万幸,那场空难,还有4人幸存。
令人动容的,是空难的一个后续故事。
当时的飞机上,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是独自乘坐飞机的,很不幸没有生还。
空难的消息传来,男孩的妈妈非常悲痛,十分自责。
因为是她亲自把孩子送上飞机的,她觉得是自己亲手把孩子送上了赴死的路途。
一想到飞机从起飞到坠毁的半个小时内,5岁的儿子,在完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无依无靠。
或许别的孩子还可以躲进妈妈的怀里,而自己的儿子只能孤苦无依的惊慌失措,悲伤就排山倒海般袭来,长久地无法摆脱。
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一通来自四国岛的电话。
电话那头,也是一名女人的声音。
女人问她,您的儿子是在飞机的某排某座吗?
她回答说,是的。
女人接着说,我女儿也在那架飞机上,就坐在您儿子旁边。我女儿是一个非常温柔善良的人,所以请您放心,在最后的时间里,您儿子不是孤单一人。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句话: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假如我们做不到,那么不妨记住另一句话:
不要轻易打扰别人的悲伤,就像不要轻易打扰别人的幸福一样。
05
网上有一个流传了很多年的小故事。
说一个租房的小姑娘,好像是孤身一人在这个城市闯荡,跟房东砍了半天价,把房租压得很低很低,最后押金还不够,
房东挑挑捡捡半个月,最后这个租客不要那个租客不要,还是选择了从利益角度考虑,那名最不合格的小姑娘当房客。
有人问房东,为什么租给她?
房东只回了一句话:
「她拎着大箱子站在那里的时候,背影有点像我的女儿。」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像日航123空难中,那位四国岛的女性一样,可以穿上别人的鞋子,甚至无法像这位房东阿姨一样,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共情。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选择。
面对逝去的亲人,1千年前的苏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悼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亿人传颂,没有人去苛责苏轼蹭流量,沽名钓誉。
那么1千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要苛责一个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姑娘,用视频去缅怀自己的小姨呢?
我们要允许身处悲伤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哀悼,去怀念。而不是苛责他们,按照我们头脑中完美受害者的样子,去表演。
是的,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善良。
而不打扰别人的悲伤,就是一种温柔,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