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一个是一个!”阿德华女援助家暴受害者,无偿提供庇护所!“我太知道里面的苦和难了”(组图)
因为曾经的黑色经历,一名澳洲华人女孩向家暴受害女性伸出援助之手,倾一己之力为她们提供庇护安全屋。
“里面的难我太知道了,”她说,“能帮一个是一个。”
组建无偿“援助联盟”,“给她们应急”
阿德雷德华人女子Grace目前整租一处独立屋,其中一间卧室无人居住。
上周,她决定将这间房子作为遭受家暴或精神虐待女性的安全庇护所,无偿提供7到10天的短暂居住。为此,她专门征求了房东意见并获支持。
Grace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对很多被家暴的女孩来说,即便报警,也不一定能立刻被安排到安全住处,朋友家也未必有空房,马上租到新房也不现实,我想给这些人应急用。”
本月早些时候,Grace和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同样有空余房间的朋友也欣然加入,一起向这些女性提供临时庇护,她们因此组成了援助联盟。
为确保住所安全,她在前后院都安装了摄像头。将房间收拾干净之后,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记者看到,这条帖子获赞超600,近200条评论,大部分网友担心Grace会面临风险。她向记者也表达了担心,不过,担心的角度却是,“怕大家都来找我,我会谨慎选择求助者。”
推己及人,“能帮一个是一个”
Grace告诉记者,动念做这件事,源于今年初自己的一场遭遇。
早在1月底的一天,她与同居男友发生争执,并遭受后者暴力对待。Grace立即离开并前往警局报警,录口供、验伤,并申请了暴力禁制令。
“那天是我生日,因为我发的一条朋友圈,他发怒了。不但把蛋糕摔了,还动手把我摔倒在地。”
她称,那已不是男友的第一次动手。两人之前吵架提到过分手,“只要我同意分手他就打我,打了我两次。”
生日当晚的再次被家暴,让Grace下定决心离开,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图片来源:网络)
从警局出来,她意识到正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暂住朋友家几天数日后,申请租房却迟迟无果,“阿德莱德这边的房子不好租,每次都有很多人在竞争。”
她第一时间也申请了政府庇护所,但也未能很快获批,“他们都是提供给比较严重的(家暴)受害者。”
就这样,Grace辗转借住在不同的朋友家,直到近期才长租到一套住房。“这半年,我搬了8次家,在车里睡过,考虑过住在麦当劳里,怕他又来找我,担惊受怕。”
“因为自己经历过,里面的难我太知道了,我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Grace说。
家暴不仅限于身体暴力或性暴力
澳大利亚卫生福利研究所(AIHW)指出,“家庭暴力”指处于亲密关系或者家庭关系的一方,使用暴力或者胁迫等手段,以实现霸凌或者控制另外一方的行为。
家暴不仅仅包括以动手打人为典型的热暴力,还包括性虐待、情感虐待或心理虐待、言语侮辱、跟踪和恐吓、社交上的孤立以及地点上的孤立、通过垄断经济来源来欺凌、控制受害人,以及宠物虐待。
数据显示,六分之一的女性曾遭受现任或前任伴侣的身体暴力或性暴力,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16:1。此外,平均每周有1名女性和1名男性被现任或前任伴侣杀害。
截止到今年5月,已有18名女性和18名儿童死于家庭暴力。
澳媒早先报道称,对于大多澳洲华人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遭受到家暴以后,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对待。
维州华人社区服务中心Peter Chen曾表示,“在华人的概念里面,基本上家暴只限于肢体暴力,他/她不会把一些控制性的行为,比方说控制财务、控制见朋友,在不经过同意的情况下看你的手机等控制性行为,当做家庭暴力中的一个形式。”
新州警方的反家暴宣传(图片来源:网络)
华人社工Wendy表示,她所接触的华人家暴受害者中,大多遭受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肢体暴力,更多的其实是言语、情绪和财产的控制。
“有时候我会听到一些女性朋友跟我说,他从来都没有打过我——从来都没有,但是他一直说一些让我觉得不舒服、不好听的话,他一直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说我哪也不是。”
她表示,只要施暴者让女性感觉不安全了,就可以去寻求帮助,可以报警,可以去申请一个家庭暴力的干预令(IVO),可以寻求家暴援助。
疫情以来,政府多次出台措施帮助家暴女性。2021年,躲避家暴的女性将有资格申领5000澳元的政府补贴。今年5月后,澳人将能够获得长达10天的带薪家庭暴力假。
身处阿德莱德,正遭遇家暴而无家可归,需要接受Grace的暂住援助者,请加记者微信sydneytodaynews或拨打平台电话02-8999 8797,会协助为双方牵线联络。
(注:应受访人要求,文中当事人名为化名,且隐去个人信息。)
(记者 艾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