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运动喝冰水是“死亡催化剂”?提醒:这4类人绝对不能碰冰水(组图)
如果说夏天吃冰西瓜是为了消暑解渴,那么吃冰淇淋、喝冰水可能更多是为了寻求刺激。
虽然能体验温度反差带来的快感,但在爸妈眼中,这却是一种作死行为。
那么,喝冰水到底错哪了?为何大家对它的偏见那么深?长期喝冰水的人,身体又会怎样?
从前人们区分水的好坏,更多是从源头进行分类:井水<河水<泉水,对水的冷热没那么多讲究。但不卫生的饮水习惯,往往也是疾病的传播来源。
在改革开放前,不少人就因直饮了不明来源的水而出现腹泻、中毒等现象,而由于水源二次污染,各类传染病也开始泛滥。
直到1952年,一场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发起,人们才意识到把水烧开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减少疾病传播。
于是“喝热水“的行为在当时风靡一时,连热水壶都经常被卖空。
图源网络
而冰凉的“生水”站在“热水”的对立面,自然让不少人对冰凉食物带上了“有色眼镜”。
人们觉得喝冰水有害,主要是温度的锅,其实不然。
人体“出厂”时,就自带一套非常精密的体温调节“算法”,只要不是大灾大难,系统都会尽可能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
比如冷了就打寒颤,热了就多冒汗。但这样讲都比较抽象,于是国外有研究做过一项“肥宅大胃王”的实验:
实验员让几名志愿者在10分钟内吃完一斤的冰淇淋,然后测量核心温度。
核心温度一般指:口腔舌下、直肠温度,正常值分别为36.3-37.2℃、36.5-37.7℃。
让人很惊讶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的核心温度只下降了0.8℃,体表温度更是没啥变化。
有实验表明,当冰水抵达胃部,胃部的温度在一分钟内从36.5℃大幅跌落到21℃,不过在5分钟后就恢复到30℃左右。
迅速调节温度的能力,让你不论喝冰的还是吃热的,没几分钟温度就接近体温一样。
所以冰水的低温,不管对身体还是对胃都是小事一桩,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不得不说,小孩喝冰水后拉肚子,温度有一定的责任。
人体6岁前,肠胃功能仍未发育完善,这时自身调节能力较差,肠胃敏感性高,容易对冷刺激造成应激反应。
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说明,冰水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国际上有很多地方有一直喝冰水的习惯,比如日本和韩国。
相比冰水,细菌和病毒更可能是腹泻的罪魁祸首。
对于肠胃不耐受,但又想喝冰水的人来说,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喝慢点。
不过,冰水对于人体的应激反应,其实不只是肠胃才有,头部也有!如果一次喝得过快过多,就易引发 “冰淇淋头痛”。
但这对健康危害不大,少吃慢吃就好了。
胃肠功能紊乱和未发育完善的消化道有些类似:敏感性高、对温度比较挑剔。
冰水下肚后,胃肠道被低温刺激容易诱发胃肠炎,出现胃痛、腹泻等不适。
在剧烈运动后,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比如喝大量冰水、吹空调、冲凉水澡等,令血管反射性收缩升高血压。
为了维持机体运行,心脏被迫大幅提高耗氧量,却容易造成脑血管痉挛。
今年7月就有一名男生,在剧烈运动后猛喝冷饮,最后猝死身亡。
图源网络
1岁以内的婴儿,还没有健全的消化机制,不合适过猛的温度刺激,所以除了建议纯母乳或奶粉喂养之外,冷饮都不推荐。
冠状动脉硬化者被寒冷刺激后,兴奋的交感神经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使得硬化的动脉丧失舒缩能力,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总之,只要身体无碍,喝不喝冰水主要取决于你的个人习惯,没有什么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