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与7+3的“3”大不同?详解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之分(组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周五(11日)发布通知,宣布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至“5+3”,即是5天集中隔离加3天居家隔离,相关消息随即引发广泛关注。
虽然集中隔离确实缩短了2天,但上述提到的“3”与原本实行的“7+3”(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3天居家健康监测)中的“3”从字面上看并不相同。那么,居家健康监测与居家隔离的分别究竟是什么?
内地对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由原本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资料图片)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当中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至于今次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则对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由原本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虽然对原本7天的集中隔离有2天的缩短,但3天居家健康监测则变成了3天居家隔离,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去年1月发布的《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到的居家健康监测显示,要求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期间如果出现发热、乾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后,各省市又发布通知更详细地解释到,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重点是针对自身依然存在的潜在风险,从对本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应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同时,自觉保持合理活动范围和社交距离,履行好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流动,是指不跨地区流动。
到今年6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当局对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又变为,“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居家隔离期间被观察人与同住人员均不可外出,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同住人员则可以外出。(视觉中国)
而居家隔离则是要求,被观察人足不出户且最好单独居住,若与家人同住,应单人单间、使用单独卫生间,房间内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有过多的重叠和接触,若与其他家庭成员近距离接触时,必须规范佩戴口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居家隔离期间被观察人与同住人员均不可外出;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同住人员则可以外出。
不过,据《香港01》了解到,内地各地早前对入境人员的居家健康监测均以居家隔离为标准,若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外出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需要承担防疫相关法律责任。虽然今次新政策中的“3”从字面上看变得更加严格,但在总的隔离天数上确是有所缩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