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大批中国旅客回归 奢侈品牌股价上涨(组图)
在12月26日中国内地宣布将于1月8日取消将近三年的防疫政策后,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这不仅让世界各国迎来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来源群体,放松政策的消息还提振了全球股市,奢侈品股尤其受益,因这意味佔奢侈品市场约很大部份的中国消费者正式归来。
著名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早前表示,其亚洲(不包括日本)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长放缓至8%,但仍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地区,佔全球总收入的37%。
其他的欧洲奢侈品零售店同样因缺少中国游客而在过去几年业务受到影响,当中几间奢侈品零售店更已经结业关闭。故此,在中国宣布放宽出行限制后,投资者憧憬中国游客的开销支出恢復,欧洲奢侈品零售商的股票周二上涨,LVMH集团的股价一度上涨2.7%,而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Richemont)的股价更上涨近4%。
著名名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的股价因内地开关的消息,一度上升2.7%。(Getty)
此外,Gucci、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的母公司开云(Kering)及皮包製造商爱马仕国际(Hermes International)也升逾2%,还有Moncler SpA、Tod's SpA和Salvatore Ferragamo的股价也有所上行。
疫情以前,中国佔全球3,500亿欧元(约2.9万亿港元)奢侈品市场的21%,仅次于北美和欧洲。一般来说,中国游客喜欢在国外购买大部分的奢侈品,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确保买到真货,而且在欧洲等地使用退税免税购物,花费的价钱往往较在内地购买便宜得多。
为了迎合日益增加的中国消费者,许多欧洲奢侈品牌自疫情前几年已增聘了会中文的员工,并开始专注开发中国游客喜爱的产品。国际管理谘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数字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受疫情限制而有所放缓,今年只佔全球奢侈品支出最多19%,但预计到2030年他们将佔多达四成的市场份额。
疫情以前,中国消费者已佔奢侈品牌很大的业务份额。
中国在疫情前多年一直是欧洲奢侈品牌增长最快的地区,为各大公司提供源源不绝的消费动力,如佔Gucci约35%的年销售额、为LVMH时装和皮具部门带来了27%的销售额,还有为Hermes带来了26%的销售额。有业内人士预计,该市场到2025年将成为行业的头号市场。
随着欧洲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加上美国经济也因利率上升而有所降温,中国经济明年却有机会迎来復甦,奢侈品牌因而也将目光投放到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据麦肯锡谘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最近的一份报告,预计2023年奢侈品销售额应增长9%至14%,远超过非奢侈品时装销售额的2%至7%。该公司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仍将是时尚消费的核心市场,其客户群中存在大量未开发的机会,尤其是对奢侈品牌的信心依然强劲。」
有行业分析师提醒,奢侈品牌的復甦可能仍然缓慢。(Getty)
然而,有行业分析师提醒,投资者不应得意忘形。英国金融管理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高级投资和市场分析师 Susannah Streeter 表示,中国的感染率仍在上升,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国际贸易会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復甦可能仍然缓慢,尤其是考虑到消费者的谨慎态度,并可能会首先在部份的热门购物目的地展开,但品牌依然将为大量的中国游客回归做好准备。」「平卖」格局或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欧洲奢侈品牌因着美元强势,成功吸引了大量美国人前往欧洲消费,从而带动业务发展。根据支付公司Planet的增值税退税数据,与疫情前的2019年第三季度相比,今年同期美国游客在欧洲的奢侈品支出增长超过80%。在疫情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预料这种格局或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具体则取决于各国央行行长的举措。
联博资产管理公司(Alliance Bernstein)奢侈品分析师Luca Solca指出:「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落后于美联储,但加息的路径相同。物价的巨大反差可能会自行消失。」
中国游客的回归为一众奢侈品牌带来利好的消息。(Getty)
受到汇率的波动,奢侈品牌可以在欧洲加价以实现再平衡,但有分析认为各品牌需要谨慎行事。这是由于新冠疫情已经改变了它们的业务的结构,而且早于2019年约半数的欧洲奢侈品销售经已面向海外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
如今,在缺乏亚洲旅客前往欧洲的情况下,这些品牌更加依赖于当地消费。大幅涨价有机会惹恼欧洲的消费者,而且各品牌也无法确定欧洲消费者在通胀、能源价格上升下的购买力变化。
虽说奢侈品消费一直具有惊人的韧性,但多数品牌在今年之内已经加价8%,碍于当前欧洲消费者信心低迷,相信行业在这个冬季的处境依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