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国主义不敌不满情绪 “不愿为国而战“论扩散(图)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央社台北9日电)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在陆委会5月的「大陆与两岸情势简报」撰文指出,近期中国大陆网路上出现一波「不愿为国而战」的论战,是否代表官方带动的「爱国主义」逐渐不敌一般民众的生计考量与对现状的不满,值得进一步观察。
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撰文指出,中国青年是对时政不满的主要人群。图为海南省海口市毕业生5月赴招聘会寻求工作机会。(中新社)
根据文章,王信贤指出,根据过去国际机构的调查显示,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大陆民众的社会安全感较高,且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位居全球前列。但近来经济下行趋势未缓、失业率急遽攀升、疫情防控乱象,以及从「动态清零」到「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大转弯,使得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遽下降,对政府的信任感也不似以往。
文章表示,近期中国大陆社会出现质疑城管、农管执法、公权力扩张、退休金锐减等舆论,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由于党中央高度集权决策,使民众对施政不满的矛头直接指向党中央的情况日益增加。
文章也说,疫情期间过度封控使得青年失业率大增,2021年底以来从未低于15%,2022年青年失业率高达 19.9%,刚公布的2023年4月数据甚至攀高至20.4%。
其中,大学毕业生失业率更远高于一般青年。因此,近期不论是网上串连,或是实体的行动,如去年11月底的「白纸运动」,青年都是对时政不满的主要人群。
文章又指,正因在经济下行与疫情封控带来对政府信任的下降,中国社会心理出现焦躁与浮动,在无处宣泄下转而将矛头对准他人,具体呈现在日常纷争的增加,在街头、公共运输、商场中,民众间摩擦与冲突较以往更为频繁。
文章也提及,近期在网路上出现一波「不愿为国而战」的论战,并扩散至中国各个网路平台,包括网易、知乎、今日头条等网站等。
主张不愿上战场的主要理由为「对社会不平等的不满」以及「不愿为那些既得利益者而战」,是否代表官方所带动的「爱国主义」逐渐不敌一般民众的生计考量与对现状的不满,值得进一步观察。
王信贤认为,社会心理的焦躁浮动、冲突不断,「爱国主义」甚至不敌民众的生计考量与对现状的不满,政府对不利言论极其敏感而「无限上纲」,也为未来的社会治理埋下不可预期的伏笔。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