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后,张桂梅、张雪峰式教育被批: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组图)
教授们说,求学时要周游列国,增长见识;
张桂梅说,求学时要深埋题海,争分夺秒;
教授们说,选专业时要追寻理想,爱你所爱。
张雪峰说,选专业时要考虑现实,要让自己吃上饭。
他们,是世界的不同面。
张雪峰VS教授们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这是张雪峰直播中的一幕。
当时有家长问张雪峰理科590分能不能报新闻专业。
张雪峰直言反对。
高考之后,这段话突然被顶上了热搜。
高考出分后,他在直播间多次劝退学生和家长的视频,也随即被扒出。
有分数不高的学生想报哲学。
张雪峰听后直接泼冷水:那你有没有做好以后吃不上饭的准备?
有期视频中,他更是不让农村孩子学医,因为学医时间周期长,无法尽早为家里减轻负担。
因太敢说,张雪峰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赞誉。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指责。
诸多名校教授批评他过于功利,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理想。
张雪峰解释说,来他直播间免费咨询的,大都是中底层家庭。
越是底层的家庭,孩子的试错机会就越少,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张雪峰对专业的判断,不予置评。
张雪峰式就业导向的选专业,真的有教授们说的如此不堪吗?
回答之前,我想和大家聊聊被推上神坛又饱受争议的张桂梅。
张桂梅VS媒体大V
高考结束后,#张桂梅又躲进空教室#的话题,看得让人鼻酸。
在大家的敬佩声中,有位微博大V打着担忧华坪女子高中未来的旗号,痛批“张桂梅”式教育:
“学习不仅仅是靠死记硬背和刷题来突破的。”
“天资一般的人,怎么努力,都只是垫底学霸。”
“随着选拔人才方式的改变,小镇做题家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这位大V自以为高明的见解,字里行间透着优越感。
简单总结就一句话:华坪女子高中至今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小镇做题家真的不行。
一篇小作文,轻飘飘否认了张桂梅所有的付出。
否认了,华坪女子高中学生们所有的努力。
张口闭口就是国内外名校,动不动就评论家庭环境熏陶,师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无法想象,张桂梅到底花费了多大力气去劝说辍学的学生回来上学。
他们不曾体会,张桂梅从田野里把收苞米的学生带回学校复习的辛酸。
让这些原本失去教育机会的女孩,重新走进教育的大门。
张桂梅,就已经做到了: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
高楼VS高山
这几年,精英们对大山教育模式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
你还记得那组教育专家和衡水中学家长的对话吗?
教育专家说:“你觉得让孩子在那个监狱似的学校苦读好呢,还是让他周游列国,增长见识好呢?”
衡水家长的回答说:“教育要人性化,教育要发挥人的个性,这些都是对的。可如果我考不了 211,考不了 985,我就要在家里继续种地,这就是现实。”
有人住高楼,有人一身锈。
没有人不向往“周游列国,增长见识”式的教育。
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资本。
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因为,你从不曾看见真正的高山。
起跑线VS起飞线
真正的高山是什么样的?
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张桂梅在《朗读者》中接受董卿采访时讲的。
有个学生家长来交书费,凌晨两点多钟就起床了,走到学校足足用了10个小时。
他拿着一塑料袋的钱,才凑够50块零3毛的学费。
这一袋钱里面,最大的面额是5角。
那位爸爸很窘迫地对张桂梅说:“我家里就这些钱了,要是不够,你再给我点儿时间,我回家再借借……”
这位爸爸走了以后,张桂梅用自己的工资把少的100块钱垫上了。
第二个故事来自知乎博主@孙慕林的一段经历:
有天下班后,博主去水果店买西瓜。
老板正坐在柜台后面拿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就让旁边正做作业的女儿去给他挑个西瓜。
女孩乖巧地放下笔,熟练地调好西瓜,结账。
他问女孩成绩好不好。
老板答,初三,好着呢,可惜孩子明年得回老家上学。
博主拎着西瓜出门时,收到自己学生的一条微信:
“老师,你能不能把作业多留一点给我,我明天出发去亚马逊,有一段时间不能上课了。”
他这才想起来,孩子们要去南美开展公益活动,主要作用是刷简历,为申请美国的Top10做准备。
他回头望了一眼水果店的小姑娘,她认真地在写作业。
灯光那么明亮,女孩身影那么单薄。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人拼尽全力也很难到达起跑线。
“当你想批评人时,记住,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
我想这句话,足够回应对张桂梅,张雪峰式教育的质疑。
不要拿清北去要求张桂梅们。
让大山的女孩走进大学,她已经付出了莫大的努力。
不要拿诗和远方去指责张雪峰们。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还在街头摆摊,还在为学费发愁。
见世面VS没见世面
什么是见世面?
很喜欢作家王耳朵的一句话: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是不管自己有什么,都不去审判、批评一些人的“没有”。
所谓的见世面,不是见到世界的一个面。
而是见到多面的世界后,还能尊重别人不同的努力方式,欣赏别人有的东西。
纪录片《丁真的自然笔记》里,有这样温暖的一幕。
丁真问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才子李浩源:“你读过很多书,去学校很多年吧?”
李浩源回答,我读了17年书了。
丁真听后神情黯然,有些自卑地感叹:“哇!17年,我没读过书。”
李浩源听后没有惊讶,没有刻意去安慰,也没有秀优越讲他丰富而美好的读书时光。
而是真诚地对丁真说:
“你在森林里长了这么长时间,你也和我一样,你也是读了很多森林的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荣华富贵是一面,饥寒交迫也是一面。
周游世界是一种选择,埋头苦读也是一种选择。
拥有比别人更多的金钱、资源,去过更多的国家,读过更多的书,就站在高处对他人指手画脚,这不叫见世面,叫傲慢。
忍住你的表达欲和炫耀欲。
能真诚地看到别人的难处,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别人的坚韧与付出,这才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
罗振宇曾在节目里讲过一件小事。
高考试卷里面不准出现“冰淇淋”三个字。
为什么?
罗振宇解释说,有些穷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没见过、没吃过冰淇淋,你不能因为他穷没有吃过冰淇淋,就在高考考题里面这么难为人家。
你看,世界的鸿沟,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很多。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于高山,没有高楼可住,没有周游列国的资本。
而高考,就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