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戏骨不一般:从小拿金条当玩具,坐拥上亿四合院,77岁还在演戏…(组图)
说起李光复,可谓是娱乐圈里资深的老戏骨了,演了一辈子的戏,虽说只是一些配角,可就是这些小配角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国民老爸”。
他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里的操心老爸;
是《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慈爱老爸;
还是《味道》里的深沉老爸;
更是《三个奶爸》里的厉害老爸……出演了这么多的“老爸”角色,李光复算得上是娱乐圈里耳熟能详的“国民老爸”。
如今,76岁的李光复,在前段时间热映的电视剧《后浪》中再次扮演“老爸”形象。
作为剧中的灵魂人物,身为中医泰斗的李光复,不惜砸锅卖铁甚至卖房,只为力挺女婿搞事业,传承中医文化!温情老爸的形象再次赢得无数观众的赞誉!
事实上,在李光复一生的经历中,“父亲”也一直影响着他自己。
百折不挠,勤学苦练成为几代人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
小时候金条当玩具
父爱撑起了人生底色
1946年李光复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李光复的父亲是农民出身,抱着“家再穷,上私塾”的思想,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李父读了3年的私塾,13岁便扛着铺盖卷去闯关东。
这一路他曾辗转西伯利亚、波兰、法国,甚至在俄罗斯自学俄语……还当上地方的商会会长。
十月革命后,李父便回到祖国,前前后后开了3个电灯厂,但都被日本鬼子抢走,随后又创办了橡胶厂、啤酒厂和一个洋行。
在父亲出生入死的打拼中,儿时的李光复不愁吃不愁喝,从小就住在位于北京北极阁三条、有着18间房的四合院里。
事业上,李父可谓是有胆识有魄力的生意能手;生活中,李父也十分尽职尽责,一有空便教李光复写字、读书,还带他到吉祥剧院,现场观摩马连良、梅兰芳等戏曲大师的经典作品。
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李光复对李万春的《大闹天宫》《十八罗汉收大鹏》等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期的艺术熏陶,为李光复的童年注入了丰盈的精神养分,也为日后选择演艺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时,李光复在家待久了也会感到无聊,母亲便搬出两箱金条给他当积木玩。
住着大宅子,玩儿金条长大的李光复,称得上是妥妥的富二代,可是当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却突然离世。
家庭突遇变故,给李光复带来万分伤痛,但悲痛过后李光复又不得不面对迷茫而未知的未来。
李光复13岁时,北京艺术剧院话剧表演班开始招生了,一直对戏剧有着浓厚兴趣的李光复便蠢蠢欲动。
此时他连年龄都没到,老师直接将他拒之门外。
带着一股“不依不饶”的劲儿,李光复反驳老师,15岁能演戏,13岁就不能演?这一犟嘴,老师被李光复机敏的反驳给逗乐了!还破格让李光复进入人艺学习表演。
回家后的李光复赶紧找母亲要5毛钱报名费,李母想着儿子只是去玩玩,也没上心,可没想到儿子居然考上了。
这一年,李光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李母原本打算让兄妹俩专心读书,学有所成,可是李光复却偏偏对演戏着了迷。母亲一度认为儿子选择了一条“歪路”,气得茶饭不思。
可是,年幼的李光复不懂那么多,一心从艺!
在人艺摸爬滚打多年,李光复慢慢明白父亲当年的教诲,演员的演技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演员是不会有好的演技,所以读书便成为李光复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剧本的来龙去脉,面对生僻难懂的古文书,李光复专门找到了精通古文的老师,给他掰开揉碎了讲话剧里的典故,只有理解了剧本才能深刻记忆。
直到现在,曾经学过的《滕王阁序》李光复现在依然可以倒背如流。
带着父亲血脉相传的精神养分,李光复将对舞台的热爱慢慢转化为敬畏,爱一行、专一行,也为他日后在舞台上活跃近60多年的艺术道路抹上了绚烂而笃定的人生底色。
家道中落
尝尽人生百味
转角处遇见爱
两年后,由于社会动荡,人艺经费缩减,表演班不得不解散,其他学员改行做服化道工作,只有李光复和米铁增、王大年留下来当演员。
不久,惊涛骇浪又席卷而来,李光复一家几处房产被没收,两大箱金条也全部上交,全家人挤在四合院偏房的小屋里,其余房间被十几户人家占有,富极一时的家庭一下子落败了。
随后李光复又被分配到乡下劳作,遭遇事业重创、家庭没落的双重打击,李光复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一蹶不振,而是继承了父亲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整天还是乐呵呵的,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唉声叹气。
李光复依旧努力地生活着,用心地热爱着。
在上山下乡这段日子,李光复务过农,当过兵,还下过矿挖过煤,九死一生。
李光复能吃苦,但更能动脑子,也从来也没忘记学习的本分。
去房山东方红炼油厂体验生活时,在车上的几个小时,别人聊天,他却在背诵古文诗词。
正是抓住一切勤学苦练的机会,李光复日后总能把古代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日后参演的《茶馆》《小井胡同》《男人的自白》《万家灯火》《武媚娘传奇》,都成为李光复在舞台上备受好评的作品。
此时,李光复发出感慨:“作为演员,不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悟百种业。”
农村劳作期间,李光复还会抽空去妈妈工作的医院里帮忙,好学的李光复一有机会还会研究医学书籍,凭借自己勤奋吃苦的精神,李光复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谁家有个头疼脑热,他都能应付。
此后他又被派往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了3年,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何桂生。
刚认识妻子时,李光复经常是两件海魂衫轮换着穿,看不出哪件更脏。
李光复的家里杂乱无章,到处散落着剧本、还有文化、历史、经济方面的书籍,但经过何桂生的一番分类整理,家里立马变得井井有条。
这一年,36岁的李光复被行事干脆利索的何桂生吸引,爱情的春风也吹醒了李光复沉睡已久的心,俩人相处不到半年便“闪婚”。
婚后,一向洒脱、无拘无束的李光复对新婚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可是真正生活在一起,却让他倍感“水土不服”。
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妻子,将公司的一套管理方案直接搬到家里,不管是卫生间,还是厨房,到处贴满了小纸条。
在洗手盆边,会看到“洗漱完别忘记把镜子上污渍擦干净”;在开关处会看到“请随手关灯”……
妻子用随处可见的小纸条来“规范”李光复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上,李光复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但一回到家里,面对如“铁娘子”般的夫人,李光复凡事都会用“呵呵”回应妻子的硬手腕,不少网友调侃:“原来戏中的‘妻管严’,是本色出演!”
当记者问到这段经历时,时隔多年的李光复会笑称夫人当年就差出一本《家庭生活管理手册》了。
事实上,妻子的尽心尽力也让这个小家焕发出舒适与朝气。
慢慢地,李光复也会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妻子细致入微的付出,也正是在这一刚一柔的相处模式中,爱便在这来回切换的情感频道里慢慢流淌出来。
在一次春节档节目中,妻子带着一箩筐的食材为观众展示自家的年夜饭,一旁的李光复虽然插不上手,但一会儿一个“哇噢”,一会儿又绘声绘色地为观众介绍老婆烹饪的菜品,画风十分温馨有活力。
戏里戏外
“国民”老爸
用父爱传承三代父子情
不久,李光复和妻子有了爱情的结晶,为儿子起名字,便成了夫妻二人的头等大事。
李光复依旧遵循风趣洒脱的行事风格,为孩子起名“李一”!而做事一贯严谨的何桂生直接将丈夫的提议给回绝。
但妻子也绝非不留情面,而是把“一”改成了“祎”,读音一样,寓意美好的意思。
李光复听了,对夫人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往后,李光复在人前人后,也常常给何桂生带起高帽子:“我们家,我老婆说了算!”
在夫妻俩一唱一和,一松一紧的生活方式下,儿子也在这张弛有度的家庭环境里一天天快乐长大。
平日里,李光复对妻子体贴有加,对儿子也是如朋友一般。他一有空便带着儿子在公园里溜滑梯、荡秋千和打球。
有一次,李光复带着儿子去动物园,儿子想吃香蕉却舍不得买,随后却看到一旁的游客直接将香蕉喂猴子,这让李光复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受了刺激后的李光复决心搞副业赚钱,每次上台20分钟前卖报,可以挣个一块二毛钱,卖完之后,迅速换装上台表演。
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李光复总能在一片阴霾中,拨云见日,让光明照进充满希望的日子里。
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宽裕的生活,回归演艺生涯的李光复,在没有排练的时候便琢磨着如何赚钱。
或许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李光复开始代理卖复印机的生意。那会儿,复印机是个新鲜物品,没有得到普及。
复印一张纸,就要一块钱。
李光复看到了商机,他成了北京第一位代理销售复印机的人。
剧院排练少,别人都在侃大山、喝小酒、下棋打牌,他就干起了经营。
好的时候,卖一台复印机他能挣一万块钱。
别人苦哈哈地抱怨工资低没戏拍的时候,他美滋滋成了“万元户”,甚至成了小富豪。值得一提的是,原属于他们家的四合院也完整地回到了他的手中。
此时,李光复认为只要肯吃苦,生活里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在教育儿子方面,李光复也称得上是一把好手,生活中,由于妻子经常忙于工作,教育儿子的事情自然落到李光复身上。
儿子从小就跟着李光复跑剧场,也正是陪老爹探班的机会,让李祎4岁起就当上了小童星,也开拓了儿子的眼界。
10岁时,儿子就立志当演员,但却遭到李光复的极力反对。他告诫儿子:“考艺术院校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这会让你忽视学业。”
儿子却不以为然,李光复又拿出老爷子当年传给自己学习所用的镇尺,语重心长地劝导:“在演艺界里,演员最终拼的是文化,而不是演技!”
小小的镇尺牵连着三代父子情,也传承着家族代代延绵的优良家风。
为了给儿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李光复家里随处可见古诗词、经济学和法律等书籍。
一有空李光复便陪伴儿子读书看报,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李祎也逐渐走上一心向学的道路。
正是在老爸刚柔并济的引导下成长,李祎以当年北京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毕业后的李祎,又辗转到英国学习法律,现在已成为法律界赫赫有名的精英律师。
如今还干起了投资,专门投资文化产业。李光复笑称:“儿子已成为自己的上游老板!”
在儿子心中,爸爸的脾气极好,从来不会打骂他。在节目采访中,李祎一说起老爸,眼里满是敬畏与感激。
带着爷孙三代的精神传承,如今77岁的李光复,生活上和白头偕老的老伴带着孙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事业上还继续活跃在热爱的舞台上!
正如李光复所说:“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祝福这位老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