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友岸外包”政策“阴干”中国出口?(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以Barbie娃娃及Hot Wheels玩具车闻名的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玩具公司(Mattel),宣布扩建位于墨西哥北部新莱昂州的工厂,规模超越了该公司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的亚洲生产基地。拜登政府近年大力推动的「友岸外包」政策,已悄悄对中国及墨西哥等国的贸易出口造成此消彼长的影响。
美泰投资约5000万美元扩建了位于墨西哥北部新莱昂州的工厂,这个工厂现已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工厂,超越了中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制造中心。该工厂位于距离美国边境仅一步之遥的蒙特雷,占地200,000平方米,雇用多达3,500名工人。
美泰拉丁美洲区总经理加尔瓦尼(Gabriel Galvan)认为在墨西哥厂房,说:「能够将产品放在消费者身边,而不必从亚洲运输,这在考虑成本时将更具有利润和竞争力。」该工厂靠近美泰在美国第二大配送中心达拉斯-沃斯堡,这也增加了便利性。凭借无缝的运输网络,美泰现在可以在24小时内抵达分销中心,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于企业而言,集装船由中国横越太平洋到达美国大概需时一个月,这个运输时间在疫情期间更增加一两倍。但由墨西哥的工厂送至美国各地皆在两周之内,把订单及投资由亚洲转移到墨西哥的情况在2021年增长了20%。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近年主张跟「友好国家」建立供应链的「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政策。(Reuters)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政府一直鼓吹对华「脱钩」及「去风险化」,并且致力动与「友好国家」建立供应链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或「近岸外包」(near-shoring)政策,即将生产和供应链转移到「友好」或邻近国家,特别是墨西哥,而美泰公司正是例子之一。
墨西哥上位,取代中国成美国最大进口国
华府认为,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保护国家安全,并为美国工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墨西哥的制造业基础和地理优势也使其成为美国企业转移供应链的理想选择,也因此成为「近岸外包」政策下最明显的受惠国,在美国进口国地位中上升。
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美国自墨西哥的进口额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了约236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超越了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地。这也是墨西哥2001年以来首次再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地。
墨西哥财政部于本周三公布初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90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1% 。不少西方大企都陆续宣布扩大在墨西哥的投资及产能。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25%。中国自2009年开始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地,至2015至2018年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达至20%左右,但在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呈下降趋势。根据美国商务部贸易数据,今年1-5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同比下降了25%,降至约1690亿美元,是19年来最低,日用品、电器产品和半导体等进口量均有所下降。
德国宝马汽车(BMW)计划在墨西哥投资8亿欧元于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之上。(Reuters)
中国出口跌在哪里?
不只是墨西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额也超越了中国;东盟国家对美国的出口额也在增加,逐渐成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印度及越南皆被美国视为「友好伙伴」,财长耶伦上月亦到访两地讨论「友岸外包」事宜。
不过,这个政策下最后谁胜谁负还是言之倘早。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在尖端半导体及通信设备上设限,全方位「去中国化」,但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同时,也会为导致美国物价上升,对消费者造成负担。而且,转移供应链可能需要企业进行复杂的调整和投资,可能导致一时期的不稳定和成本增加。
尽管看来墨西哥在经济上受益匪浅,成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在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受惠,但在政府推动基建、洁净能源、省却规管等方面会面临更大压力。长远而言,美国依赖这些友好国家及邻近国家从事生产,仍存在很多未知数。
面对美国的贸易打压,加上全球需求低迷,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对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据日前中国海关总署的公告,中国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了14.5%,进口下降了12.4%。
从国家及地区层面去看,美国、欧洲及东盟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7月中国对上述三大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均降至-20%以下。从商品类型去看,机电产品出口仍略高于总体增速。其中,汽车、船舶出口分别增83.3%及82.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走弱。目前,外贸形势严峻已成了事实,美国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打压必然持续,甚至加强。无论如何,这都迫使中国政府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出口虽然下跌,但机电产品出口仍略高于总体增速,包括船舶、列车、汽车等。2022年8月21日,中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首批付运列车。(新华社)
「友好外包」武器化
美国已明显地将「友好外包」的概念武器化,最初的目的是减少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对中国的依赖,但最近的激进做法旨在帮助美国「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获胜」。而美国这种进攻性地利用「友岸外包」政策,可能迫中国采取更强的反制措施,尤其在应对晶片限制方面,这包括8月初,中国商务部宣布限制对镓、锗两种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洪川(Hung Tran)今年2月的文章指出,「友岸外包」这个概念是耶伦在2022年4月首次提出,减低美国对中国等潜在敌对国家的依赖和脆弱性,但近来已被用作进攻性的政策工具,而非防御性的,使中美关系每况愈下。
理论上,中国可以对美国的科技遏制措施做出更严厉的反应。例如,它可以限制或停止供应其享有主导市场份额的商品,包括稀土等关键矿物,或是西方的许多商品至关重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药品。这样做也会导致全球生产及消费或会大幅下降,从而损害中国经济。
美国日益进攻性地使用进攻性友岸政策将使管理美中战略竞争变得更具挑战性,并导致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尽管拜登口里说是与中国「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但美中关系却持续恶化。对所有人来说,赌注都在增加。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