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妈给娃办留学申请,看完美国课程后毅然选择了澳洲:不想国内卷完到国外卷(组图)
和朋友聊天,他说最近人心有点乱,主要被三个问题困扰:
送娃留学、海外置业、以及…香港身份要不要?
有人甚至三管齐下。
少则花费十来万赴港读硕,多则几百万去伦敦买房,他们送娃出国热情高涨,直接推高了全球租房价格。连欧洲边缘小国这等安逸的地方,都出现了房东不惜脸面毁约,连夜涨租金的段子…
为小孩升学生活铺路,这届中产爹妈已经有点走火入魔。只不过,当把所有的路线都捋一遍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尴尬了:
想卷卷不动,想润润不起。
今天从教育出发,闲聊几个家长关注的热门国度。
01
被问最多的,还是美国。
虽然现在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不如前两年热,但架不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关注技术比较高。
一方面是教育有惯性,家长的选择通常随大流的多,别人的小孩去了自己也要送娃去爬藤;另一方面从世界排名看,美国大学名校群体优势一骑绝尘,高等教育的质量确实硬,喜欢博雅教育的大有人在。
但除了这两点,其他优势早已荡然无存:安全不安全,发展难发展,生活也不方便,快递外卖那是啥速度啊,买个东西还找你CASH…
在这一届中国小孩的眼里,去美国读书就是新上山下乡。
有人去美国是为了读名校,有人去是为了躺平,信了他们全人教育搞得不错,能让小孩个性化发展、不鸡不卷的那套鬼话。
看看上届冬奥会就知道了,华裔家长一个比一个卷。出人头地的二代配置都是一手冠军一手名校,谷爱凌斯坦福配滑雪,陈巍耶鲁配花滑…
运动和学业双丰收。
我认识一个在波士顿的教授,儿子4岁刷遍了美国各种教辅书。还有一次去餐馆吃饭,遇到了一个语速很快的中年服务生,说起小孩的教育头头是道,骄傲地表示小孩全奖考进南加大…
想躺也不是不行,不过精英爹妈躺不下,美国基础教育很渣,所以大部人只能靠校外下苦工,不比国内卷得差。
像特朗普这种吃穿不愁的人家,养三代配齐了吹拉弹唱还学汉语,更别说把教育看成逆袭手段的华裔卷一代了…
躺了,就相当于退出了华裔圈。退圈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交:一把年纪的人能交到外国朋友吗?多半只能百无聊赖地孤独终老。
但是,卷你卷得起吗?孩子的每一步都踩在钱眼上。
学费大几万美金起,家里多大的矿都能掏空。现如今租房价格持续飙升,读个大学的生活成本暴增,最贵的霍普金斯学费加住宿突破了80万rmb…
现在去美国越来越考验爹妈的钱袋了,连我国际学校的朋友都出来暑假打工,说要给娃攒学费。
总的来说,去美国就是纯拼财力,且对财富的门槛要求很高。一般中产家庭,如果小孩不是非藤校不去,慎选。
02
想去藤校的学霸也知道,人生不只一条路,他们还有英国。牛剑两所大学一年中国录取三四百人,比哈耶普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为什么要冒险卷呢?没有人是天生喜欢卷的。
很多家长对教育的诉求就是读名校,哈耶普虽好但对国际生来说名额太少,不如直接申请牛剑,不用搞艺体玄学弯弯绕。
这是英国的优势。
而且英国的基础教育不差。所以去年申请翻倍,大学爆掉了不说,教室里坐满了中国研究生,连中小学私校申请也从八大公学渗透到了乡村女校…
唯一的问题就是贵。但比起美国离谱的学费和汇率来说,英国一年50万的开支对低调的有钱人来说,也算是友好。
我发现选英国的家庭很有意思,小孩穿西装打领结,几千块的校服装裱出一个贵公子样,但妈妈通常都朴素,不施粉黛套件抓绒就出门,跟海淀家长一样一心扑在教育上…
但一开口就知道她们深不可测,伦敦房产能开启买买买模式…可能都是低调的老钱一族,已脱离了精致包装追求名牌的趣味。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英国是目标国而非跳板国,最大的问题是规矩多。随便插班进不了好学校,入读年龄必须11+和13+。前几天有个妈妈焦虑,问16小孩去英国,想读名校做什么准备?
能怎么准备?晚了。不如留在国内养精蓄锐身边攒钱,申请大学再努力。
03
说到低龄留学,就必须要聊一下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质量硬(尤其是基础教育)、环境安全价格适中、离国内还近,所以吸引了很多中产带娃奔赴。
本来是个鸡娃圣地,但架不住这两年富豪也觉得它香,纷纷空投财产导致房租物价猛烈上涨,两三万租一个80平的房…
中产妈妈带娃去读书,到新加坡俩月,说吃得最贵的一顿是个币圈土豪请的,自己天天大食堂。
这种生活跟香港很像,毕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个朋友北京金融街有套房,为孩子读书跑到香港租了个60平的房,使用面积40多吧。我听了震惊,他觉得不错,房子虽小教育不错,生活也比北京便利得多。
如果能接受这个考验,能为了进宏庙能住老破小,就能考虑新加坡。没有英美贵,也呈现出了一种凡人仰望的通胀速度。
很多人会把香港和新加坡当作跳板,目标还是去英美读大学。
爹妈小算盘打得精明,就算考不上牛剑G5、哈耶普斯,还有新加坡和香港大学作为保底。不仅世界排名都不错,比起内地苦哈哈地挤双一流,竞争者少许多。
思路还行但要知道,爬藤人多的地方都很卷。全球TOP100的IB学校——
04
除了新加坡以外的东南亚,基本都不是良配,治安不好教育不弱,花钱虽然少但能让中国家庭真切地感觉到阶层走低…
除了泰国。
泰国,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新加坡的平替,在教育心理上帮一群中产爹妈躺平。
泰国国际学校不少,国际感比新加坡还强烈。
因为新加坡又卷又鸡带着东亚教育的基因,而泰国又佛又躺,就好像随手撒了一把苗,然后静静看着他们随心所欲地长。
只要能压住一颗鸡娃的心不安分地跳动,想选泰国你就选,主打就是一个价廉,清迈的网红公寓一个月才收9000还包泳池、健身中心,各种配置高大上…香格里拉点个 双人套餐才100来块。
至于教育质量,就别太追求了,毕竟几万块的学费价格搁在哪儿呢,拿着帝都国际学校五分之一的价格,尽情薅国际教育的羊毛!
如果一颗鸡娃之心放不下,泰国也不是全然无用。
寒暑假可以送小孩去泰国上夏令营,全英文环境里浸泡28天才收7000多,比国内动辄十天冲刺几万块的班课,真的是便宜太多了…
虽然租房便宜没必要买房,但有些家长也会投资一套房。三亚的价格拿下一套清迈的别墅,降维打击的感觉确实爽。
只不过,钱不是多到没地方化,真不建议到处置业,尤其是租金便宜、市场流动普通的地方,管理成本比房贵。
总之,泰国是财力有限、对娃放任、不追名校的家庭国际教育不错的跳板,如果你恰好养的是自然之子,完美!
05
除了泰国,中产去得起的还有新西兰,算上陪读才20万。
以前我说起新西兰,朋友就嗤之以鼻,大农村。但新村儿又怎样啊?人家有八大名校,也不缺奥克兰大学在TOP100排行榜里稳稳占位。
之前还有家长说,新西兰的基础教育比较水,小孩都是松散养天天玩,不像国内抓的紧。小学毕业算不清数,咱学前的娃都会两位数加减法…
讲真,纵观全球基础教育能比中国还硬的没几个,最早闹工业革命的英国都要跟咱学,小学背九九乘法表。
但一年365天放假140天,也没影响本地娃考藤校,没有辅导班的童年照读大学。
不少家庭觉得新西兰是卷不动的选择,但我觉得这是所有小孩的机会——
卷得动,去新西兰直接学术碾压,跳板超车实现名校大梦(国际考生也有英国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区别);卷不动,顺势而为自然生长,学门技术比回来啃老强。
最主要的,还是便宜。
在全球通胀通缩的折腾下,留给中产二代的留学机会不多了。
06
最后说说澳大利亚。
我同事当年给小孩规划教育,为了上牛小买学区房,一路念的海淀六小强。要读高中了,摩拳擦掌要进海淀六小强,结果开了一场家长会就被劝退。
发现了差距啊,跟真正的备选学霸团没法比,自已一心向佛,看不得这种人间鸡血。然后她跑来问我,想去的民办又两套课程体系:一套走美国路线,一套走澳洲路线,选哪个?
我当时认真地给她做分析,说美国课程必选。主流可选的学校资源多,学术扎实有助于小孩升学。分析完,转脸她就送小孩去读了澳洲课程。
我很不解,问她这是什么操作?
她说,美国路线这也太鸡血了,学霸扎堆搞得你死我活,小孩得拼成什么样才能出头啊!还不如出去随便读一读,想回想润全凭心情。
这是2019年的事儿了。
澳大利亚因为移民方便确实火过一阵子,现在选择多了,很少有人主动提了。
生活平淡,消费不低,周围还经常冒出个SS土著搞歧视,没什么意思。所以现在除了国际学校部分有澳洲课程,每年送送小孩们去八大,想移民的中年没几个:
技术移民没技术,投资移民太贵,八大也就那么回事儿。都是为避内卷才送娃来澳洲,能有什么太高的追求?
但凡对名校有瘾的,都去美国卷了。
08
过去两年出国咨询量翻倍,透露出中产焦虑,爹妈都在为小孩找路。
一方面国内太卷了,卷得还毫无意义。
从小到大,这些年轻人为了名校的炫目光环而奋斗。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过。
这些优秀的学生在求学期间一直被灌输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思想,被教育要拥有“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的信心。
但是最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从事一些极其类似的事情,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在他们的眼前消失。
另一方面想给小孩多一个选择:学霸有学霸的路,普娃有普娃的桥。
比较惨的是,家长的可选项正在收缩:金钱、时间、能力和其他隐性的阻力,堵住了一条又一条路。
哎,盲选是赌,深思熟虑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