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全国人口初婚延后速度加快!低学历男性终身结婚难(组图)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年1月,内地发布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近6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导致人口负增长的婚育问题亦引发各界关注。
自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初婚延后趋势愈来愈明显,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均不断提高。这亦导致中国女性生育年龄逐渐提高,一孩和二孩平均生育年龄分别从2000年的约24岁和28.8岁提高至2010年的26.65岁和30.80岁。
近期,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张现苓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盛亦男在《人口研究》发表一篇名为《1990-2020年中国的婚育延后: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的研究论文,使用1990年至2020年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揭示婚育推迟现象背后的诸多「真相」。
《人口研究》是中国人口学会会刊,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综合人口学专业杂志,全国一级人口学核心期刊。
论文研究发现,1990-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高峰年龄从23岁延后至27岁,且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推迟,2000-2010年育龄妇女生育延后速度明显快于2010-2020年,前10年平均生育年龄延后了2.57岁,后10年仅延后了0.54岁。同时在各孩次生育上均表现出延迟趋势,其中,一孩和二孩生育延迟更为明显。且城市育龄妇女生育延后快于农村,导致城乡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人口初婚延后受教育影响
1990至2020年,不同受教育人群的未婚比例曲线。
研究发现,教育是促使育龄妇女生育延迟的重要原因。
30年间,各教育程度育龄妇女均呈现生育延迟的趋势,且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延后越快。教育程度对初育延后的影响最明显,教育程度越高,育龄妇女初育延后越快。
从30年间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未婚比例曲线可见,受教育程度提高会推迟人们的初婚时间;高等教育对初婚延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终身视角下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在初婚市场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研究也展现出教育对初婚延后影响的新趋势,与1990年相比,2020年低学历族群在初婚市场上的劣势加剧,这意味著教育对部分人口初婚延后的影响正在扩大。
低学历男性婚姻市场中劣势加剧
比较1990年和2020年不同人群的未婚比例,值得关注的是:第一,虽然教育对女性初婚的影响一直主要体现在时间维度上,即推迟女性初婚时间,但高等教育对女性终身不婚的角色开始逐渐显现;第二,低学历男性在初婚市场上处于最不利地位,且这种劣势在过去30年间呈现加剧态势。
论文指出,目前中国仍属于普婚社会,不过与世界趋势一致,初婚时间不断推迟且速度加快,晚婚特征日益明显。现阶段,婚内生育在中国妇女婚育中依然占据主流,初婚推迟会直接导致育龄妇女生育推迟,进而对时期生育水平、妇女终身生育数量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低生育率时代,婚育延后可能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
论文认为,未来中国人口婚育延后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于农村低学历男性等婚姻配对中的劣势群体而言,其终身不婚率可能继续走高。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