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送娃留学?七成中产爹妈“重仓”教育,结果钱越砸越多…(组图)
前不久,中产返贫三件套的话题引起热议。国际学校、房贷、全职妈妈也被拱到C位,成了讨论焦点。
想要换个赛道,让孩子多点选择,怎么就成了中年“作死”的代名词?国际教育到底要花多少钱?
最近,我们梳理了上千位家长的调研,的确发现,有时教育甚至成了家庭收入水平的象征,分层现象明显。尤其是留学,虽是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可选项,但走这条路,仍然需要跨过不少现实的坎。
体制外父母:砸钱是条不归路
不同地域、职业、学历背景的基于调研用户的基本情况,我们的很多刻板印象变得清晰起来。
刻板印象一:重金砸教育,北上广深父母的共识
是的,他们更有可能为孩子教育砸钱。
调研数据发现,有七成以上的一线父母表示,他们的教育花费占家庭年收入的30%以上。教育花费占比五成以上的人,更是达到19%。
与之相比,会拿出一半收入“鸡娃”的二线家长,则只占13%。
这可能是因为,有不少一线爸妈会送孩子上体制外学校,仅是学费这一项就足够“大额”,无形中拉高了教育支出占比。
当然,无论城市有多不同,大部分中产父母为孩子的教育支出占比在30%-50%以内。按照年收入50万来算,花费不低于15万。
圆点表示,该城市中产家庭(X)教育支出落入(Y)区间的比例,
圆点越大,比例越大
刻板印象二:孩子越大越花钱
的确,教育持久战,越往后越难。
学龄前,几乎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还可控制在30%以内。初中成了一道坎,教育花费占30%以上的家庭,占比超过了半数。
到了高中,有近八成受访者表示,支出占比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上。
这些花费的大头仍然在学费、学科培训等领域。但我们发现,不少父母对体育、艺术的教育需求也很重,甚至也考虑走专业化路线。七成受访者表示,未来或许会考虑艺术留学。
刻板印象三:选择国际化教育,钱容易越砸越多
体制外就像是一条“不归路”,钱有可能越砸越多。
公立学校的受访者里,48.1%的家庭教育支出占比控制在30%以内,也就是说将近半数家庭都能hold助孩子的教育支出。
但在公立国际部、国内双语学校和国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都只有约两成父母表示,支出可以降在30%以内。
半数父母表示,在孩子教育上都要投入至少一半的家庭年收入。
国际化学校不仅学费贵,对孩子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也很高。而且,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培养特长,仅凭校内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花费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一位父母在与我们访谈时就感慨:“一入此门深似海。”
当年,夫妻二人卖掉一套房产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不料这几年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早已超过当年的卖价。
如此看来,送孩子上国际化学校,更为考验家庭的现金流水平,需要强化风险承担力。
鸡娃盛行,海归吃香,仍是主流风向
除了以上三个刻板印象外,我们还有一些有趣发现。联系今年留学圈的教育热点,格外应景。
发现一:“教育红利”依旧存在,镀金回报可观
“学历贬值”一直是妈妈群里热议的话题。“花百万送孩子留学,回国月薪不到一万”总能挑起父母们的教育焦虑。
但就业难,并非能通过提高学历就能解决,而是全社会目前面临的挑战。
不过,从父母们经验来看,教育红利的确存在的。
调研发现,北上广深的中产家庭富裕比例更高。年收入在100万以上的家庭“含量”为28.3%,而二线城市仅有16.3%,其它城市为6.1%。
当然,港澳台及海外父母的含富量位居榜首,受访者中有过半表示年收入过百万(人民币)。
分析受访父母的学历和收入,我们还发现一些相关性。
一来,学历越高,收入越有可能高。
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家庭中,有超半数(56.5%)的年收入在30万-100万以内。对比拥有国内本科学历的家庭中,超半数家庭年收入都不到30万。学历分层现象极为明显。
二来,海外学历回报的确更高。
还以本科为例,拥有国内本科或以下学历父母们,大部分家庭收入在30万以内。但拥有海外本科学历的父母,收入在30-100万区间内的人占大多数,比例高到68.6%。
硕士学历的国内外差异就不那么明显。夫妻双方最高学历为国内硕士的家庭里,有56.5%的人表示,他们的收入落在30万-100万区间。而落入该收入区间的海外硕士则约为60.1%。
但在年收入100万以上区间里,有35.9%的海外硕士父母表示落入该区间,高于国内硕(27.6%)。
海外博士父母们则更有可能落入高收入区间(100万以上),约占该人群总数的59.4%。而国内博士父母中,仅有35.1%表示家庭年收入落入100万以上。
圆点表示,该学历父母的收入(X)落入该段区间(Y)的比例,圆点越大,比例越大。
发现二:海归父母对子女教育期望更高
赚10块钱拿9块投入教育,与那些赚100块拿10块投入教育的父母,显然拥有不同的“教育用心”。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拥有海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父母虽然有可能是高收入,但他们更有可能砸钱投教育。
每年拿半数收入供孩子教育的海外本科父母,占该群体总数的26.6%,海外硕士父母则占18.9%,海外博士则占40%,比例均高于国内同等学历的父母(国内本科父母10.1%、国内硕士15.1%、国内博士17.6%)。
海归父母从行动上表示,他们更愿意为孩子学习花钱。
“拿半数收入给孩子学习,这个比例也太高了吧?”有读者曾这么提问。
有一个原因可能解释其中缘由。调研发现,海归父母们更有可能送孩子上国际化学校。海本、海硕和海博父母里,送孩子上公立国际部和双语学校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国内学历的父母。而这两类学校的学费约在10-40万元/每年。
发现三:国际化教育里的“全职父母”现象
此次调研中,我们纳入父母职业的分析。其中“全职父母”现象值得关注。
我们发现,夫妻双方有一人是全职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支出的比例都控制在50%以内。其中44.1%全职父母家庭,能将教育花费控制在30%。换句话说,全职可能起到“节省开支”的作用。
我们在举办线下活动时也注意到此类现象。家中有全职爸爸或全职妈妈的家庭,会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孩子挑选教育资源,更有可能“货比三家”。
相比之下的“另一极”,则是自主创业的父母。他们中,有24.3%的人更愿意砸半数以上的年收入用于教育支出,占比远超其它类别父母。
而在双语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的全职父母比例,要高于公立学校。在这两类学校里,自主创业的父母比例也高于公立学校。
要么砸钱,要么砸时间,或者时间和金钱都投入,成了国际化教育里父母们的典型画像。
留学有门槛,钱只是第一步
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在一份《中国生育成本报告》里曾统计过,中国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其中上海养娃成本甚至接近百万元。
实际上,如果父母们考虑本科送孩子出国留学,这笔费用远远不够。仅是一个申请季就有可能让父母们花费50万+。
如果考虑在更早阶段低龄留学,费用则更不可估量。
查阅美国和英国排名前十的私立高中学费后不难发现,一年学费至少在35万元人民币以上。海外公立学校会“便宜”很多,但对海外就读家庭的身份有要求。
我们调研时发现,有留学“念头”的父母们可能早已评估过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0-30万的父母们近八成不考虑送孩子本科留学,但收入30万以上的家庭,无论什么收入区间,9成以上都考虑过留学。
因所需花费差异,不同留学目的地呈现金字塔结构。去美国本科留学花费最高,其次是英国。再者是澳洲、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
花费最低的是东南亚国家。欧洲有部分国家性价比也不错,从调研数据上也能看到选择欧洲的家庭不少。这部分内容会在后面提到。
从家庭收入和留学目的地的相关性上,也能看到“分层”。选择美国的家庭里,年收入在200万以上的占10%,高于其它目的地的“含量”。
结合前面提到,父母学历和他们给子女的教育选择呈现相关性,而有留学背景的父母更有可能规划孩子出国。
海本、海硕和海博父母中,仅有1.3%、0.7%、1.4%的比例不愿意送孩子去留学。而国内本科、硕士和博士群体里不考虑送孩子留学的比例则为24.2%、2.4%和7%。
总结来看,留学对中产家庭而言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可选项,不考虑的家庭反倒成了少数派。
但我们在访谈时也发现,无论公立学校父母,还是已就读国际学校的家庭,看对方的状态都好像是“围城”:体制外家长看体制内,只用跟着学校走就行了,性价比高;体制内父母看体制外认为,不用担心中考分流和高考独木桥。
实际上,到底哪条路更好,只有留待孩子的成长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