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首位脑机接口人露面直播下棋!清华:我们也能做,同样能动鼠标(组图)
就在昨晚,马斯克麾下的Neuralink公司在推特上进行了一段特别的直播。
在直播中,一位名叫阿博的男子坐在笔记本电脑前,在屏幕上玩着国际象棋游戏,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双手放在扶手上没有任何动作,屏幕里的鼠标却还在不停地移动着。
这就是这场直播的内容——通过“心灵感应”,操作电脑。
(直播画面)
阿博全名叫诺兰·阿博(Noland Arbaugh),今年29岁。
8年前,他遭遇了一场离奇的潜水事故,导致他部分脊髓脱臼,肩膀以下全部瘫痪。
(瘫痪前的阿博)
从此之后,他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这8年来,他每天都被限制在一个笨重的电动轮椅上,他没办法旅行,也没办法享受生活。
直到他植入了Neuralink公司研发的脑机芯片。
(留胡须的阿博跟主持人)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芯片的植入过程:
一台特制的“缝纫机器人”会切除患者的一小块头骨,然后将芯片上一些像微小的线一样的柔性电极缝进患者的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意图的区域,再缝合伤口即可。
“就像用一块智能手表代替头骨一样简单……”
(芯片原理)
在差不多一个月前,马斯克宣布,第一名植入了脑机芯片的患者,已经可以通过思维控制屏幕上的鼠标了。
(当时的新闻报道)
如今,在阿博出镜后,马斯克又第一时间转发了直播内容。
(图片来自推特)
看了直播的网友们也非常惊讶:
“绝对的令人惊叹,鼓舞人心!!
总有一天它能帮助瘫痪的人再次行走。”
(图片来自推特)
“令人惊叹!也令人害怕!”
(图片来自推特)
“真的是让我又惊又恐!
我一方面在想这能为患有严重残疾的人做些什么,另一方面又在担心这东西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图片来自推特)
把网友们的惊叹和担忧放在一边,至少对阿博本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令人惊叹的。
其实阿博不太明白脑机接口的原理,在他看来,这东西的神奇之处跟《星球大战》里的“原力”差不多。
当他回忆起芯片第一次发挥作用,屏幕上的鼠标跟着他的思绪移动时,他兴奋到词穷,只能一个劲地念叨着,“太疯狂了!太疯狂了……”
(阿博)
阿博说,自己原来是《文明》系列(一策略类的游戏)的狂热粉丝,可在自己瘫痪后,已经没法玩游戏了。
但当他植入芯片之后,他再次获得了玩游戏的能力。
他说当他第一次能操纵鼠标时,他躺在床上,整整玩了8个小时,一个通宵的《文明6》。
“再来一回合!”
直到芯片电池耗尽,他才悻悻回去充电休息。
谁能想到,脑机接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支持瘫痪人士打完一整局游戏呢……
(游戏画面)
阿博表示,他的脑机接口并不完美,可它也的确改变了他的生活。如今他非常庆幸自己接受了芯片移植,而且他觉得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进步。
他现在十分期待十月份的到来,等到他最喜欢的万圣节,他会打扮成《X战警》里的X教授,他可能会是最接近角色的cos了。
(一位瘫痪的变种人,可以通过心灵感应移动物体)
不过当网友们惊叹于脑机接口给人类未来带来的改变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工程的项目主任却表示,意念移动鼠标其实算不上脑机接口的巨大突破,早在2004年,人类就可以通过大脑芯片移动鼠标了。
马斯克的芯片创新的地方在于,旧芯片必须通过有线连接才能控制电脑,需要将电线穿过皮肤。
但Neuralink的设备可以无线传输,也支持患者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比如一边下棋,一边口述自己受伤的经历等等。
总之,脑机接口还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Neuralink的芯片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示意图)
事实上,不只是马斯克,如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将脑机接口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我国也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脑计划”,其中脑机接口,就是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脑机接口科学也有着显著的进步。
前段时间,差不过就在马斯克宣布阿博出院同期,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公布了两个案例:
35岁的截瘫患者白先生,在去年12月接受了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植入手术。通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如今的他也可以通过意念控制鼠标的移动了。
(图片来自央视,环球网)
另一位是四肢瘫痪长达14年的杨先生。
去年10月,他接受了我国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植入手术。他的康复成果更加显著,如今他已经可以通过意念操控手部外骨骼,实现抓握、放置和移动等功能。
14年来,他第一次自己拿起水瓶,喝到了水。
(图片来自央视,环球网)
专家们介绍说,目前世界上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类:
非入侵式指通过头皮采集脑电波,安全性高,但信号质量低,功能有限。
(大约就是这种感觉)
第二种是侵入式,也就是像阿博那样,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皮层,虽然信号质量最高,但对于神秘又脆弱的大脑来说,这种操作方法充满了风险。
最后一种就是我国开发的半侵入式,将电极植入患者大脑硬膜外,虽然会损失一点点信号强度,但对患者来说会更加安全。
(图片来自环球网)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微创,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将整个系统和集成了329个零件的体内机,压缩成了只有两个1元硬币大小,难度可想而知。
在整个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杨先生在手术结束第10天就完成了观察,出院回家了。
大约一个多月的训练后,他的大脑信号已经可以通过采集、解码,输送到他右手的机械臂上,抓握起了矿泉水瓶,还能放在指定的位置,实现了他14年来的梦想……
(图片来自环球网)
看来也不止马斯克,各国的科研人员都在默默努力着,只是马斯克和Neuralink最为出名。
在这样相互比较、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各国的技术都会有所进步,而这些技术的受益者,会是更多的阿博、杨先生,乃至每个普通人。
这才是科技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