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省的运动细胞火上热搜,连小孩哥都让北上广打工人汗颜(组图)
看多了脆皮又体虚的大学生,有时候会忍不住怀疑,当代人类是不是正在退化道路上一路飞奔。
最近反倒是10后小学生,扛起了守护人类体能的重任。
网上的小孩哥、小孩姐们不仅心智水平正在以超越大学生的态势发起了进攻,身体素质更是让体弱年轻人感到遥不可及。
@拱墅发布
前两天刷到条视频,是一个贵州小男孩在路边的石墩子上练“体操”。
第一眼你看他穿着平平无奇的校服,仿佛下一秒就会为了不写作业而躺地上撒泼打滚。
结果人家轻巧地起势,随即在石墩子上来了一套托马斯全旋——
@Hi贵州
给网友都看麻了:路边那些石墩子我一直以为是装饰,原来是这样玩的啊。
众所周知,很多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当地人都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特殊技能。
比如广西的抛绣球和竹竿舞,云南的唱山歌。
但贵州小孩的技能似乎全都点在了体育方面,让人怀疑他们偷偷实现了体能进化。
去年村超的比赛间隙,一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就凭借一套出众的脚法惊呆网友。
只见她穿着便宜的旧球鞋一勾、一摆,球就像拴在她腿上一样听话。
@贵州南风
村里的小学生围成一圈踢足球,你以为他们只是踢着玩玩。
结果下一秒,人家就配合默契地使出了一招C罗同款的“倒挂金钩”。
@青白江-融媒快报
由于当地地势起伏大,贵州马拉松一向是马拉松爱好者圈子中公认的“硬骨头”。
去年还有个经验丰富的选手直接跑哭,“总共爬了19个坡,眼看着都要到终点了,怎么还有一个坡!”
@就因为左脚先进教室被开除
但更让人破防的可能还不是跑的太累,而是发现自己累死累活,还跑不过贵州小孩。
眼看着到终点了,心里正在暗暗欣喜。
结果一抬头,小孩哥正拿着完赛奖牌往回溜达,亲切鼓励你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动静贵州
看到这一幕,本800米都跑不下来的选手只能表示——建议小孩不要这么小学跑步,因为容易伤到大人的自尊。
一直以来,贵州在大家心目中的标签都是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
但随着省内的村超、村BA等比赛渐渐火出了圈,人们终于发现这其实是隐藏的运动大省。
就像天津人不能没有梗、东北人不能没有活儿。在贵州无论男女老少,你要是不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运动,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就连70岁的老大爷,都能云淡风轻地秀一波单手投篮的技能。
@榕江发布
除了常规的足球赛、篮球赛之外,当地也经常会举办各种花样繁多的体育比赛。
别管平时是打工的、上学的、做生意的还是干农活的,都能瞬间变成运动健将。
民间人人都有“特异功能”,今年来的各项体育赛事中,也经常能见到贵州运动员的身影。
去年成都大运会期间,来自贵州毕节的田径选手夏雨雨就曾创造了奇迹一幕——
在万米长跑的最后一圈,她突然加速冲刺超过了两名选手,最终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
@人民日报
很多外地朋友会不由自主地感慨:“贵州人的运动细胞之强,仿佛跟我不是一个物种。”
但这并非完全因为天赋异禀,更因为当地人对运动有着极其质朴的热情。
相比于在电视上、新闻里看比赛,贵州人真正做到了把体育融入日常生活。
正因为有这样的氛围,贵州人才能把村里的篮球、足球比赛办出“宇宙级大赛”的阵仗。
@陈小成1994
无论是请了外援的“专业队”,还是纯娱乐性质的姑妈队、舅妈队,都能拥有一大票围观的观众。
@苗族海燕
之前很多做了好多年普通广播体操的网友,还特别羡慕贵州学校里的课间操,总能翻出新花样。
一会是民族特色浓郁的土家摆手舞;
@贵阳晚报最黔沿
一会是全校学生熟练演示万人胯下运球。
@新华网财经
村里有村超,学校里就有“班超”。
最近很多贵州学校的“班超”都纷纷开幕,一年级小朋友在足球场上拼抢、射门,气势一点也不输大人。
@贵州村超
作为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很多贵州山区学校里的硬件其实有限。
但依然拦不住孩子们热情,时常会开发出一些让人惊叹的“运动方式”。
没有队友一起练习撤步投篮,就把家里的牛屁股当作对手;
牛:那我走?@新闻连连看
在球场抢不上篮筐,那就举着弯根树枝做成“人肉篮筐”,谁进的最少谁就来当球筐。
@朗陵焦点
前几天刷到一部短片,拍的是贵州榕江县一个叫八开镇中心校的乡村小学的女子足球队。
最先吸引我的是她们踢球的劲头,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但每个动作都带着一股拼劲儿。
学校的操场很小,小到孩子们经常为到底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而争论。
教练是业余的,比赛是男生女生一起踢。很多孩子都没有专门球鞋,经常穿双拖鞋就上场。
如果用严格的角度来审视这只“足球队”,自然是不专业的。
根据教练的介绍,孩子们普遍都不太喜欢练基本功,最多就是在教练的带领下看一些有名的球赛。
但谁也不能否认她们对这项运动的喜爱,踢球时的眼神里是满满的、真挚的快乐。
“她们喜欢跑、喜欢拼抢。能在大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下,光着脚踢满整场。”
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最开始或许没想过什么热爱、未来之类的大词。
足球只是一种玩耍的方式,给了她们一个在山野间、小路上奔跑的理由。
一个女孩说自己写完作业没事做的时候,会叫上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起玩。
也不挑什么专业场地、专业流程,只是排成三角形,大家踢来踢去很好玩。
也有人喜欢进球之后的成就感。
每次把球踢进球门,看到小伙伴们为自己欢呼的时候,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或许在旁人看来,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胜利,一次同学们集体拼搏的经历。
但很多梦想的萌芽,都是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生发出来的。
就像几年前,网上曾经火过一个在帮妈妈摆摊时穿着围裙练习运球技巧的贵州少年。
而在去年,他已经穿上球衣,作为正式球员出战村BA。
@新华社快看
八开镇中心校的很多孩子最开始只是喜欢追着球跑,对足球的规则毫无概念。
但慢慢地也开始主动了解各种踢法、战术,有了偏爱的球星。
孩子们的梦想从纯粹的热爱中萌发,但同样需要现实的托举。
尤其是对于这群山区孩子来说,客观硬件往往更会成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阻碍。
比如踢足球很“费鞋”,有人半年能踢坏两双鞋,有人为了省钱干脆光脚踢;
踢球也缺少合格的场地。学校的操场只是一片水泥地,不但过于坚硬,孩子们在比赛中摔倒时更容易受伤。
教练提到,孩子们有时候宁可去土地上踢,也不愿意在操场踢。
而针对这一困境,伊利在去年9月开学季,宣布将帮助学校改建现有的水泥操场为标准足球场,并将之命名为“热爱足球场”。
希望通过硬件上的改善,托举孩子们的体育热爱。
而这,本身也是“伊利营养2030·为热爱上场计划”公益行动的落地项目。
在去年女足世界杯比赛期间,伊利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举办“伊利营养2030·为热爱上场计划”公益活动,宣布将捐建一片足球场并为孩子们提供营养支持,以提升山村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水平。
之所以选中八开镇中心校,是因为它所在的榕江县本身也是贵州“村超”发源地。
这里足球氛围浓厚,但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热爱足球的孩子们很难找到用于训练的专业足球场地。
除了球场之外,伊利还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八开镇中心校成立“博爱足球校队”。
捐赠了一系列专业足球装备,支持孩子们追逐足球梦想。
八开镇的孩子们,将这称之为“一个大惊喜”。
她们终于有了崭新的球鞋、球衣,不瘪气的足球,和一个长得像电视里那样、跑起来再也不会脚痛的球场。
“伊利营养2030”,是伊利的长期公益项目。
不仅是在当下帮助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还通过长期持续地动力注入,为孩子们实现梦想带来更多支撑。
而“为热爱上场计划”,是“伊利营养2030”公益项目中的一部分。
在通过营养物资捐赠、健康知识科普等方式关注欠发达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健康之外,更聚焦于用营养守护孩子的足球梦想。
2022年,“伊利营养2030·为热爱上场”公益行动曾经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小学。
为学校足球队捐赠专业设备和牛奶,让高原孩子们更有信心地走上赛场。
而这一次又走进大山,托举八开镇孩子们的足球梦。
如今八开镇中心校的球场已经建成,曾经的水泥地变成了绿草如茵的球场。
当地孩子前不久给伊利打电话说,现在学校操场建好了,期待大家再次去学校,她们私下都有好好练球。
球场建设前后对比图。
而八开镇中心校最近也举办了自己的“班超”,就在这块球场上开幕。
而建球场之外,伊利在这次公益行动中还给学校捐赠了6万盒营养学生奶。
因为当地营养观念和客观条件的薄弱,贵州乡村孩子的身高普遍不足。
伊利专门邀请营养学专家来到八开镇中心校,为师生们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营养课,分享了青少年营养知识和乳品选择等营养科普内容。
从观念和硬件两方面努力,希望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去拥抱梦想。
曾经只能在家门口的小路上“踢着玩”的女孩们,如今拥有了可以学动作、打比赛的“梦幻球场”。
这或许就会是——我们也希望是,通往她们足球梦的重要一步。
对梦想的坚持、对体育的热情,让每个原本平凡的个体都变得闪闪发光。
而未来,“伊利营养2030”还将继续聚焦全国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偏远地区青少年的梦想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