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生产过程揭密 看完还会谈核色变吗?
自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已六年,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一直倍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担忧。在此小超特将超大论坛会员superdirex(superdirex家里两代人都献身于祖国的核工业,此文主要是对国外公开的核燃料生产过程照片进行一番解读,绝对专业、翔实)的帖子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小超在此并非是为日本洗地,也无意于就核电站的安全与否进行辩论,只对核燃料生产过程本身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学习。当然,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有它的的偶发性(地震、海啸)与之后果必然的人`祸(技术陈旧、设备老化、管理不善、救灾推诿、政府与东电互相甩锅等),在此也就不多做论述了。
铀矿石中含铀量普遍不高,其放射性主要来自伴生的镭和氡,铀本身的放射性是相当有限的;所以,矿山开采,做好通风是必要的(带走氡);而镭等则在水冶厂生产过程中,被甩到尾渣里了(尾矿坝)。
水冶厂出来的产品,因为矿石成分不同,采取的工艺也有差别,黄饼是通行的称呼,但重铀酸铵或者三碳酸铀酰铵(钠)等也是常见产品;其中杂质也和矿石、工艺有关,除杂比较好的可以称为核能纯产品。核能纯产品纯化很简单,否则就要经过再纯化,以进一步去除产品中的杂质离子(和放射性元素无关,比如铁钙镁钒等)。
类似的产品桶,咱(superdirex,下同)以前常靠着吸烟(主要是为了让学员放松一些,倒不是真要在产品库吸烟)。
纯化后的铀化合物,经过几个步骤,逐步转化成六氟化铀,以便于利用气体离心机进行分离浓缩(六氟化铀加热后就成为气态,冷却后就是结晶,这个是个非常好的特性)。
分离浓缩想必大家都清楚,就是通过气体离心机的级联,将天然铀中丰度0.7%左右的铀235,逐步浓缩到4.5%左右;这个过程是以六氟化铀形势存在的,浓缩后的低浓缩铀丰度4.5%左右,而分离后的尾料就是贫料(贫铀),其中含有0.2--0.3%的铀235。
低浓缩铀,必须再次经过转化,变成氧化铀,然后制胚、烧结成氧化铀陶瓷,也就是所谓的核燃料(芯块)了;氧化铀陶瓷具有非常好的强度和热工性能。姑且算是一粒柴吧。
燃料芯块,按照一定要求装入锆管中,加上相应附件(气室、弹簧等,理工科的容易理解,这东西可是高温下使用的,还会产生少量气体),封装后就成了燃料棒。这就是一根柴了。
燃料棒,按照一定位置,逐支插入、固定在燃料组件(一个框架,其中包含有控制棒导管、搅浑格架和锁紧机构等)中,安装相应附件就成了核燃料组件。也就是一捆柴了。
反应堆堆芯,可以看看核燃料组件排列布置方式,所谓157、177堆芯,指的就是堆芯装载燃料组件的数量,有兴趣的可以再自己去发掘一下装有控制棒组件的燃料组件该怎么布置。
在经过检测,可以进行再处理后,将乏燃料组件中的燃料棒,利用机械绞断,浸泡在硝酸溶液中,其中的陶瓷芯块溶解,锆管则回收利用。
而回收的铀可以掺混或者再次浓缩,制成新燃料;钚以氧化钚的形式储存,或者添加到氧化铀中,做成MOX燃料。这个是新燃料组件。
从上面的图解中不难看出,整个过程中就一个浓缩过程是气态的,而且这一段也是最费投资的。六氟化铀没有想象的那么毒,刺激性和重金属特性倒是比较突出;六氟化铀在容器中是稳定的(温度,生产过程中加热气化),生产全流程也是闭合流程,现做现用,转化和浓缩过程中向厂房内和厂区外泄露概率很低(负压);这东西重量很大,常温下很容易沉降,就是泄露扩散范围也有限。六氟化铀的风险主要在大量的尾料(贫铀)的处理方式,这个数字累积起来比低浓缩铀产品大很多,长期储存后可以转化为稳定氧化铀形态,风险就小的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主要是纯化分离出的杂质和酸碱,不过这些废弃物和放射性无关,属于化学处理的残余,量也不大,处理也比较简单,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可以返回水冶厂再回收利用;没有回收价值的,也运回水冶厂,中和后(用大量生石灰即可)进入尾矿坝。乏燃料中放射性物质很杂,裂变产物活化产物锕系元素,短中长寿命的都有,数量和强度各异,每个阶段也各有特色,不一而足。处理上,先放置冷却,让一些短寿命的元素偃旗息鼓后进行后处理,分离出有用的铀钚(下一步再分开铀和钚),其他废物打包浓缩,再烧结成陶瓷(也叫玻璃)装罐,堆放到永久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