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8.9°C-12.8°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清末大官纷纷辞职,只为转行从事这工作,现代人想入这行也很难

2021-09-2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中国古代人的思想非常封建,读书考科举走仕途,是当时所有男子的梦想。除了为官入仕之外,好像其他所有的职业都属于无可奈何之选。尤其是经商之人,在古时候地位是非常低的。即便家财万贯,也被人看不起。但在清朝末年,大大小小的京官们却纷纷选择了辞官,主动丢掉自己的金饭碗改行。而他们改行改的还都一样,辞官之后全部回乡做了私塾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刘光第曾在刑部任职,他当时的官位不大不小,在朝中勉强也有点人脉。以刘光第当时的官位,他一年的薪俸大概在50两银子左右。而刘光第是一个非常清廉的人,虽然在刑部任的是肥差,但是他从不愿私下收受贿赂,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因此过得也十分拮据。刘光第在京中任职之后,就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接到了京中。

清末大官纷纷辞职,只为转行从事这工作,现代人想入这行也很难 - 1

以他的收入,在京城中是根本买不到合适的房子的。于是刘光第就在京城郊区,买了几间破房子。刘光第买下这些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屋顶都是破的,四面漏风。刘光第用剩下的钱勉强修缮了一下,就立刻带着家人搬了进去。因为时局动乱,所以京城的物价后来是越来越高。以刘光第的收入,他甚至连米都买不起了。

为了果腹,一家人只能经常以红薯、玉米等为食,吃白面馒头对他们来说都很奢侈。而刘光第在京中做官,在刘家宗族里来说算是出人头地的了。所以三不五时的还有老家的族人来京中投奔刘光第,刘光第就要尽到地主之谊,管这些族人的吃喝拉撒。后来,刘光第的弟弟进京读书,在刘光第家中一住就是好几年。他原本以为进京住在当官的哥哥家,就是享福来了。

清末大官纷纷辞职,只为转行从事这工作,现代人想入这行也很难 - 2

但没想到在京中过得还不如在老家,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刘光第的破房子旁边有一个朝廷开的粥厂,时不时会有施粥的善举。每到粥厂施粥的时候,刘光第的妻子就拖家带口去排队喝粥,也就这时候能凑合吃个饱饭。

刘光第的一个叔叔,靠贩盐发了大财。他后来经常接济刘光第,一个月给刘光第200两银子,供他们一家人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叔叔,仅靠着刘光第挣得那点子俸禄,刘光第一家早就饿死了。刘光第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在清朝末年,清朝六品文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才60两。这60两还要养活一家老小,确实是有点少。

清末大官纷纷辞职,只为转行从事这工作,现代人想入这行也很难 - 3

而做官免不了有吃喝应酬和人际交际,这就更要捉襟见肘了。而清末朝廷腐朽,做官也搏不出什么前程来。所以不少官员们纷纷辞职回乡,在乡下开私塾做老师。当老师是可以收束脩的,逢年过节学生们还要有所表示。根据统计,清末书院的教师,一年至少能挣200到300两白银,可比当官挣得多得多了。即便在现代,做老师也是很热门的职业。不过想要做老师,门槛也很高,首先必须要考到教师资格证才可以。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