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4.1°C-16.8°C
澳元 : 人民币=4.8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2022-03-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研究坦克是一件颇为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倒不是日本对于坦克不重视,而是日本的工业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大批量地生产坦克。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海军的重要性要比陆军更为明显,因此日本陆军的军费可就有点可怜巴巴的,再加上日本陆军都是一群魔怔的昭和马鹿,不能指望他们能搞出什么好东西来,这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也自然没搞出什么好坦克来,基本上就是九七式中战车改改,最后也就是在1943年改出个勉强能看的一式中战车。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1

可是这一式中战车的性能充其量也就和德国在二战初期依仗的三号中型坦克旗鼓相当,指望它能在战场上撂倒美国的M4中型坦克那是不可能的。而在1944年时美军在太平洋上可谓是势如破竹,兵锋逐渐逼近日本本土,这时候的日本就是给自己灌再多的心灵鸡汤也没用了,心灵鸡汤灌的再多也不能击退日渐逼近的美军,老老实实准备在自己的国土上和美国人死磕才是真的。

可既然是要在本土和美国人决战,那么坦克就必不可少,可是日本此前视为主力的一式中战车属于烂泥扶不上墙,在欧洲战场上被德国虎豹打得满地乱窜的M4中型坦克,都成了一式中战车难以抗衡的“重甲猛兽”。现在日本急需研发出一款能够对抗美国M4中型坦克的新型坦克出来,否则他们总不能靠“昭和快乐杆”去捅M4中型坦克的菊花吧?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2

当然,指望他们现在从头研发那是不可能了,所以他们最后还是只能在一式中战车的基础上进行魔改,也就有了所谓的三式中战车。不过,三式中战车其实并非是日本陆军最初的规划,原本日本陆军的“新中战车(甲)”计划是要研发性能更好的四式中战车的,但因为这四式中战车的研发进度慢的和蜗牛一样,因此日本陆军不得不临时再开一个“新中战车(丙)”计划出来,也就是三式中战车的研究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三式中战车属于是日本的“最终决战兵器”,意思是用来进行所谓的本土决战,反正是个挺中二的称呼。日本人嘛,偶尔会有些中二的时候。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3

不过,这三式中战车毕竟是个赶工货,所以你不能指望它的设计思路好到哪去。简单总结三式中战车的设计思路,其实就是把原本要配给四式中战车的“试制五厘七战车炮·新”装到一辆坦克上(别吐槽,那坦克炮就叫这个名字),但因为这个“试制五厘七战车炮·新”的性能很不乐观,四式中战车都打算换75毫米的长倍径坦克炮了,所以这三式中战车的思路也就改了路子,打算把一门从90式野战炮改进而来的75毫米坦克炮装上车体。

至于三式中战车的车体问题,不好意思,这玩意其实就是直接用了一式中战车的车体,那车体和一式中战车一模一样,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改进,车体的正面装甲还是25毫米,属于被人一炮敲掉的防御水平。不过这三式中战车的炮塔倒是做了不少改进——它直接换了一个大炮塔上去了。三式中战车的炮塔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六边形炮塔,据说这种设计是为了加强避弹效果而设计的。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4

相比于一式中战车的炮塔,三式中战车的六边形炮塔防护能力相当优秀,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50毫米,前侧面35毫米,后侧面25毫米,后部25毫米,炮塔直径也增加到了1.7米,这使炮塔内部足可以装下三名车组成员,分别是车长、炮手和装弹手,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右后侧,左前侧是炮手、炮手身后则是装弹手。乍一看这个设计还是挺合理的,充分地考虑了车组的战斗效率,可有个问题啊,这里面塞进去一门75毫米坦克炮之后,这车组成员在里面还不得挤死?

有一说一,那一式中战车的车体可不算大,你就算上了一个大炮塔进去,那空间也真是不太多,尤其是塞进去一门75毫米坦克炮之后就更是这样了。三式中战车配备的是试制三式七厘半战车炮Ⅱ型,火炮倍径38,火炮初速为每秒668米,为了减少后坐力而重新设计了炮架、高低机和反后坐装置。不过,因为车体内部空间较少,所以它的制退复进延伸到了炮塔外面,可以想象其对内部空间的压力有多大。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5

而关于试制三式七厘半战车炮Ⅱ型的性能如何呢?两个字,拉胯。二战的坦克炮都是脚踏扳机击发,而试制三式七厘半战车炮Ⅱ型采用的仍旧是拉绳发射,这放到二战里也算是头一份了。

虽然日本的测试数据是这门坦克炮在发射一式穿甲弹时,能在500米距离上击穿垂直放置的84毫米均质装甲钢,但大家千万要注意啊,日本的装甲钢技术和欧美有很大的差距,日本的穿甲弹又是性能逊于正常穿甲弹的穿甲榴弹,因此这试制三式七厘半战车炮Ⅱ型性能实在堪忧。

就算抛开火炮的问题不说,三式中战车也有大大小小一堆问题,比如说因为炮塔内部空间十分狭小,所以炮塔里根本没有抽气装置,火炮开火产生的废气全都堆积在坦克内部,发射药产生的废气能把车组成员熏个半死不活。

另外,根据在二战里貌似当过装甲兵的司马辽太郎的说法,三式中战车的装甲质量非常差,你拿把锉刀能在炮塔上刮出刻痕来,其中一个说法是日本在生产三式中战车时没有使用表面硬化工艺,所以三式中战车的防护能力只能用糊弄人来形容了。

日本一式中战车的最终魔改车型,性能拉胯无比的三式中战车 - 6

可对于当年的日本而言,有这样的装备就已经算是老天保佑了,因此三式中战车在1944年12月开始量产,至战争结束时共生产了166辆,和美国那庞大的装甲部队相比,这三式中战车的数量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上。

当然,它最后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日本吃了美国的原子弹后就投降了,这些三式中战车最后也就只能成为美国人的战利品,少部分进了博物馆吃灰,剩下的就只能拆了当废铁回收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