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2日 11.0°C-14.0°C
澳元 : 人民币=4.75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2-04-13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类有着较为特殊的记忆机制,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无论是听过,看过,还是想象过的事,但凡印象深刻一些,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回忆起这件事,就一定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从微观角度来看,人类的记忆是个体把握人生和丰富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若从宏观的视角观察,记忆则变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有了记忆的能力,我们才得以把祖先创造出的文化完整的保留下来。

文化的传承依靠文字和图画,那些数不清的典籍著作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二根基。

只不过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除了超忆症患者,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无法把一天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记得清清楚楚。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1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人类在成年之后会对童年的记忆愈发模糊,尤其是6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回想起来更是毫无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若想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妨先从记忆的机制和特点展开论述。

在大多数人看来,人类的记忆力水平或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由于幼年时期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人们的记忆力还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当中,等到成年以后,大脑已经发育至巅峰状态,此时的记忆水平自然是今非昔比了。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2

然而科学家们经研究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人类而言,记忆是否深刻和年龄的大小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年龄小不代表着记忆力不好,就算是十个月大的孩子,他也会对特殊的场景和声音印象深刻。

此前科学家曾找来了一批八个月大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给他听了许多旋律轻快的歌曲,还在他的面前放了一些颜色艳丽的照片。

待孩子长大一点,再重新把照片放在他的眼前,让他听听小时候听过的歌,果不其然,这些孩子果然产生了心理波动。由此可见,婴儿没有记忆或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印象越不深刻的理论是错误的。

不仅仅是人类群体这样,其他的物种也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情况。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3

至于人们为什么无法对幼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根源其实在于记忆类型的不同。

在记忆学的研究当中,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1种是长时记忆,从字面意思来看,它就是可以被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而第2种则被称作短时记忆,这类记忆的留存时间较为短暂,但很容易于短时间内记住。

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较强,有些事情甚至能在他们的脑海内停留一个月之久。

正因如此,我们无法一口断定小时候记忆力差是因为记不住,毕竟研究表明幼儿的长时记忆力比成年人还要强。

人类记不住,6岁以前的事情究竟是为何呢,前面竟然已经提到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那么就分别来说说这两种记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是如何应用的吧。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4

短时记忆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事物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仅仅在几十秒之内就可以形成记忆,只不过它留存的时间短一些,只有5~9个信息单位模块。

正如那些考前临时突击的学生们,或许有人觉得平日里的基础都没打牢,提前一晚复习又能改变什么呢?恰恰相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内容并非难事,若只是应对考试,临时突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3至6岁的儿童拥有4~6个信息单位模块的短时记忆容量,由于容量较小,所以记住的内容通常很少,长大之后想不起来曾经发生的事情也实属正常。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容量会不断的扩大,此时再去经历某些事的时候,记忆的细节就会更加清晰了。

人类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大脑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5

小孩子也并非一点记忆都留存不下来,他们通常愿意记住那些自己想记住的,例如和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时候,亦或是被父母家人夸赞的时候。

通常而言,牢固的记忆能力往往出现在7~8岁的阶段,与这一阶段相比,6岁之前的记忆显得模糊也就不奇怪了。

人的记忆还会受群体的行为而影响,例如曼德拉效应,总而言之,记忆是很奇妙的东西,值得人们在往后的日子里持续的研究和探讨。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