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1.4°C-13.4°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2017-07-10 来源: 环球军事 评论0条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1980年4月30日上午11点25分,在英国伦敦王子大道16号的伊朗驻英国大使馆门前,出现了6名神色紧张的不速之客,只见他们面带杀气,行色匆匆,边走边从裹得严严实实的大衣里掏出手枪和冲锋枪,径直向使馆大门冲去。打头的1个人二话不说,一枪便打碎了门卫室的玻璃,守卫大门的英国警察洛克顿时被飞舞的碎玻璃击伤。6名不速之客随即迅速占领了大使馆,将洛克在内共26人扣作人质。恐怖分子很快就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他们宣称来自伊朗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是“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阵线”组织的成员,此行的目的是想用一种举世震惊的方式与霍梅尼政权进行一次较量。他们要求伊朗政府必须给胡齐斯坦省更多的自治权,立即释放91名在押的阿拉伯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分子。并扬言如在24小时内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要杀死人质和炸掉整座使馆大楼……

那么,面对突如而来的危机,英国特种部队策划了哪些营救人质的方案?营救过程出现了哪些意外?最终,拯救行动是否取得了成功呢?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 1


 

这起人质危机事件震惊了整个英伦三岛。就在事发当天的下午,新任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主持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会议十分简短,并很快做出了决定:政府决不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但要尽可能与他们进行谈判,力争和平解决危机。如果一旦有人质被杀害,授命第22特别空勤团立即实施武装营救行动。会后,立即成立了由首相、内政大臣和军警高级指挥官为首的“眼镜蛇指挥部”,全权指挥协调此次行动。

第22特别空勤团是英国特种部队的一支劲旅,尤其擅长反恐怖作战。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当时是为了破坏轴心国在北非的通信和运输线而组建的,他们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地炸毁德军250架飞机和几十个弹药库,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被德军称之为“红色魔鬼”。战后,第22特别空勤团历经国内、国际各种复杂斗争的考验和磨练,已成为英国反恐怖行动的一把利剑。

第22特别空勤团接令后,立即成立了由罗斯中校任队长、50名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并制定了代号为“猎人行动”的营救计划。他们研究了两套方案,一是强攻,突击队员用大锤砸开使馆的门窗,投入眩晕手榴弹和催泪弹,然后逐屋扫荡恐怖分子。二是选择有利时机出击,最好是在恐怖分子疲惫不堪,而人质具体位置已被侦知后开始行动。

事实上,平日里特别空勤团对各式各样的营救套路早已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个队员都能熟练掌握近战、射击、攀援、房屋侵入、爆破及携带夜视仪和防毒面具等战术、技术的技能。所以突击队员没费多大的劲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的战斗状态。

按照指挥部的意见,力争由警方负责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如果恐怖分子杀害第一名人质,则由特别空勤团接管现场,攻击命令即时生效,突击队立即出击。所以当罗斯中校率领突击队员抵达现场时,警方已把大使馆团团围住,对恐怖分子展开心理战,并与恐怖分子开始谈判周旋。

罗斯中校将一部分突击队员隐蔽在使馆不远处的一辆运家具的车里,随时准备强行介入。另一部分突击队员则部署在使馆隔壁和周围的指定位置,协助警方对使馆进行侦察,严密监视这座建筑物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对所有靠近窗口的人影都仔细记录下来,及时掌握恐怖分子及使馆内部情况,为下一步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 2

 

在警方谈判专家的努力下,第二天一早,恐怖分子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让步,释放了一名妇女,但恐怖分子头子萨利姆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满足表示强烈不满,并再次威胁说,如果不能说服伊朗政府放人,他们将拿剩下的人质开刀。然而,从伊朗传来的消息称,被抓人质若能为伊斯兰革命献身,那将是他们莫大的荣耀。伊朗政府的消极态度,增加了解决人质危机的难度,这很可能刺激恐怖分子铤而走险,来个鱼死网破。

无奈之下,英国警方只好全权“包办”此事。他们一边对使馆进行严密的侦察,一边与恐怖分子进行耐心的谈判。在使馆旁边的建筑物里,警方专家正在凿墙打洞,往里面塞窃听器和摄像头。为了掩盖这么大的动静,警方特意调来燃气公司的管道工,在使馆附近街面上打钻,并安排进出希思罗机场的飞机都从使馆上空绕上一圈,利用巨大的噪音既掩护了侦察行动,又搅乱了恐怖分子的心绪。

第二天中午,恐怖分子设定的期限很快就到了,但萨利姆并没有杀人,倒是又放了一名患病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这位叫克莱默的记者一出来就向警方和特别空勤团报告了恐怖分子的人数、武器装备及人质关押情况,但他不清楚恐怖分子在使馆里有没有安放爆炸装置。不过,这些信息对警方和特别空勤团来说已经是雪中送炭了。

有一个更加有利的消息是,特别空勤团突击队员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名当天休班的使馆管理员。他对使馆的内部构造了如指掌。他说,大使馆是由坚硬的花岗岩建成的,共有6层,地上5层,地下1层,共52个房间。于是,特别空勤团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迅速搭建了一座专供演练使用的仿真使馆,通过训练,突击队员对其内部构造熟记于心。管理员还特别提到这幢楼下面两层的窗子都是钢制的,所有临街窗户都安装了双层防弹玻璃,一般的破门装备奈何不了它们。这个信息对特别空勤团太重要了,原计划用大锤砸开窗子的办法看来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他们及时修订了行动方案。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 3

 

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恐怖分子的头目萨利姆最终同意放弃占领大使馆,但他们的条件是,英国政府必须派遣一辆大客车到大使馆把他们和人质接到希思罗机场,然后提供一架飞机让他们飞离英国。

针对这一变化的新情况,特别空勤团拟定了 “虚留生路,动中擒敌”的新方案。按照该方案,一名突击队员将化装成汽车司机,开车搭载恐怖分子和被劫持的人质。当汽车开到途中某处时会突然停下,事先埋伏于此的突击队员迅速从前方、后方和一个侧面同时出击,立即击毙车上的恐怖分子,救出人质。之所以选择一个侧面进攻,是因为汽车外壁太薄,从一侧射进去的子弹很容易误伤另一侧的同伴。

警方与恐怖分子一直对峙着,恐怖分子要求找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官充当中间人,但警方没有同意。直到5月3日,谈判没有任何进展。傍晚时,警方的谈判代表向萨利姆表示,如果能再放几个人,警方可以保证将恐怖分子的所有要求通过媒体播出。对方同意了,于是1名怀孕妇女和1名男子得以幸运地走出使馆。

特别空勤团突击队员一刻也没闲着,他们在做好“汽车方案”准备的同时,也做好了入室作战的准备。3日夜里,罗斯中校决定从房顶过去,对大使馆进行一次侦察。派出的队员从旁边建筑物的天窗爬出来,猫着腰小心翼翼地绕过房顶上丛林般的天线,终于在大使馆房顶上找到一个天窗。由于天窗从里面锁得严严实实,加上口太小,所以罗斯中校听过侦察队员的汇报后,只把其作为入室作战的备选入口。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 4

 

4日晚上,恐怖分子又释放了一名正在发烧的叙利亚记者。据他说,大部分人质都在大楼的二层和三层的房间里。恐怖分子大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原以为只需一天工夫他们就能成为英雄,未曾想捱了5天后仍是前途未卜,所以他们的情绪极为低落,早已失去了耐心,精神几近崩溃。

连续进行的6天谈判,萨利姆的要求仍没得到满足,他已经被折磨得到了快发疯的地步,现场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5日,萨利姆发现与旁边埃塞俄比亚使馆共用的一面墙上有一处鼓包,知道是英国警方所为,顿时火冒三丈。他恶狠狠地发出毒誓:将堵死谈判大门,并大开杀戒。在场的每个人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下午5时30分,萨利姆通知警方,如不能在45分钟内把充当中间人的阿拉伯国家外交官找来,他就杀掉一名人质,以示惩戒。

6时20分,警方没有找来阿拉伯国家外交官,在电话里,警方清楚地听到对方愤怒的吼叫声,接着就是三四声枪响。不一会儿,一具人质的尸体从使馆内扔了出来。

人质被杀就意味着进攻开始。在运回尸体3分钟后,在现场指挥的最高指挥官怀特劳得到撒切尔首相的指示:该是我们采取最后一个方案的时候了。晚7时7分,特别空勤团的罗斯中校正式从警方手里接管现场指挥权。于是“猎人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军史)反恐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猎人行动 - 5

 

为了麻痹对方,掩护突击队的行动,警方谈判人员继续与萨利姆斡旋。谈判人员拿“客车方案”说事,并假装妥协。萨利姆果然上当,声明不再杀人,转而向警方提高价码,要求提供一辆更大的客车。

而就在警方与恐怖分子讨价还价期间,罗斯中校下达了入室进攻的号令。按照事先制定的行动计划,突击队被分为红蓝两个小队,“红色小队”负责主攻,范围是关押大部分人质的三楼到五楼,“蓝色小队”则负责清理地下室、一楼和二楼,每个小队12人,各分成三组。他们的装束很别致,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黑色防弹衣,手套和皮鞋也都是黑的,一身漆黑,活像潜水员。这种装束既可相互辨认,又可对恐怖分子产生巨大的震慑力。此外,他们每一个人都装备有一支全自动冲锋枪和一支9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在他们整个行动期间,还将得到埋伏在四周的狙击手的严密掩护。

晚上7时26分,随着使馆房顶上一声巨响,各突击小组同时开始了行动。原来,为了转移恐怖分子的注意力,掩护各小组行动,突击队员事先在大使馆的天窗上安装了巨量炸弹,一举将楼顶炸了一个大洞,乔装将从楼顶发起攻击。就在恐怖分子被巨响分神之际,各小组迅速向各个楼层发起了突击。

蓝色小队”的一个组从隔壁建筑物的阳台爬到伊朗大使馆二楼的阳台上,准备在这里炸开一个缺口。当一名叫麦克的突击队员安装窗框爆炸装置时,一名恐怖分子突然跑出使馆,朝着麦克就是一通扫射,并投掷一枚手榴弹。但这名恐怖分子立即就被埋伏的狙击手击毙。幸运的是,手榴弹没有爆炸,麦克也没被击中。在其它队员的掩护下,麦克终于把爆炸装置安装完毕,并引爆了它。只听一声巨响,阳台上封闭的窗户被炸成一个大洞。4名突击队员一边向屋子里投掷“晕眩手榴弹”和催泪弹,一边乘着浓烟冲了进去。这种手榴弹虽然没有杀伤力,但爆炸后几秒钟可使半径10米内的人员完全丧失视力和听觉,而催泪弹则可使恐怖分子难以睁开眼睛。他们利用两种武器产生的威力做掩护,顺着走廊一间间地搜索恐怖分子。

此时,第二组队员也从屋顶顺着绳索滑了下来,并从被炸开的窗口加入战斗。期间,躲藏在暗处的恐怖分子头目萨利姆企图用冲锋枪扫射突击队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扣人质、英国警官洛克掏出已隐藏了6天的手枪,向萨利姆猛扑过去。就在萨利姆急回身对付洛克的当口,突击队员一拥而上,一名队员一梭子子弹扫射过去,萨利姆当场毙命。

 

 

与此同时,“红色小队”也开始了行动。三组突击队员如同天兵天将,从屋顶沿绳索而下,分别从3、4楼的阳台及砸碎的窗户攻入室内。在3楼,突击队员直扑关押大部分人质的主办公室,但是他们却扑了个空。原来,恐怖分子已经把人质转移到了里间的电报室,并且反锁了门。显然,恐怖分子已经从最初的震撼中醒悟过来,准备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看押人质的恐怖分子极度惊慌,听到外面声响便向人质开了枪。时间刻不容缓!突击队员使用定向炸药迅速将房门炸开,伴随着“不许动!举起手来”的高喊声,队员们闪电般冲进烟雾腾腾的电报室,一名恐怖分子企图顽抗,但立即被突击队员精确的弹雨击毙。其余3名恐怖分子见势不妙,急忙扔下枪支,扯下头巾,混在人质中间准备伺机逃跑。这时,人质已经失去控制,慌乱到极点,纷纷夺路冲向楼梯。突击队员知道恐怖分子就隐藏在人群中,当他们拦下一波人质后,一名机智的队员高喊一声:“谁是恐怖分子?快站出来!”众人把愤怒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妄图蒙混过关的歹徒说:“就是他!”话音刚落,突击队员一阵乱枪将其击毙。

蓝色小队”的第三组从房顶顺着绳子直接下到了地面,原打算采用爆破的方式炸开后门,但一名队员在下来时被卡在半空,如果炸门就会把他炸伤。于是,只好改用大锤砸开后门,这耽搁了一些时间。他们进屋后,首先向地下室搜去,但地下室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又回到一楼,却突然撞见一群匆匆下楼的人质。这时耳机里不知谁在大声叫喊,“那里面有一个坏人!”职业的敏感使几名突击队员几乎同时认出了这名恐怖分子。当这名恐怖分子被从人群中拉出来时,他做了一个可疑的举动,立即被突击队员乱枪打死。当突击队员将他的尸体翻过身来时,发现他手中握有一枚手榴弹,证明了突击队员当时的判断极为正确。

在人质全部带出后,突击队员通过掌握的资料照片,一一进行核对,长着娃娃脸的一名恐怖分子从人群中被纠了出来。当有人要把这名恐怖分子拖回楼里枪毙时,人质中突然有一名妇女紧紧抱着这名恐怖分子的腿,死活不让拖走,她恳求说:“请别杀他,他对我们很好。”这是惟一一个活下来的恐怖分子,后来被判了终身监禁。

至此,历时仅20分钟的营救行动圆满结束了。26名人质中,除5人先前被释、2人被打死、2人被打伤外,其余17人则安然无恙。行动中仅有1名特别空勤团队员受轻伤,没有发生任何误击事件。6名恐怖分子5人被击毙,1人被活捉。这是反恐怖战斗史上的一次奇迹。

 

《坦克装甲车辆》刘学道  吴留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