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每周政论:帐篷城巿 - 街头露宿者的家园
“新州房屋昂贵是导致无家可归者露宿街头数字增加的主因。在新州政府热烈吹嘘财政盈余,大力宣传好大喜功的公路及轻铁的工程时,却漠视公共房屋的兴建及可持续及承受的房屋供应,就是新州财政预算错误焦点的证据。”
新州上议院副议长王国忠
帐篷城巿 - 街头露宿者的家园
在新州议会附近、澳洲央行储备银行门前,出现一幅富有人情味却有极其讽刺的景象。一个个帐篷搭起,可容纳大约半百人居住,并有人在寒冬中提供热饮和食物。
这个由志愿人士发起,旨在缓和无家可归者问题的小角落,被传媒称为无家可归者者的“帐篷城巿”(Tent city)。
悉尼巿中心金融区的繁华,与无家可归者的衣衫褴褛形成强烈对比。悉尼巿议会于 6 月连同警方派人清场时,在信件中形容无家可归者的存在“令人厌恶”,没想到这种愚笨的说话,出自提倡人权的西方国家官员口中,和出自经常标榜平权的悉尼巿议会。
帐篷城巿: 对当权者强烈的控诉
今天的澳洲充斥各种荒诞:澳洲出口世界上最多的天然气,燃气价格却是世界数一数二最昂贵;澳洲出口大量煤炭,电费却年年面临巨大的加幅;这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 5 万美元的国家 (注一),每一晚都有 10 万名无家可归者在街上流连。
悉尼巿议会将“有瓦遮头”的范围封锁,“帐篷城巿”的发起人索性占领广场。
这个获巿中心途人和传媒广泛同情的“帐篷城巿”,在巿议会驱䞶无家可归者不足一个月后拔地而起,是公众对当权者最强而有力的控诉。
澳洲当然需要“帐篷城巿”发起人普里斯特莉 (Lanz Priestley) 这种热心人,但无家可归者问题涉及房屋、规划、经济、福利,和政府在人文方面关怀,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普里斯特莉表明,会坚守“帐篷城巿”直至政府有另类方案。对,我们需要方案,而驱赶无家可归者,从来都不是方案。
最近我在议会做了一份关于街头露宿者的报告,发现在这本是以男性为主的群体内出现多了女性露宿者,而这群体内不乏是曾有专业的从业人员,在离婚后,或受家暴及家庭剧变后出现生活艰难。
在报告中我们发现新州房屋昂贵是导致无家可归者露宿街头数字增加的主因。在新州政府热烈吹嘘财政盈余,大力宣传好大喜功的公路及轻铁的工程时,却漠视公共房屋的兴建及可持续及承受的房屋供应,就是新州财政预算错误焦点的证据。
无家可归者的权利
如果你有空到“帐篷城巿”走一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志愿者提供的不仅是食宿,而是守望相助的关怀,告诉所有人:社会并未离弃他们。那里有食物、床位和日用品供应,还有许多慈善组织的资讯,帮助无家可归者的生活重回正轨。
记得很多年前,看到一名陌生男子与邻居交谈,我怕有事上前了解,才知道那名陌生男子是无家可归者。他说得一口漂亮的英语,曾在金融机构任职,因家人离世深受打击而流落街头,他说:“头一年过了,就这样一直在街上。”
那次谈话后,他偶而会在饥饿时按门聆问我拿点吃的,持续好几年。
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每晚 10 万无家可归者这个数字,来自 2011 年人口普查,至于 2016 年普查关于无家可归者的全面数据,可能有待2018 年才会公布。虽然澳洲未至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但毫无疑问开始往这个方向走。
普里斯特莉在接受《每日邮报》访问时形容,许多流浪者到“帐篷城巿”时,眼神已非常绝望,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是执政者的不仁。最近慈善组织购买昂贵的 3D 视像眼镜,让其行政总裁“体验”无家可归者生活,这是社会精英的麻木。
人文关怀,是缓和无家可归者问题的核心,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背后都有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前线社工和热心人挽回一个又一个生命时,执政者应予以更大支持。
注一:澳洲人均 GDP 有最高逾 6.7 万元在数年体滑落至低于 5 万元,反被美国超越,也是一个极重要的议题,本文会择日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