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每周政论:种族主义重燃的忧虑
「观乎历史,种族问题是如此脆弱,破坏力又如此惊人。在澳洲,原住民人口锐减和各州多次的排华暴动,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王国忠
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镇的暴力事件,联合国种族歧视委员会罕有地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最高层,等於不点名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声明称,担心同类事件将愈来愈多,呼吁美国采取措施防范。
种族主义之火重燃,成为美国以至世界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在夏洛茨维尔举行的「团结右翼」集会中,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开车撞向反示威群众,造成二十人死伤,但特朗普未有做好总统的职责,使矛盾更形尖锐。特朗普最错的是谴责了「各方」,推说各方阵营都有好人坏人。
当今社会正充斥著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种族清洗言论惊现传媒
在事件前后,我注意到多个新闻节目访问,内容令人不安。
这当中包括《华盛顿邮报》派出南美裔记者访问 KKK 党代表,以及 SBS 新闻节目转载一对美国夫妇的访问。两个节目的受访者都非常认真地表示,美国应当展开一场「种族清洗」。白人至上主义者除了主张展开「纳粹式的大屠杀和种族清洗」,还鼓吹取消所有非白人的公民权利,将所有政治权力集中在白人手中,尤其是白人男性手中。
对此,任何一国的朝野领袖都不应坐视不理,正如联合国种族歧视委员会主席卡里克利 (Anastasia Crickley) 所指,任何种族主义思想不应有其容身之地。
由多元重返一元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经济转型,淘汰大大小小的轻重工业,导致许多传统城市和社区未能跟上转型而没落,为种族主义重燃创造了空间,在上届美国大选看到不少端倪。
有一套政治理论认為,在环境宽裕的情况下,社会倾向追求「多元」,对不同背景的人和事有更大的包容和渴求;但在资源柜乏下,社会在恐惧和妒忌下倾向追求「一元」,这种「一元」甚至演变成大规模的剷除异己,例如纳粹主义的种族清洗和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都是「一元」的极端例子。
从美国黑人教会枪击事件到弗吉尼亚州冲突,我不断问自己,在黑人担任国务卿以至总统的今天,何以种族歧视和仇杀在美国依然不断?原因是美国歷史的伤疤从未愈合。
历史悲歌历历在目
从新大陆的发现,每一页翻过去都有种族清洗和歧视的历史,深植于这个国家的根。
早在美国独立前,十三个殖民地早已对印第安人执行种族灭绝政策。《世界通史全编》这样纪载:「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 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四十镑;1720 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一百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十二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
1783 年美国独立以后,為了开拓疆土发展经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虐杀并无丝毫收敛;政策执行者是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并向全世界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民总统杰弗逊。
偶尔翻过一本书叫《美国种族简史》,提到美国立国之初,连德意志人也做过兵奴。原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僱佣的「黑森佣兵」,是由德意志人组成的奴隶兵。还有爱尔兰人在美国的艰辛,地位甚至连黑奴也不如,干一些连黑奴主也不让黑奴干的危险工作,平圴寿命仅四十岁,使爱尔兰裔的白髮长者几乎在美国绝跡。
弗州衝突,就是源于当局迁移备受争议的罗伯特 (Robert E. Lee) 雕像,罗伯特是美国内战时坚守黑奴制度的南方盟军总司令,被视為反对解放黑奴的代表人物。这个争议反映美国内战结束一百五十多年,但距离合众為一的理想却依然可望而不可及。
反歧视坚守底线
种族清洗会不会重现?这个假设性的问题,也是《华盛顿邮报》记者问 KKK 党代表的一条主要问题,那个代表答道:「当年纳粹德国可清洗六百万犹太人,为何今天我们不可以?」
观乎历史,种族问题是如此脆弱,破坏力又如此惊人。
在澳洲,原住民人口锐减和各州多次的排华暴动,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澳洲成立联邦的第一条法例,就是旨在排斥所有非白人移民的《移民限制法》,种族歧视同样深深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至今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