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挑事:香港过度“中国中心化” 将被我们取代(图)
谁才是亚洲商业中心?随着“独角兽”争夺战愈演愈烈,为了笼络优秀企业,新加坡又拿香港和内地关系说事,主动挑起争端。
继新交所执行总裁周士达月初将港交所标签为“半离岸”市场后,27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主席马宣仁再次“开撕”,称“香港越来越‘中国中心化’,或许不太适合企业在此协调管理亚洲地区业务。”
彭博社报道截图
据彭博社报道,马宣仁受访时宣称,自1997年以来,香港更专注于服务于内地的强大经济,反而助新加坡一臂之力,使其成为亚太商业枢纽。
马宣仁解释称:“内地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正不成比例地增加,如果一家企业,考虑到协调管理亚洲各地的经营活动,那么我认为,由于香港越来越‘中国中心化’(China-centric) ,这方面可能不太适合。”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主席马宣仁(图源:彭博社)
彭博社援引新加坡发展局统计数据指出,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其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国公司。
“数字说明了一切,”马宣仁称,“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亚太地区总部,至少亚太地区的非中国总部,设在新加坡。”
但马宣仁也不得不承认,香港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将考虑香港,但香港也将面与北京上海的竞争。
据香港商报,今年第一季度香港IPO市场表现优异,62宗新上市项目合共集资244亿元,同比增长82%,位居全球第四。
彭博社报道称,新加坡主要着眼于东南亚地区,是东南亚最大的金融市场。
新交所(图源:视觉中国)
马宣仁表示,新加坡对跨国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创新型经济体”,以及拥有低税率和有针对性的劳动法例,能够吸引一些在研发上庞大开支的企业进驻。
“我们是一个小国,永远不会像硅谷那样自给自足,永远需要吸引外来的行业领导者。”
马宣仁还表示,“新加坡政府将GDP的1%用于研发,而私营企业则拨出1.3%到研发上”。而且新加坡政府要将研发开支提高到GDP的3%以上,目标要与其他小型创新经济体看齐,比如瑞典及瑞士。
而香港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指出,香港政府争取在2022年之前,将研发开支占GDP比例,从本届政府任期之初的0.73%提高到1.5%,长远目标是3%至5%。
为此,新加坡政府在2018年财政预算案之中,提出奖励研发开支,企业研发项目成本及税收减免,从150%提高至250%。
香港特区政府也有提供税务扣减,首200万元符合资格研发的开支可扣税300%,余额扣税200%。例如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的总开支如果是600万元,当中有200万元是符合资格开支,总扣税率便达到600万元。
港交所(图源:视觉中国)
“同股不同权”改革带来鲶鱼效应
曾痛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去年提出修改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近期又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
而今年1月底,新交所也宣布考虑让采用双重股权(即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上市。3月9日,新交所执行副总裁周士达表示,新交所计划未来两周公布“双重股权”企业上市规则咨询文件,预计从咨询到公布约需要两个月,预计今年7月就能迎来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而且这很有可能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
周士达还宣称,香港已经不是完全的离岸中心和国际市场,只是“半离岸、半在岸”,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建立,如果是已经在内地上市的企业,再在香港上市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无论喜欢与否,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新加坡不是。考虑到中国内地对香港证监会有一定影响,香港真的是最佳上市地吗?”
对此,3月14日,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及行政总裁欧达礼(Ashley Alder)都对有关言论表示不同意及失望。唐家成称新交所的评论是“无稽之谈”。他指出,香港证监会是独立的监管机构。
“嘴仗”之外的实力对比
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及政府统计处数据,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由2016年的7986家增加至2017年的8225家,其中,包括1413家地区总部、2339家地区办事处及4473家当地办事处。
此外,截至2017年9月底,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有2079家,其中有1034家为内地企业,占总数50%。
近年来,港交所一直牢牢占据着亚洲IPO的霸主宝座。根据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Dealogic的统计数据指出,去年香港共有156宗IPO,集资金额达到143亿美元;相比之下,新交所则有20宗IPO发行,集资额为32亿美元。
此外,在26日下午公布的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稳居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地位,而新加坡屈居其后排名第四。